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工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教学实践
——以分析化学课程为例

2023-01-03吴秋婵

化工设计通讯 2022年3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实验

吴秋婵,戴 璐

(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 环境工程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

“课程思政” 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思维,教师以基因植入式激活或植入思政元素,优化教学方法,让所有课程都上出思政味道,突出育人价值。分析化学是五年制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通过该学科的学习可培养学生产品质量分析能力,拓宽学生就业面。因此要将“思政元素”嵌入学科教学过程中去,做好学科建设,提高学科教学效果,打破思政课堂“单兵作战”的现状,协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及道德品质。

1 课程思政建设概述

1.1 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若干意见》,制定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专项工作方案,并要求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与思政课,形成协调效应。在发挥好思政课教学主渠道的同时,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全部教学活动当中,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与全方位育人,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同时,身为一线教师,在多年教学工作中尤其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发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处于平行状态,思政课程独立承担学生思想教育,价值观塑造作用;而专业课立足于其“工具性”特点,重理论学习应用,重生产实践操作,却忽视与思政环节的交叉点,导致出现“教书”与“育人”泾渭分明的现象。

1.2 《分析化学》课程思政践行目标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科,该课程在学生完成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操作基本技术》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以各类化学为依托,结合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对物质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在以往教学本课程的过程中,学生操作完全依靠教师讲解,往往会忽视实验环节的连贯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对采样代表性及实验结果分析也流于形式;对实验过程中如何消除误差也缺乏钻研精神。基于此种现状,化工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传道授业”的工作同时也要联系实际情况将安全生产意识、环保意识、职业道德及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基因式嵌入专业课程中,充分内化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解惑”的能力。分析操作工作主旨是向消费方提供真实、有效并能对生产实践、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相关课程授课必然是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学习交叉进行,培养学生具备较高业务素质的同时拥有积极向上的职业精神和不断探索的学习态度。

2 分析化学与职校生德育教育有机结合

2.1 安全实验

安全生产和职业前途紧密结合。近年来由于个人操作不当或忽视安全生产导致生产事故,轻则引起生产中断,重则造成人员伤亡事故,都对社会及行业造成极大不良影响。

而在分析实验过程中,在试剂使用、玻璃仪器使用、火电参与及实验人员意识等方面都应结合实际案例切入思政教育。

使用强酸、强碱、有毒、有害物质是非常常见的现象,教师实验理论阐述环节需要着重强调试剂取用安全,针对危害性比较大的试剂如:盐酸、硫酸、硝酸、重金属试剂等要详细讲解其喷溅到皮肤上、误服等如何正确救治或自救的规范操作;并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并禁止学生在实验室存在随意吃喝自带物品的现象。

在使用各类玻璃仪器时要注意取用安全,学生在使用吸量管、移液管、玻璃棒、滴定管等棒状玻璃仪器时要时刻警惕规范使用、轻拿轻放、物品使用清洗之后放在规定区域,不可用其打闹玩耍;防止玻璃仪器因骤冷骤热在实验过程中炸裂或玻璃废弃物处理不当存在划伤学生的隐患。利用实训室资源对学生进行包扎、止血等急救常识操作教育。

在动火、用电的实验过程中要秉持严谨的实验精神,不可中途离开,导致实验过程中无人管理引发实验事故。利用实训室资源对学生进行灭火操作教育。

实验过程中危害的发生往往存在偶然性和瞬时发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依照危害因素的特性进行及时有效的安全教育,将学生实验安全放在第一位。同时在教育学生正确操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安全生产植入教学目标中,内化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输送高素质学员,为社会安全生产贡献一份力量。

2.2 绿色实验

2017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他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验室废弃物与工业废弃物不同,存在种类多、产量小等特点,教学实验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验产生实验室“三废”现象进行有的放矢的思政教育,课上课下带着学生结合理论知识研究废弃物种类及特性,依据物质本身特性利用中和反应、氧化还原、沉淀等反应机理将废液进行无毒化或低毒化处理,利用实训资源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在实训过程中贯穿实施“7S”管理操作,让学生在完成实验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2.3 职业操守

职业操守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守的行为规范总和。职业操守包含诚实地制作工作报告,学生在分析结果中经常出现误差较大的问题,实验过程中,有个例出现过学生在平行实验中数据差距较大顺手修改的现象,更有甚者实验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数据参照同组同学编造了事的情形,这主要是因为以往教学过程中缺乏总结和复盘的过程,往往是一张实验报告上交万事大吉。学生在分析实验操作中难免会出现操作失误产生系统误差或环境波动产生偶然误差,在面对数据不理想时应该引导学生复盘自己操作的每个细节,并及时进行总结和纠错,反复多次平行实验过程可以让学生学习形成操作-分析-纠错-再操作的良性循环过程,让学生学习效果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可以呈现螺旋式上升。

2.4 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我院近年来参加高职院校师生技能竞赛同时学院内部也进行不同行业不同种类技能大赛,从教师备赛到带学生参赛这个过程可以说是一个飞速提升职业素养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就是通过将敬业、精益、专注甚至创新发挥至最大化的过程。从逐字逐句参阅国家标准,查找行业资料,严格控制实验环境参数,准备仪器、设备,与学生共同探讨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分析和消除误差的方法。参加比赛的意义中不仅是师生技能竞技的过程,也是与兄弟院校学习的大好机会。

分析检验技术要求学生能够贯穿化学反应理论知识,熟练实验操作流程,熟悉仪器及设备使用规程,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参照,最终检验结果能如实反映真实数据。职业院校学生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导致对反应机理理解不够深入,与此同时,高职阶段学生本身在自我要求方面相对不高,遇见困难容易退缩。所以在比赛准备过程中反复锤炼,一遍遍纠正操作不规范之处,在这些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为难情绪。所以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工匠精神》的案例以及让参加训练和比赛的优秀学生多交流,树立学习榜样,润物无声,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精益求精、实事求是、不畏困难的精神,只有多动手、勤思考才能练就精湛的技艺,日后在工作岗位能够独当一面。

3 思政元素嵌入分析化学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教学设计案例匮乏,缺乏整体教学规划

“课程思政”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缺乏推动力,任课教师想要挖掘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主要还是因为对于“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和接纳程度不一致,教师之间缺乏协作,难以组成团队。另外专业课程种类繁多,要想多门课程短时间内添加思政元素则对应的教学案例就出现很大的缺口;同时,目前针对课程效果考核的标准和评价体系中针对课程思政缺乏明确的量化考核机制,也就无法有效激励教师。

3.2 传统德育教育存在时效性,不能够贴合职校生实际情况

目前大多德育教育与专业课程交叉案例相对发生时间较长且更新不够及时,这就存在了时效性的影响。目前是信息爆炸的年代,若给学生传授的案例发生时间久远难免会让学生感觉不到时代特点;另外大多优秀案例以本科院校为出处,不能够较好贴合职校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够很好地与职校学生形成共鸣。

4 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4.1 研究教学内容、发掘思政元素,二者有机融合

在多年教学《分析化学》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过程中,以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为参照,调整实验顺序,强调标准意识,调整教学内容,强化实验连贯性。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项目任务的方式通过云平台向学生下达任务,并录制微课视频提供给学生课前或课后参考,将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中,可以在课前、课后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随机学习,利用碎片化时间对知识点进行整合;另外积极收集课堂上思政元素,联系学生实际情况,解决案例时效性及层次性的问题,和学生能很好地产生共鸣,内化思政的正向驱动力。

4.2 结合实践教学,体验生产过程,体会安全实验、绿色实验的必要性

淮安地区具有盐化工产业基地,我院积极与当地企业联系沟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力求培养出与企业要求相匹配的技能型人才,也让职校学生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另外学院积极建设实训中心及中心实验室,课堂项目任务的设置不是完全照搬书本,主要以书本为主线,将周边化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引入课堂中来,模拟生产过程对人员及操作的要求,着重强调安全生产及绿色实验思政元素点的切入,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体验生产过程。

4.3 改进评价机制,评价方式多元化,让学科评价更客观更能反映学生实际学习情况

以往课堂评价都以阶段性考核评价为主要手段,目前在试点课堂上教师设计多维度考评表,从单一的教师通过试卷考评学生扩展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过程性评价、学生对教师评价来综合考评学生课堂表现及课堂收获。尤其在评价项目中添加了对课堂添加思政元素是否贴近课堂内容等,以促进教师开发课堂思政的积极性。

5 课程思政实践效果

在《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工分析与检验专业有两个平行班级,随机选取一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实施课程思政,思政元素嵌入专业课程中,课堂人文味道更加醇厚,有效内化学习动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以赛促学强化学习中的钉子精神,肯思考、多实践,多次以试点班级开设院级公开课及观摩课,获得较好教学效果。

5.1 重新梳理整合分析化学知识脉络,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的过程中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知识

试点班级在课前预习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寻找相关学科知识,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参与阐述实验原理、实验方案设计及仪器设备的相关准备。教师适时抛出目标任务并以提问形式贯穿知识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前学习准备的资料积极讨论并发言,课堂气氛积极向上,学生参与度极大提升。针对实验结果及时进行对比评价,找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探讨回溯实验过程,针对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次实验中进行操作方法或参数的重新设定,比对实验数据,寻找实验过程中的得失。

5.2 学生在实验准备及实验操作过程中更加具备标准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标准意识,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学生操作更加规范,并能主动钻研实验操作细节,在班级形成比、超、赶、学的良好氛围,该班级化工检验工考工通过率达到100%,班级期末考试及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5%。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政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做个怪怪长实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