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进水资源保护工作

2023-01-03郭孟卓

中国水利 2022年1期
关键词:水资源管控文明

郭孟卓

(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100053,北京)

一、概 述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以来,我们党加强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中,颁布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勾画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绩。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全党全社会的政治任务,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国家机关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系统治理。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维系生态与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水利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做好的时代答卷,我们要加快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要求,大力推进水资源保护工作,构建生态水利新格局。

二、准确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新要求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解决我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发表很多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从2014年3月14日发表保障水安全重要讲话到2018年5月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大会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式确立;从长江经济带系列讲话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确立;从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治江方略到“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黄河治理方略的提出;从对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国之重器的论述到南水北调跨流域配置工程的整体谋划,都凝聚着总书记对水资源的情怀,对水生态水环境保护的关爱。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其实质就是要以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为约束,以维持河湖健康和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目标,以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为核心,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四水四定”管控、强化深度节水控水、实施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等措施,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必须把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水产品作为根本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水与人民群众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必须坚持以民生为导向,切实解决广大群众关注的水问题,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水福利和水服务,这也是有别于传统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显著特征。从山东济南保泉行动,让市民在城区中心也能“赏碧波荡漾、听泉水叮咚、闻荷花飘香”到扬州“清水活水”塑造了城市如诗如画的曼妙新姿,使太湖“水美、景美、城更美”的成功案例。这些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切实领会和秉承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旨,牢牢把握群众需求,才能针对存在的主要水问题,在实践中做到有的放矢,让建设成果真正惠及广大民众。

2.必须把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作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关键举措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水利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就是要实现人水和谐。“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水利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打造健康河湖生态系统,关键要看水生态系统是否完整、水系是否通畅、水质是否良好、生物是否多样、水文化是否得到传承,需要从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角度,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它不仅反映出保护水生态环境的力度,而且映射出涉水经济社会活动的文明程度。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必须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科学把握治水规律、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水灾害频发等问题,着力提升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加快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必须把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作为管理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水安全已全面亮起红灯,高分贝的警讯已经发出,部分区域已出现水危机。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全党要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就是要全面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要求,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要守住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和开发利用的分区管控边界,实现对全社会取、供、用、节、耗、排的全过程管理,协调好河道内生态用水与河道外引水强度的关系,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协调好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与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严守水资源用水总量控制的红线;协调好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关系,严守河湖基本生态流量的底线;发挥好水资源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使水资源供给安全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4.必须把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作为疾驰双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水资源问题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千家万户。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水资源管理既需要在体制机制法治上进行改革,还需要科学技术的引领和创新,“双轮驱动”才能事半功倍。在体制机制法治改革方面,要加快出台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顶层设计文件,完善技术标准和规范,运用法律手段、行政措施、技术手段,特别是运用市场机制解决水资源难题。在科技创新引领方面,要充分考虑水的自然特征和经济规律,在黑臭河道水体治理、内源污染整治、水体生态修复、河湖管理保护等方面,加强新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新工艺新技术,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全面提升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

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大力推进水资源保护工作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水利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以下简称“水利部三定方案”),对水利部承担的职能进行了优化,对水利部过去承担的水资源保护职责做出了较大调整,同时又赋予水利部很多新的职责。如指导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河湖生态流量水量管理以及河湖水系连通工作;指导地下水开发利用和地下水资源管理保护;组织指导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组织编制并实施水资源保护规划,指导饮用水水源保护有关工作。从以上职能职责分析,水利部水资源保护工作职责任务丝毫没有减轻,从水量水质并重上升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更加突出了水利工程在生态保护中的服务功能,更加凸显了水利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7年,水利部印发了《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2016—2030年)》。规划实施以来,在各级水利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共同推动下,水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各级水利部门通过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安全评估、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制定与管控、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水系连通和河湖生态补水等措施,我国江河水生态系统功能得以改善,水环境质量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发挥了规划引领和指导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形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构建生态廊道。针对本次机构改革水利部职能调整的新变化,水资源保护工作要转变观念,拓展保护的工作内容,加强水生态空间管控。要将水资源保护工作由水量水质并重,拓展为水量、水质、水生态、水空间“四位一体”的统一保护。不仅要保护水资源的数量、质量、生态服务功能的基本属性,还要加强江河湖库“载体”的空间保护与管控。要坚持生态优先,更加重视水生态的保护,充分考虑将水资源水生态承载能力、涉水空间范围作为重要约束指标,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水生态保护要素相结合,分析水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空间的适宜性,提出保护、修复、治理、管控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

1.继续加大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力度

要保护好盛水的“盆”和盆里的“水”,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支撑和基础。要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好的不能变差,差的要逐步变好。要保护好江河源头,以自然修复为主,减少人为干扰,涵养住水源。要保护好江河的尾闾,运用自然规律、工程调配、管理措施等综合手段维持好河口生态系统,保持河流血脉畅通。要保护好江河控制断面的基本生态流量、疏通静脉血管,维护江河健康生命。

2.加快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要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发挥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的互济调配优势,修复过度开发的河流、严重超采的地下水以及水质变差的湖泊及水库。要发挥水利工程调蓄和调度作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用,增水与减水并重,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并举,修复断流的江河,修复萎缩的湖面,修复超采的地下水,修复水质变差的水库,修复富营养化的湖泊。

3.全面提升江河生态保护治理能力

当前我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矛盾日趋严重,解决这些问题已经进入到矛盾的深水区,需要发挥系统治理的功效。要突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治理,建立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管理制度,健全水源地安全评估与分级管理,划分好饮用水水源地管控区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之间的职责边界,与相关部门共同建立分工明确、信息共享、联防联治的工作机制。要加大对水质变差饮用水水源地,特别是水库型水源地的治理力度,通过采取防止岸上外污染源进入、水体内污染物治理、生态清淤与恢复、微生物原位修复、生物多样性的建立等措施,全面提升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切实保障供水安全。

4.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管控

水资源保护工作不仅要在保护上发力,更要在涉水空间管控上发挥作用,要落实各级河长湖长的职责,贯彻执行好涉水空间管控的要求。涉水空间管控是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基础体系,包括管控指标、空间布局和管控措施。水资源保护工作的管控指标主要涉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护目标、河湖基本生态流量(水量、水位)、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双控指标等。空间布局重点关注水生态特殊保留区及河段空间,以及为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所需的部分陆域空间等,明确涉水空间范围、原则和管控措施,为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保护提供单元支撑。管控措施就是提出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利用和涉水生态空间管控要求,严格实施水生态空间分区分类用途管制,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逐步健全水生态空间管控体系。

5.加强江河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水污染防治和治理力度的加大,外源污染问题已经得到有效的遏制,但还要继续严格控制点面污染源的增量。当前,内源污染问题是江河湖库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棘手问题,也直接关系到供水安全保障。针对内源污染问题,国内主要采取植物处理工艺、生态清淤、底泥疏浚等措施,有些处理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和风险。因此,要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开展科学研究,对江河湖库内源污染问题进行科技攻关,利用比较成熟的底泥覆盖、原位快速修复、还原水体自净能力等生物处理技术,辅之植物措施等,加大内源污染的修复力度。要通过建设进入江河水体缓冲滞留区等措施,在加大污水处理再生回用量的前提下,将剩余的再生水先放入缓冲滞留区,采取曝气增氧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植物处理工艺等措施,防止再生水直接入河,影响江河水质,运用综合措施保护好江河水资源,保护好饮用水水源地,保障好国家水安全。

猜你喜欢

水资源管控文明
生态水利工程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运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请文明演绎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浅析现代项目管理中的违规行为管控
漫说文明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