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水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2023-01-03张平芝
张平芝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水产服务中心,山东 东明 274500)
淡水鱼水霉病又被称为肤霉病,属于真菌性疾病,是危害淡水鱼体表健康的常见传染性疾病。在全国淡水鱼养殖产业中,养殖水产动物体表和鱼卵上发现的水霉菌有十几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2 种。淡水鱼水霉病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在全国各地大水域养殖主产区广泛发生,危害各种淡水鱼和鱼卵,早春和晚秋季节水温15~20℃时发生流行率最高。
当前很多养殖户不重视鱼群体表保护,再加上养殖密度较大,鱼群体表很容易出现损伤,相互接触中加重真菌的传播蔓延。池塘养殖密度较大,春季池塘水清瘦或者鱼群体质较差会加重或促使该病害的发生流行。鱼卵受到真菌侵染后会大量死亡,不能够正常生长发育。要加强淡水鱼水霉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早发现、早处理,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避免带来严重经济损失。
一、发病原因
淡水鱼水霉病大多数是因为体表存在严重损伤造成的二次感染。池塘养殖密度较大,鱼群之间相互接触或打斗,会造成体表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春季气温和水温不断回升,饲料投喂量相对较多,随着鱼体采食量显著增加则排泄物也显著增多,水体迅速恶化,有毒有害物质激增,造成有益菌不能够正常繁殖生长,极易诱发水霉病。死亡鱼体与伤口是水霉菌滋生和活跃的理想温床[1]。
水霉病发病周期较长,发病过程较为缓慢,死亡率相对较低,但菌丝体会慢慢侵蚀动物机体,造成鱼体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出现组织坏死。
二、发生与蔓延
水霉、棉霉真菌广泛存在于淡水鱼生长环境中,最佳生长温度25~26℃,最适宜繁殖温度13~18℃。水鱼水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流行,早春和晚冬季节发生率最高。
春季池塘投入鱼苗后或鱼群进入鱼卵孵化季节,遇到阴雨连绵天气极易爆发水霉病,并且会迅速传播蔓延,造成大量鱼体和鱼卵发病。水霉病真菌能够寄生在多种环境中,各种养殖鱼类均可染病,从受精卵到成鱼阶段都可以被病原侵染,孵化期间由于没有受精或鱼卵质量不好极易感染水霉病夭折[2]。
三、临床症状
发病后,大多数患病鱼表现为焦躁不安,体表瘙痒难耐,常常与水体当中的固体物相互摩擦,这主要是由于真菌在繁殖生长中会产生大量蛋白质分解酶。随着病情加重,患病鱼游动迟缓,采食量逐渐下降,最终身体消瘦衰弱而死。
发病初期,菌丝从伤口入侵,肉眼看不出任何症状。能够观察到由外长出的灰白色絮状棉团时,真菌已经深入到肌肉组织蔓延扩展,机体受到刺激后会分泌出大量黏液包裹住鱼体。
鱼卵孵化受到侵染时,鱼卵内的菌丝像树根一样侵入到卵膜,外菌丝穿出软膜呈现辐射状,纵横交错,肉眼能够看到纵横交错的菌丝,因此又被称为软丝病。发生病害的鱼卵好像白色绒球,因此又被称为太阳籽。
从患病病灶取得菌丝体放置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分叉树枝状菌丝体。菌丝为管型、没有隔膜的多核体,分内外菌丝。内菌丝纤细,分支较多;外菌丝较粗壮,分支相对较少,长度3 cm[3]。
四、治疗方法
淡水鱼水霉病治疗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结合中西药治疗手段,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确保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
1、西药治疗
可以选择亚甲基蓝2~3 g/m3全池泼洒,每隔2 天泼洒1 次,连续2~3 次。可使用水霉证50 g/m3对患病鱼进行浸润消毒处理,每批患病鱼每次浸润消毒15~20 min。或者使用上述药品0.15 g 全池泼洒,每天1 次,连续3 天为1 个疗程。
在使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患病鱼可以使用3%或4%食盐水进行浸润清洗,连续浸润清洗3~4 min。也可以使用福尔马林10~15 mL/m3全池泼洒。还可以将患病鱼放置在含1%重铬酸钾40~50 g/m3的溶液中单独养殖5~7 天。
2、中药治疗
在使用西药治疗的同时,还可以联合中成药进行针对性治疗。可以将五倍子按2~4 g/m3标准用量充分研磨成粉剂后煎煮形成药液,全池泼洒。
池水深度在1 m 时,可将金银花0.75 kg、菊花0.75 kg、黄柏1.5 kg、青木香1.5 kg、苦参2.5 kg 混合研磨成粉末,按每亩水面0.5 kg 用量全池泼洒,具有很好的消毒作用,可有效杀灭真菌。
还可以每亩使用菖蒲汁4~5 kg、食盐0.7~1.0 kg、人尿3~5 kg,兑水后全池泼洒,同样具有很好的杀毒作用。每亩水面还可以使用乌剑莓0.6 kg、辣蓼3 kg、枫杨树叶2.4 kg、乌桕叶3.5 kg 混合后加水25 kg 煎煮,全池泼洒,具有协同治疗的效果。
五、预防措施
理论上,水霉菌适宜在水温偏低的环境下生长,提高水温能够有效抑制水霉菌的增殖,减少鱼类感染,是最简单的防治方法。但从生产实践角度看,此方法不可行。因为春季鱼类孵化期自然气温和水温都相对较低或剧烈波动,无法掌控,给水霉病的爆发提供了客观条件,因此需提前采取措施进行有效预防。
加强池塘清理,清除池塘底部的过多淤泥,然后每亩水面使用生石灰70~80 kg 或者水霉净0.3~0.5 mg/L 全池泼洒消毒。
做好鱼苗品种的综合调控工作,避免长时间养殖相同品种,保证鱼苗抵抗能力相对较强。引种前严格做好检疫检验,确保不存在患病鱼。放养前使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者4%食盐小苏打溶液,充分浸润消毒5~10 min。
严格控制养殖密度,避免养殖密度过大。捕捞运输中尽量避免鱼群受到损伤,确保水体中的溶氧量充足,避免冻伤缺氧。加强营养调控,除了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外,每10 kg 鱼体可以添加维生素E0.3~0.6 g,每天投喂2 次,连续使用3 天,可增强鱼体的抗病力。
此外,需调控水质水体,保持在一定肥度,符合养殖需求。鱼卵孵化繁殖前要彻底清理和消毒繁殖设施,一般可以使用3%福尔马林或0.3%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全面清洗消毒,对淡水鱼水霉病的发生流行有很大的抑制作用。
六、结语
淡水鱼水霉病是综合性的传染疾病,与外界环境、养殖密度和鱼群体表损伤有很大关系。在水霉病流行高发期要做好预防工作,发病后应及早采取措施进行治疗,选择高效安全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确保防控效果,降低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