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叶种植户有机肥替代化肥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文献综述视角

2023-01-03刘冰玉

南方农机 2022年14期
关键词:化肥意愿畜禽

刘冰玉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0)

0 引言

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是政府主推的一项绿色农业技术,探讨农户对这一技术的采纳意愿,有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在我国的传统经济作物中,茶叶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茶区的经济效益以及茶农的收入水平,建设和发展好茶产业是十分必要的。有机肥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持续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茶叶种植户是茶叶生产的决策者也是实施者,是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实施的关键。有机肥替代化肥是同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现实需求,是实现农业“降本、提质、增效”目标的重要途径[1]。然而,目前学术界关于茶叶种植户有机肥替代化肥意愿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较少。研究茶叶种植户对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采纳意愿及影响因素,对进一步提高茶农的生产效率,促进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文献综述

1.1 茶叶种植户相关研究

茶叶种植户是农户的一种类型,顾名思义就是种茶的农民。传统意义上的茶农主要指种植和采摘茶叶,通过长期种植、采摘和粗加工茶叶获得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随着机械化和农业技术信息的普及,茶叶种植户工作的范围也在增加。随着《中国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2021—2025)》的发布,茶产业实现了飞跃式发展,茶叶种植户的收入与从事其他农业经济作物的农民相比更为可观[2]。茶叶种植户的特征包括年龄、家庭人口、受教育水平、种植年限、茶叶面积和收入结构等变量。当前,我国茶叶种植户具有以下特点:平均年龄偏大,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兼业化程度高,茶叶种植年限大多为5~10年[3]。王静(2021)根据贵州省茶叶种植户的实地调研资料,利用因素分析法和tobit模式,提出我国农村茶叶生产应采取 “节约型”技术[4]。

1.2 茶叶施肥状况的相关研究

中国是产茶大国,茶产业是我国特色优势产业,国家对农村经济的重视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茶产业的发展。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茶产业发展战略。因此,不少学者对茶叶施肥状况及茶叶品质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施肥技术、施肥比例、有机肥施用对茶叶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等方面。施肥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技术性问题,它还必须与茶园的土壤质量、茶叶种植品种、茶园覆盖遮阴、季节和气候条件相匹配,同时还需要注意各个技术之间的相互配合,如个性化水肥管理、多重农业技术与所施肥料之间的配比[5-6]。张厅等(2021)通过实证调研得出,四川省受茶园地形地貌和劳力成本影响,茶园肥料施用方式普遍为撒施,肥料利用率普遍较低[7]。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茶树的生长有所差异,施用有机肥的茶叶的发芽密度、百芽质量、鲜叶产量均有所提高[8]。孔晓君等(2021)在进行化肥减量施用研究中表明化肥减施50%配施有机肥后,茶叶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茶叶品质显著改善[9]。

1.3 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可行性研究

1.3.1化肥的过量施用

在增产需求的驱动下,中国农户过量施肥的现象普遍并且严重,施用量在全球居于较高水平。按单位面积算,施用量为352 kg/hm2,平均每公顷耕地化肥使用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化肥的大量施用带来利用效率较低以及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10-11]。现有的研究显示我国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高强度的化肥施用,导致土壤肥力偏低、退化严重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根据种植区的实地调查,我国水果和蔬菜作物的化肥使用量远高于玉米、小麦、水稻和其他粮食作物,最高可达25倍,果蔬类作物种植区土壤肥力普遍偏低,土壤退化严重[12-13]。安思羽等(2019)运用统计数据分析得出,我国果、茶树种植区施肥模式不合理,过量施肥现象十分严重,其中氮磷肥施用量是理论需求量的2倍左右[14]。

1.3.2有机肥的潜力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禽类产业发展迅速,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有机废弃物,《中国统计年鉴》显示,仅2009—2019年10年间,大型牲畜的数量高达112 000.6万头,2019年畜禽粪污总量高达40亿t,其中只有不到30%回归土壤中,综合利用率不足60%[15-17]。不合理的处置会造成土壤质量下降,环境遭到污染。畜禽粪便中蕴含大量养分,可以以有机肥的形式加以利用。有机肥能否替代化肥与畜禽粪肥的资源量密切相关,有很多学者对畜禽粪尿产生量及养分量进行估算。其中,王志国等(2019)基于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畜禽粪尿资源总量及其替代化肥潜力,同年的畜禽粪尿排放量和养分总量可替代同年种植业化肥施用总量的42.73%,其中,排放总量为24亿t,养分总量高达2 573.10万t;然而,对于不同的地区而言,畜禽粪尿替代化肥的潜力具有较大差异,其中东北、华东、西南地区最高,畜禽粪尿养分量占全国畜禽粪尿养分总量的 67.15%,可替代全国当年化肥总量的22.74%[18]。石晓晓等(2021)则利用排泄系数法估算了1980—2016年中国的畜禽粪便及养分总量,并计算了畜禽粪便替代化肥的潜力[16]。以上研究结果均显示,我国的畜禽类畜禽粪尿产生量巨大,养分资源高,有着很高的替代化肥潜力。一部分研究显示有机肥替代化肥可以提高产量,有机肥代替化肥是减少肥料用量、提高农业有机废弃物利用率的主要途径,是农业生产的一种绿色发展方式。降低施用化肥量,不但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可以提高农作物的营养成分,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可以增加枣果的产量和品质[19]。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减量的施肥模式可以增加番茄的产量,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为20%~30%时增产显著[20]。

1.4 农户对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关于农民接受新技术的意向问题,国内外的学者做了很多探讨,尤其是影响因素方面,农户选择采纳还是不采纳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国际知名学者卡尔在以往的调查中发现,影响农户接纳新技术的因素主要有农户特征、生产特征以及环境特征。

1.4.1农户特征因素

现有研究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等会对新技术采纳意愿产生影响。唐林等(2021)基于700份菇农的调查数据得出家庭主要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越高,大规模购买专业菌棒的比例就越高[21]。有研究指出农户采用农业新技术意愿的强弱是随着户主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老龄化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具有负向影响,老龄化程度越高,农户绿色采纳技术程度越低[22]。这表明户主年龄稍小的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越高。此外,是否有外出打工以及家庭主要收入的来源也是影响农户新技术使用的重要因素,农民的收益高低会在某种意义上对农民是否愿意采用循环技术起到一定的作用。农户收入越高则越愿意进行更多的技术投入,通过技术更新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意愿也会更强烈[23-25]。

1.4.2生产特征因素

国内外研究者发现土地规模、农户资产水平都会对农户采纳新技术的意愿产生影响。现有研究表明,家庭耕地面积和质量对农户采用何种施肥技术及数量有直接影响,如果果园为标准化果园、园地较为集中,果农就更倾向于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6]。而以上观点也从相关的实证研究中得到了体现。尹昌斌等(2011)采取实证分析的方式,基于黑龙江省7个区县的150多家奶牛养殖户,以黑龙江省的奶牛粪尿清洁处理技术为研究对象,发现奶牛群的规模、奶牛单位养殖面积、奶牛养殖收入对农户选择新型养殖技术构成影响[27]。张瑞娟、高鸣(2018)基于四川省16个地区963个样本数据对比了小农户和种粮大户采纳新技术的意愿,研究发现土地规模对种粮大户采纳新技术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8]。

1.4.3环境特征因素

环境特征因素主要来源于社会制度、信息渠道和制度等外部环境条件。

朱利群等(2018)根据风险规避理论,应用Logistic 回归分析,以定量分析的方式发掘不同农户采用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技术的意愿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对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技术的接纳意愿还受到政府是否对该技术进行宣传的影响[29]。同样,曹光乔等(2008)以山西、天津、北京、河北4省市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农户秸秆还田和免耕技术采纳意愿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农户采纳秸秆还田受政府的强制或补贴影响最大[30]。Emmanuel 等(2016)则根据加纳地区的调查数据得出农业推广服务会对农户采用农业新技术产生影响。高辉灵等(2011)基于对福建地区的实地调研,利用所得数据构建了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采纳有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政府是否提供相关信息渠道,国家和地方政府是否配套了相关技术的补贴,会对农户是否采纳新型农业技术构成影响,其中,政府设置测土配方技术的咨询或示范户影响最大[31]。司永登(2017)的研究则发现有效的技术培训能正向影响农户的生产规模[32]。

2 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四方面的综述,根据前人对茶叶种植户和茶叶施肥状况的研究、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可行性研究、农户对新技术的采纳意愿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目前有关茶叶种植户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已较为丰富,为后续拓展研究提供了经验积累和理论借鉴。梳理发现:一是实证研究居多,缺少从农户视角展开的对施肥意愿的研究。具体体现在茶叶种植户和施肥情况的研究中,研究方式多为实证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得出结果,并以相关数据进行结论支撑,并且大多集中在施肥技术、施肥比例和有机肥对作物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等方面。二是微观研究居多,大量的微观实验研究表明,施用有机肥是环境友好型的施肥方式,并且在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中,质量及产量不会因为有机肥替代化肥而减少。但不难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可行性研究及施用效果上,而且主要集中在水果、蔬菜等方面,对茶叶的研究还比较少。应该大力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施肥方式。三是关于农户对新技术采纳意愿的研究中,使用调查问卷并应用 Logistic 模型进行分析是大多数学者采用的研究方式,国内外学者对技术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同时对于茶叶产业来说,特别是在农户层面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选择的研究非常稀缺,大多集中在蔬果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对理解茶叶种植户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提供了重要思路,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现有研究对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可行性、决策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了一系列探讨,但关于茶产业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关于茶叶种植户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意愿及影响因素仍有待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化肥意愿畜禽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田间试验化肥减量增效促农增收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