APP下载

农业现代化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2023-01-03赵佳宇

南方农机 2022年5期
关键词:现代化农民职业

赵佳宇

(山西工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才对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重要作用,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支撑,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对农业人才的关注和培养。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水平普遍偏低,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吸引农村劳动力返乡回流是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农民”被看作是低收入的、无保障的群体。老一辈的农村人更愿意外出务工,除非干不动了才会回到农村。新一辈受过教育的农村人更不愿意呆在农村种地,长期发展下去,农村的人口老龄化现象会加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吸引优秀的人才返回到农村,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身份价值,使农民成为受全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

1 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

新型职业农民是拥有现代技能的现代农业继承者,其以农业生产为职业,通过利用科学技术获得可观的收入。新型职业农民仍为全职务农人员,并且将农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不是盲目种地,而是以市场为导向,是市场的主体,具有“创业”特点[1-2]。所以,新型职业农民的就业问题研究,一方面,将农民变成一种职业,积极培养农民具备这一职业所需要的素质技能;另一方面,新型职业农民的就业可以看作为鼓励农民创新创业。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提出表明农民是一种职业,而不再是一种身份,要彻底摆脱过去“贫穷”“落后”的帽子,与其他职业一样需要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山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中提出,要坚持以培养一批具备生产经营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引领带动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主要任务,至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人数达到60万,使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山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力军。

2 新型职业农民就业问题研究的意义

解决新型职业农民的就业问题,对发展乡村产业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工农关系。通过对新型农民的培养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知识素养,使得农民可以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可以有效改善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工农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进程;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快农村产业发展。目前,很多新型职业农民通过网络直播的模式销售农产品,同时还积极发展乡村采摘、乡村度假等休闲农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完成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的过程,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条,农村产业发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第一产业农业生产,而是深度融合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3]。此外,对新型职业农民就业问题的关注,使得从国家角度给予农村发展更多的政策倾斜和就业创业机会,吸引了更多的大学生和城市务工农民回到农村,加大对农村农业的投资,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优化了农村的产业结构。

3 新型职业农民就业问题现状

3.1 基础设施差,新型职业农民就业难

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大重要途径,但相对于城市,农村在基础设施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些农村地区依赖电商发展,但是物流体系不健全,网络配套设备也不完善。一些地区基本的供水、供电条件较差,工业、生活污水难以处理,这不仅无法吸引投资项目,也无法保障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当前很多农业项目是依据当地特点发展特色产业,但是由于交通、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会影响特色农业生产和销售,使得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成本加大,效益回报较低,长期就会打击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积极性,难以保障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4-5]。

3.2 农民融资门槛高,就业创业困难大

为了解决新型职业农民就业问题,很多农民主动走上了创业的道路。依托特色农产品推广各类农业项目,但是随着项目的不断发展,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大。为了保证特色农业项目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找到合适的投资商进行合作。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相对落后,投资回报慢,很多投资商并不想做亏本买卖,加大了农产品项目投资合作的难度,很多项目往往半路夭折。另一方面,农民需要向银行申请贷款加大项目投入,但由于农产品项目见效慢,回报周期长,具有不稳定性,导致向银行贷款难,项目资金周转不畅。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金融政策支持农村农业的发展,提高信贷额度,降低贷款利率,简化贷款手续,保障农民创业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但是新型职业农民获得就业创业农业项目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厂房设备、休闲农业场所难度大,使得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满足贷款抵押条件,融资受限,资金不足就会导致项目实施缓慢,不仅造成了农民创业困难,还极大地影响了农民创业的积极性。

3.3 农民文化素质低,农业项目科技含量不高

近年来,山西省十分重视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支持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但当前的新型职业农民发展仍然无法匹配农业现代化的速度。农业现代化发展,不仅需要科技水平高的农业基础设施来助推现代化的农业,还要有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技术水平去支持农业现代化项目。这都需要加大对新型职业农业的培养,从根本上来说,解决新型职业农民的就业问题就是在解决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问题。但是,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量大,专业的培训人员欠缺,再加上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使得新型职业农业的培训效果差,整体素质提升水平不明显。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水平不高,会导致农业技术水平应用不到位,农业项目发展动力不足,缺少科技含量[6]。例如,近年来很多农业园区发展势头较好,农产品采摘成为了一个热点项目,由于其天然、无公害等特点一时间受到人们的追捧,所以出现了许多农业旅游、农产品采摘的项目,但是整体的项目技术含量较低,多数项目都大同小异,缺乏创新性,当发展泛滥时往往会被淘汰。根本原因还是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水平不高,创业就业只能停留在抄袭模仿等低层次阶段。因此,若要彻底改变这一现象,就必须解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问题。

4 新型职业农民就业问题的对策

4.1 强化政策引领,实现重点帮扶

为了助力乡村振兴,解决新型职业农民就业问题,应突出重点,实施优先帮扶政策。将目前农村贫困人口和农村困难户作为重点帮扶对象,优先对其进行职业农民教育,优先培训他们职业技能,优先安排参与工作,优先提供政策补助,稳定在当地,这样可以有效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带动效应,切实巩固攻坚脱贫的成果,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有效衔接。

4.2 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力度

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其是否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和创新创业。因此,需要坚持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核心理念不动摇,培养一批高素质、懂技能、懂管理、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但是,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困扰和瓶颈。这就需要有适应现代社会的培养理念,需要有改善培养的方法。新型职业农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文化素质水平很低,学习能力较差。这需要依托一些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基本的技术水平和实操能力。另外一些本身具备了良好的文化基础的人,可以利用线上+线下的平台,依托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开设创新课程,进行创业指导,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素养,提高这一部分人群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设置针对性、适应性强的培训体系,可以针对性地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使得他们具备新时代就业创业需要的基本能力[7-8]。当他们掌握了生存本领,拥有了工作岗位,解决了生存问题,他们就会真正爱上农村,自主去创新创业,为农村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4.3 搭建平台,拓展就业创业渠道

为了解决新型职业农民就业创业问题,使新型职业农业有更多的岗位可以选择,首要的工作就是加大农村地区项目的建设。有了好的项目,才能衍生出更多的工作岗位,提供更多就业的渠道。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扩大招商渠道。政府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导部门,为了拓宽新型职业农民就业创业的途径,需要制定相关的有利政策,扩大招商渠道,吸引更多的优质项目落地和外商的投资,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过去很多政府的项目是由政府下设的企业承担建设,所以很多项目的实效性和创新性较差,政府可以利用“互联网+”等平台建设招商门户,及时公布项目信息,吸引更多优秀且资质较强的企业承担项目,以提高农业项目发展水平[9]。积极吸引投资有助于增强农民创业的内生动力,利用“企业+农民”模式可以积极帮助新型职业农民与新项目、新技术衔接结合,创新农业发展模式。

2)支持农民主动创业。创业是解决就业的一大重要途径。在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过程中,也突出了对其创新创业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因此,政府可以制定惠农强农的政策,从完善物流、供水供电、厂房建设用地等基础设施,税收优惠及减免政策,贷款普惠条件等多方面倾斜农民,为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提供更多的保障。落实创新创业政策,鼓励农民创业,同时优化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政策,当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职业时,可以刺激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创业[10]。

3)加大资金支持吸引与孵化人才。为了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解决新型职业农民的就业问题,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到农业项目中[11]。加大资金投入搭建“互联网 +”、大数据等平台,抓住新业态的发展趋势,依托人工智能、5G技术建设具有人才培养和孵化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心,将数字经济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智慧农业,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动。制定人才补助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才返乡工作,实现人才聚集效应[12]。

4)建立招聘平台,提高就业条件。过去农民由于文化素质水平低,接触互联网的机会较少,但是随着“互联网+”、5G、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新时代的新型职业农业也是依托网络生产的一代。因此,为了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就业水平,可以建立互联网招聘平台,发布岗位招聘信息,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13]。例如,农民可以利用平台发布家政服务的信息,有家政需要的人们会利用平台搜索找到适合的家政人员,这样就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局面,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就业创业的途径。

5 结语

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职业类型,是新型农业的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必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给予他们科学合理的农业培训,从而更好地适应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猜你喜欢

现代化农民职业
边疆治理现代化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