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开展化工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2023-01-03田伟军

化工时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化工职业高职

隆 平 张 翔 田伟军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1999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我国高职专科教育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从1998年到2005年,高职专科院校和在校生数量分别从101所和14.86万人跃升至1 091所和712.96万人[1]。在此阶段,高职教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而非教育类型,实现了办学规模的爆发式增长。然而,办学质量和内涵发展却堪忧。2006年1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高职是一种教育类型。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概念,从此本科职业教育得到快速推进[2]。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印发,再次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同时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建立健全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教体系。

化工行业肩负着为生产、生活和国防事业提供物质、能量等基本要素的任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据《2020年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数据显示,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6 039家,营业收入11.08万亿元,利润总额5 155.5亿元。产业布局及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与生态建设对职业教育布局、专业结构优化和人才培养层次提出了新要求。目前,从国际经验到行业需求,从国家政策到试点数据等方面都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全面开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1 国际有借鉴

从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以德国、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率先开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探索[3]。1968年,德国率先开始建立科学技术大学,在随后的三年时间,一批高级专业学校先后转型为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n, FH),成为与综合性大学同一层次的高等学府。从1994年到2018年,应用科学大学的学生人数占比从1/5上升至1/3,成为德国67%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摇篮,反观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人数增长不到40%。相比之下,美国以专业性学院和社区学院为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主体,开展以岗位胜任力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CBE),培养与工程流程相适应的能力。其中,专业性学院是服务于地区需要、培养实践性人才的场所,诸如音乐学院、理工学院、商学院等,而社区学院主要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教学模式相对灵活,同时可以授予学士学位。日本早在1967年开始设立技术科学大学,致力于培养服务地方发展尤其是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的技能人才。从21世纪初期开始,日本将国内大学分为三种类型,即以东京大学等为代表的世界一流大学、以筑波技术大学为代表的特色专业领域大学以及致力于地方区域发展的大学[4]。

与普通本科院校强调学科性不同,高职本科更加重视技术性,要求学生在岗位上具有更加扎实的专业技能基础,掌握行业难度更高、更先进及更系统的技术,具有承担技术含量更高的岗位工作能力,并在行业、企业技术研发领域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德国等发达国家通过几十年的建设,逐步形成专、本、硕、博上下融通,左右贯通的职教体系。黄炎培先生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服务于个人、个性的发展,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聚焦国家和地区产业布局和个人发展。对接化工行业发展变化趋势,完善健全我国职教体系办学层次,形成从高职到本科甚至研究生层次有效衔接的职教体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5]。

2 行业有需求

2020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加上新冠病毒疫情的限制与封锁,对我国的制造出口产生了深远影响,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和不可代替性。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的深入推进,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绿色化的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必然趋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湖南省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还特别需要一大批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具备跨国文化交流和解决复杂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技术人才支持。因此,各类岗位亟需大量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作支撑。

截至2020年底,全国重点化工园区共有616家,主要分布于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等沿海经济区,形成了以山东、江苏、广东等为重点的区域化工产业发展集群。2021年上半年,石化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4 010.3亿美元,逆差1 255.2亿美元,比去年上半年增长21.8%。化工产业新布局要求优化化工职业教育布局,培养适应化工产业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作支撑。十四五”期间,化工行业将呈现装置规模大型化、产业布局集群化、生产过程智能化、节能环保生态化、管理操作数字化等发展趋势。此外,推动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与化工产业深度融合,支持运用5G通信、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改进传统化工产品的研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销售推广。化工行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对围绕以本科专业为主体的化工智能生产、智能制造、智能控制的专业集群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为应对气候变暖的共同威胁和传统化工给人类环境带来的严重污染,全球化工行业都在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减少和治理温室气体排放。围绕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以培育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为重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三废”综合利用水平,降低废弃物排放量,实现节能减排。宽口径、厚基础、能创新,具有较强环保意识,能推进生态治理的本科层次化工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将备受欢迎,化工职业教育层次高移势在必行。

3 政策有引导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决定》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201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发布,指出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对应性,它们共同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高等教育应由专科、本科教育层次的职业高等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实施。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从办学定位、治理水平、办学规模等明确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以及专业设置的总则、条件与要求、程序、指导与监督,再次推动职业本科教育工作迈出实质性的一大步。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一体化设计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不同层次专业。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作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重要指示。

2021年1月,《湖南省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对湖南省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学品等提出了新要求。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汽车、新材料、钢铁冶金、节能环保、医药食品、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化工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劲支撑。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着重发展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生物轻纺、智能装备等优势产业,建设全国一流的化工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新发、突发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开发医药和医疗设备基础材料;推动高端稀土功能材料等先进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取得突破;加强碳纤维等高性能复合材科和生物医用材料、5G通讯新一代高分子材料、高端功能膜材料的研发应用;加快集成电路用光刻胶等电子高纯材料关键技术突破;提高我国高端化工新材料自给率。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强力支撑。

4 院校有试点

2019年6月,教育部正式批准了首批15所民办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并由“职业学院”正式更名为“职业大学”。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标志着我国独立建制的本科职业院校正式建立,打破了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拉开了职教领域期待已久的改革大幕。2020年1月和7月,教育部又分别批准7所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其中,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成为第一个升格为本科层次的职业公办院校。2021年1月、2月和7月,教育部分别批准6所高职院校以独立或联合转设的方式成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其中,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独立转设为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成为唯一一所独立转设的本科层次的职业院校。截至2021年7月,经教育部正式批复的本科层次职业大学28所,其中包括独立升格院校22所、独立转设1所和联合转设5所。从省份分布情况来看,河北、山东、江西各3所,陕西、广东、广西、山西各2所,湖南等11省份各1所。从办学性质来看,民办院校23所,公办院校5所。其中,以海南科学职业大学(原海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高职本科院校的设立,为优化海南省产业布局、分类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普及,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填补了油气产业高技能人才缺口,满足了海南省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要向下游延伸发展新材料,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能胜任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等复杂工作领域要求。在培养规格上,以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职业本科教育与以知识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普通本科教育具有明显错位。据化工英才网2019年报数据显示,随着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智能制造时代,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领域的人才需求呈现出学历层次上移、多岗位技术集成等特点。稳步发展化工职业本科教育,加大化工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有利于完善研发人才(普通本科)、现场/卓越工程师(职业教育本科)、产业技术工人(中高职)层级梯队,有助于形成人才优势,优化产业结构与产品布局,抢占行业竞争优势地位,增强化工产业发展能力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现化工产业高位精进。

5 总结

化工类高职本科,作为化工类高等教育中的一种教育类型,从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办学经验来看,符合国家教育体系长期发展规律;从行业需求来说,是应对产业转型升级、国际形势变幻和填补高职专科和普通本科教育空缺的必要拼图;从国家政策来说,逐步建立健全完备的职教体系,形成严谨科学的高职本科学校设置标准和专业设置规范,有利于促进职教本科的健康生态发展;从试点数据来说,循序渐进的分批试点、平衡分布的全国布局、灵活多样的办学性质和来源,有利于办学经验的大量累积,为全面推行化工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教体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猜你喜欢

化工职业高职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的警示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应用化工第43卷(1~12期)目次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