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跨界、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施

2023-01-03范晓伟何璐红

河南化工 2022年7期
关键词:跨界校企育人

范晓伟 , 何璐红 , 赵 扬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 河南 郑州 450000)

0 前言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化工行业面临着“结构全面调整、产业全面升级、数字全面应用”的问题,在行业新发展形势下,跨界融合给整个职业教育增添了新景象、新动力、新方式、新前景。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基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构建了“四跨界、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主体跨界、需求融合”“标准跨界、德技融合”“领域跨界、知行融合”“角色跨界、文化融合”,并在校内几个专业群及兄弟院校进行推广应用。以学校双高建设项目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为例,在宏观规划、中观策略、微观实施三个层次上进行探索和实施。

1 “四跨界、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宏观规划的实施

1.1 实施“主体跨界、需求融合”的规划

实施办学主体跨界“123”工程。“1”为围绕“化工行业需求的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人才”为育人目标这一中心目标;“2”为推进“构建政—校—企多元主体办学格局、构建横向联合创新、纵向融合育人融合办学格局”这两个构建;“3”为实现“跨越企业和学校时空、跨越工作与学习领域、跨越职业与教育脱节”实现办学格局由单一主体向着多元主体跨界的三大跨越工程。

1.2 实施“标准跨界德技融合”的规划

1.3 实施“领域跨界、知行融合”的规划

专业群通过构建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领域跨界,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职培领域跨界,构建创新方法与研究的方法领域跨界,构建生存技能和专业技能的技能领域跨界,构建基于平台创新的校企合作的技术创新领域跨界。最终使教育与经济社会紧密相关,把职业教育变成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教育,达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育人成效。

1.4 实施“角色跨界、文化融合”的规划

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化生万物、工而成之”学院文化、打造“靓丽”校园文化品牌。以文化人,让品牌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成为“立德树人”的强力引擎。

2 “四跨界、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观策略

2.1 实施“平台建设”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构建了“职教集团—产业学院—协同创新中心—工作室”的综合平台建设思路。以省级化工医药职教集团作为统领,积极联合“政—校—企—行”多方资源搭建“产业学院”,共同建设省部级“绿色化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实现“命运共同体”的平台建设。

2.2 实施“标准建设”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面向行业企业需要,结合职业分类、职业标准以及行业标准、职业发展需求,引入了基于国际范式的《悉尼协议》工程专业建设标准,制定基于“四跨界、四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满足“德技融合”的项目建设标准,制定了德智体美劳教学标准及人才培养结果的评价标准,完善了基于“四跨界、四融合”的人才培养标准体系。

2.3 实施“课程建设”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进行课程重构,设计“底层可共享、中层可融合、上层可互选”的有机组合课程系统。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从宽口径职业领域到专门化就业岗位的人才培养,为学习者构建起通往某一种职业岗位系列的学习路径,将学习者的学习路径与就业目标以及职业生涯发展联系起来,实现与化工领域“1+X”证书课程标准有效衔接,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内涵的有效衔接。

2.4 实施“队伍建设”

教学团队根据专业建设规划,制定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实施“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策略,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托举工程”等,有计划地建立科研教师团队、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和教学创新团队,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2.5 实施“文化建设”

专业群凝练“化生万物”校企文化融合文化,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实现了以“文化+科技”“文化+素质”“文化+职业”“文化+企业”“文化+服务”等多元融合的文化建设新模式,重构学校文化育人生态,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文化供给服务。

3 “四跨界、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微观实施

3.1 建平台

在平台建设方面,探索“1+N+X”建设体系(一个集团、N个产业学院、X个基地或中心),以职教集团为载体,统筹协作共建“命运共同体”的育人平台。

3.2 建标准

“标准建设”主要构建“人才供需标准—人才培养标准—课程建设标准—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平台运行标准”等机制建设。在确定专业群的基础上,为统一产业技术人才标准与学校人才培养标准,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采取专业供需研讨例会制度,制定人才培养双确定制度,确保需求融合。

3.3 建课程

针对产业、企业需求培养专业化、定制化人才,校企双主体联合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三全育人”为核心,推动课程体系思政模式创新。修订完善专业课程标准,形成一批课程思政改革典型案例,建设河南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凸显“以德为先”教育理念。

3.4 建队伍

以“四有”“六要”为标准,建设忠诚干净有担当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以“五素质+五能力”为核心打造“双师型”教师梯队,建设省级教学创新团队培养出一批具备“双师”素质的职教精英。

3.5 建文化

通过角色跨界,促进深度产教融合,不仅搭设校企间知识技能的桥梁,也搭建校企间文化融合的桥梁,促成产教“文化融合”。通过创建校企融合的双元文化育人环境,对在校学生进行职业认知教育,进行企业文化熏陶;对合作的中小微企业人员进行文化再教育,实现校企合作中起到“以文化人”作用。

4 “四跨界、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取得成效

4.1 学生培养取得成效

自“四跨界、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酝酿实施以来,校企双主体育人特色鲜明,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设订单培养21个班次。与河南能化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建立稳定实训就业基地,两年来,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发明杯”等创新创业竞赛获奖60余项,培养质量得到企业的认可。学校被世界化工30强万华化学确定为全国25所定点用工单位之一、毕业生中国石化、诺立昂、河南能化集团等500强企业录用,有效支撑了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就业率达98%以上,实现对口高薪高质量稳定就业。

4.2 产教融合方面取得成效

通过与陕州区、祥符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政—校”合作新模式,建立“陕州产业学院”;通过与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构建“校—企”合作新模式;通过邀请郭小卿等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成立“汝瓷技艺大师工作室”,构建“校—匠”合作新模式。

依托职教集团,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先后为500强企业如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等企业签订“订单培养”21个班次,累计培训1 023人,联合开发教材7部、申报省级校区合作项目6项。与企业联合申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互设科研机构。开发新产品、新工艺26套,完成省级成果鉴定(评价)16项、省级科研课题16项、市厅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4项、发明专利31项,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2 700余万元。

4.3 专业建设方面取得成效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有“陕州产业学院”“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学习中心”,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骨干专业,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点、河南省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通过“引厂入校、基地共建、资源共享”建设服务面向行业的分析监测企业2家,共建化妆品中试生产基地1个,共建苏打水生产线1条,博士工作室2个,创新方法众创空间1个,先后被评为“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河南省化工行业公共实训基地”、河南省“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郑州市科普示范基地”。目前该实训基地被评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与省内龙头企业联合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建设国家级绿色化工协同创新基地、河南省绿色化工技术协同创新基地。

4.4 团队建设取得成效

应用化工技术教学团队获得河南省教学创新团队、河南省优秀教学团队和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教学团队;主持建设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成员作为化工职业教育领域专家参与《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国家应用化工教学标准》《化工行业学习成果认证体系》等国家教学文件的修订。团队成员高级职称占比62%,双师素质占比81%。主持省级重点项目4项、省厅级课题22项,获科技成果奖5项。

5 结论

在“四跨界、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中,设计“宏观规划—中观策略—微观实施”的实施路径,取得较好的成效,学生培养就业质量高,企业反馈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对“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猜你喜欢

跨界校企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跨界通平台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跨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