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胶州市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优势与要点
2023-01-03戚云霞
戚云霞
(山东省青岛胶州市胶东街道办事处农业办公室,山东 青岛 266300)
胶州市处于山东半岛西南部,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在2170 h 左右。但胶州市降水偏少,容易出现干旱灾害,对玉米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近年来,胶州市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还降低了化肥流失率,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切实体现膜下滴灌施肥一体化技术优势,种植人员要全面掌握技术应用要点,提高玉米种植管理水平。
一、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优势
膜下滴灌技术有机结合了地膜栽培与滴灌技术,利用滴灌系统能够直接向玉米根系周围土层中渗透水分,满足玉米生长需求。覆盖地膜后,田间蒸发量减少。水分运输由管道完成,减少了渗漏损失。同时,肥料随滴灌水直接运至作物根系,可充分利用肥料资源。滴灌系统具有可控性优势,能够对水肥的施用时间、施用量进行精确控制。此外,覆盖地膜还能够改善玉米作物生长的微气候环境,具有十分明显的增产效果[1]。
二、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要点
1、播前准备
(1)地块选择
玉米种植需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科学选择玉米种植地块。通常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理化性质良好、保水保肥能力较强的地块。禁止在3 年以上地块连作种植玉米,否则易发生病虫害,影响玉米产量。
(2)整地起垄
精细化整地,深翻18~25 cm,避免有漏耕、重耕等问题。同时,平整地面,达到上虚下实状态。起宽垄,分别按照120 cm与90 cm 标准控制垄底宽与垄顶宽。起垄时同步施用基肥,一般每亩施用4000 kg 有机肥,同时施入全部磷钾肥和60%左右氮肥。
(3)种子处理
综合考虑地区环境条件等因素,科学选择玉米品种,一般需根系发达、抗逆性较强、增产潜力较大,如伟科966、鑫瑞76、立原296 等。播前仔细筛选种子,筛除霉粒、碎粒及病虫害粒等,避免降低出芽率。播种前选择晴朗天气摊晒种子,持续2~3 天。结合田间易出现的病虫害类型,选择相应的种衣剂拌种。预防根茎腐病、顶腐病等病害时,可选用15%克福•唑醇三元种衣剂。
2、播种管理
一般10 cm 地温保持在10℃左右时播种。膜下滴灌种植模式下,播深4~5 cm,播后盖土,厚度3~4 cm。播种时,每亩同步施入5~10 kg三元复合肥与2 kg锌肥。为防控地下虫害,可同时添加毒死蜱颗粒剂。播种后及时镇压保墒,促进苗齐、苗全。
3、铺设滴管
为防控杂草,覆膜前可田面均匀喷施阿特拉津、拉索等除草剂兑水药液。滴灌系统主要组成设备有首部枢纽、输水管、施肥器等。利用专用接头连接微灌带与输水管,田间灌水时利用施肥器完成追肥工作。施肥器一般安装在水源和主管之间,配套安装接头,以便与微灌带连接。需注意的是,避免水源中出现直径过大的悬浮物,否则会堵塞输水管孔,导致滴水不畅。滴灌带铺设在距离种植穴20 cm 附近区域,固定扎紧滴灌带末端,另一端连接灌水主管,利用三通连接主管与水源[2]。滴灌系统安装后覆盖地膜,利用土块严密压实膜两侧。
4、田间管理
(1)放苗
关注田间苗情,播后10 天左右破膜放苗,尽量减小苗孔。一般在晴天早上、傍晚放苗,避免中午或大风天气。放苗时发现缺苗问题要及时补栽,放苗后用土严密封闭苗孔。
(2)间苗与定苗
进入到5 叶期后定苗,及时去除田间弱苗、病苗以及小苗等,田间株距一般保持在15~20 cm。
(3)滴灌管理
为满足玉米植株的水分需求,需准确掌握玉米需水规律,适时滴灌。通常,玉米生长期内需灌水6~8 次,间隔保持在半个月左右[3]。灌水时同步追施尿素与磷酸一铵等肥料,一次性倒入肥料罐,稀释后随水滴施在作物根部。密切观察滴灌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处理滴灌带漏水、滴水管嘴堵塞等问题,否则不仅浪费水资源,也会影响滴水的均匀性。
通常,玉米苗期所需水分较少,保持适度干旱能够促进玉米根系发育,提高植株的抗旱能力。大喇叭口期后,玉米对水分较为敏感,需及时滴灌,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水平。抽雄期前半个月开始,玉米对水分的需求显著增加,需及时滴灌,避免影响玉米的授粉授精和籽粒发育。进入灌浆期后,需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避免植株早衰等不良问题。
(4)追肥与化学调控
为满足玉米植株的养分需求,需精确计算用肥量,然后在大容器内溶解肥料,倒入首部施肥罐。开启水泵后15 min 内即可用完肥液,如果不能在施肥罐中一次性加入肥液,可重复多次完成。
玉米定苗后,每亩及时追施5~8 kg氮素化肥,促进形成壮苗。拔节期后,可在6~8 叶期滴灌时同步追施肥料,一般每亩追施8 kg 尿素或10 kg 硝酸铵,以增大玉米上部叶片面积。抽穗前半个月左右重施穗肥,一般每亩追施25~30 kg 尿素。果穗吐丝期每亩追施0.2 kg 磷酸二氢钾与0.25 kg 尿素,可增强玉米根系活力,避免叶片早衰等问题,同时提高结实粒数与穗粒质量。
此外,部分田块水肥充足,植株生长过旺易增大倒伏发生率。可采取化学调控措施,在玉米叶片8~11片时喷施玉黄金兑水药液。
5、病虫害防治
(1)苗期防治
根腐病是玉米苗期常见病害,发生后可喷施20%三唑酮1000 倍液、70%甲基硫菌灵800 倍液等药物防治,一般连续喷施2次,间隔7天左右。常见地下害虫可使用毒死蜱乳油灌根处理。
(2)穗期防治
穗期玉米大斑病发病率较高,发生后一般田间喷施9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持续用药2~3 次,间隔10 天左右。玉米螟虫害可在大喇叭口期开展防治,此时玉米螟一般在叶丛中聚集,防治难度较低,可向植株心叶撒施3%毒死蜱颗粒剂与细砂拌制的毒土;授粉后则可田间喷施50%毒死蜱1000 倍液等药物。
(3)花粒期防治
花粒期易发生虫害,防治蚜虫可田间喷施10% 吡虫啉1000 倍液;防治棉铃虫、粘虫等,可对叶片喷施50%毒死蜱1500 倍液。
6、收获
收获前需回收地面输水管,妥善放置在适当区域,玉米进入完熟期后收获。目前,广泛采取机械化收获作业,收获时同步开展秸秆还田处理。收获后,要彻底清理田间地膜,避免污染农业生态环境。
三、结语
与常规玉米栽培技术相比,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能够高效利用水肥资源,满足玉米植株的水肥需求,进而扩大玉米产量。相关部门需加大技术推广力度,综合运用多元化推广手段,引导农户积极应用此技术。同时,经常组织相关培训,详细讲解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实施要点,提高农户的玉米种植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