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本质特征及其价值意蕴
2023-01-03李伟健姜朝晖
李伟健,姜朝晖
(1.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2.南通大学,江苏南通 226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自诞生就一直指导着中国共产党在客观世界发现和把握规律,引领具体实践。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备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可贵品格,在实践过程中,能不能做到实事求是,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一、实事求是思想的诞生
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过类似的思想,《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中:“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颜师古注:“务得实事,每求真是。”就中国古代历史对实事求是的整体涵义解释而言,实事求是指涉的是原始材料的真实性和求索真知。由之也可以发现,实事求是作为哲学概念的角色登场,始终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实践精神的显著代表。这也使得其实事求是与西方实践理性的概念不谋而合,成为古今中外文化联结沟通的关键所在。
实事求是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说到实事求是思想的诞生,除了中国古代哲学,不得不提的就是湖湘文化对毛泽东的影响。位于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有着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学府——岳麓书院以及前身为南宋时期张栻创办的城南书院后改名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这两个地方对青年毛泽东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无论是学校的文化氛围还是师生思想上的气质都弥漫着浓郁的经世务实的文化传统。青年毛泽东曾寄居岳麓书院,在半学斋推开窗户即可看见挂于岳麓书院讲堂,由宾步程手书“实事求是”的制匾。这四个字成为了他今后的人生格言,成为他改造中国和世界的思想武器。最终毛泽东推动实事求是成为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品格和实践品格。
1924 年1 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开启了反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国民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发表了关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重要文章。这篇文章奠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理论基础,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开始萌芽的显著标志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深刻分析和总结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先后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标志着其实事求是思想的初步形成。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1930 年5 月,毛泽东在江西寻乌进行社会调查,写下了《调查工作》一文。文章首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论断,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系统总结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经验。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系统分析了党内错误倾向。在经历过万里长征之后,我党在延安开启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概念,此次会议体现出了对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的道路寻求和思索,并明确指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1]522
1940 年1 月,他又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再次强调共产党人“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1]662。延安整风期间《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众多著作形成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经历了几年的整风,使党内的思想取得了一致,使提倡‘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全党在毛泽东的旗帜下空前团结起来”[2]。整风运动使得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党内人心,为抗战和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
二、实事求是思想的基本特色
(一)实践性特征
实践是实事求是思想的底色,任何一种科学的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建立在实践的土壤之中萌芽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 年12 月26 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
马克思著名的哲学宣言是改变世界,感性物质活动的实践是全部现存世界的基础,使现存世界革命化是哲学的根本任务。正如马克思所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3]实事求是思想核心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也是继承了马克思的实践观点,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品质。
实事求是思想的诞生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建党初期正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存在了教条主义和断章取义的现象。将国际共产主义的指示当成了不可动摇的条律,从而在实践过程中导致了惨痛的失败。经过水与火的洗礼,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逐渐变得成熟,通过各种严峻的考验也逐渐清晰地认识和领悟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具体国情的实践是无法剥离开来的,任何理论都需要通过实践来发展,发展的理论才能够进一步指导实践。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征服苦难,走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也正是坚持了这样的思想指引下才取得了成功。这一过程也是从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深入认识、把握的过程。只有实践贯彻行动,理论才可以发展在正确的道路上。注重实证调查研究,通过实践来检验和校正原本的想法,实践性的特征始终贯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二)批判性特征
实践的辩证法三大规律为:对立统一规律、量变引起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实践的辩证法立足于人,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都离不开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具备的特殊属性是实践的根本。实践辩证法的内在要求是不能脱离人的全面发展的旨归,辩证法的合理性在乎扬弃,在事物变化发展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扬弃代表着克服和继承。实践辩证法主张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正是具备批判性的特征,使党的思想路线在客观世界中可以发挥思想伟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深刻的理论品格,自觉地为社会发展和思想解放提供了可以追寻的实践方向以及理论的指导。毛泽东用了近20 年的时间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在全党形成了思想上的共识,形成了普遍的实事求是的氛围。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实践发现真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批判冲突束缚的过程,更是一个寻找最适合中国国情道路的历史过程。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用于自我革命的政党,是一个敢于刀刃向内的政党,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重要的武器。这里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批判性”不是简单的抛弃,也不是取代,而是极为复杂的涅槃。正因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始终保持着“批判性”,才使得中国共产党可以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地提升壮大,不停地寻找合适的道路,在这条崎岖不平的道路上,与各种风险作斗争,发现根源解决问题。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最深刻的经验之一就是坚决反对“拿来主义”,任何高深的理论都不是拿来即用,都需要解放思想,解决思维僵化,实事求是,有的放矢。
习近平指出:“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4]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坚持自我革命精神,保持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即主体自觉的积极的自我扬弃。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从一艘弱不禁风的小船到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离不开批判的武器不断在前行的道路上修正错误,校正方向。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就是不屑于遮掩错误,对待问题必须坚决地刮骨疗伤、进行坚决彻底的斗争。通过实事求是,发现新世界,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愿景。也正是这种批判性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到不可逆转的伟大进程之中。
(三)人民性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价值主体。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着,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以人民为中心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体现。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这100 年,是带领人民征服苦难走向辉煌的历史,是紧紧依靠人民的奋斗史。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个重要思想——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全面发展”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以人民为中心”要满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对人的权利的最大尊重,体现了由注重“物”到注重“人”这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只要人民成为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人,共产主义理想就一定能够在不断改变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中一步一步实现。”
习近平在2013 年12 月26 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坚持为了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要有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以事实为依据、敢于说出事实真相的勇气和正气,及时发现和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中的失误、工作中的缺点,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愿望。”理论越贴近人民,在指导实践中发挥的作用就越大。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的出发点就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历史也证明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促进人的发展,帮助人去发现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实事求是思想在历史进程中保持活力的主要原因就是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也正是它自身所具备的人民性的特征,才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是实事求是路线人民性特征最好的印证,是理论逻辑与现实实践的互动结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人民性始终是其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也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宝贵的哲学品格。
三、实事求是的价值意蕴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和思想精髓。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党的重要思想路线,有着深刻的哲学基础和依据,来源于唯物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毛泽东深刻把握了马恩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质,结合了列宁主义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本质观点,在立足中国当时复杂的时代背景和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创造性发展并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此后党的十四大将邓小平倡导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思想路线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扎根中国大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的理论价值
实事求是思想最重要的理论价值就在于吸纳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结合中国实际而产生的一个具有深远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实事求是思想的实践性可以说是中西方理论的连接和汇聚。它是毛泽东立足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精髓,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凝练。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送到了全世界,也送到了中国。在马克思主义到达这个内忧外患的国家时,如何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如何帮助中国人民脱离苦海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问题上,实事求是思想作为最合适的答案登上舞台。
实事求是不是简单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更是一种交流、碰撞和超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长期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种理论的探索发展是一种实践的过程、一种理论的张扬、一种思想的规划。实事求是的旨归就是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思想和现实联系在一起,主观和客观联系在一起,确保理论的丰满以及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的科学性。实事求是彰显的理论价值表明了一种独属于中国的理论形态和思想地位,实现了多重超越、自我反思、跨文化交流的理论生态,摆脱了细而无声,隐而不彰。
实事求是的理论逻辑就是以“实事”为主观对象,以“求是”为检验标准,以“人民”为核心所在,毛泽东同志曾对“实事求是”作过精辟的概括,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种理论逻辑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的科学内涵,也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逻辑必然。以实事为考察对象,是表明客观物质世界不以人的意识而单独存在,人们不仅能够认识客观物质世界,同时可以透过表象,找寻客观世界的本质。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从而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中国共产党人也正是一直以来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不动摇,才能够不断地深化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不断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用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来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
(二)实事求是思想的实践意义
任何一种理论的价值并不能由这一理论本身来实现,正如马克思早年曾说过的那样:“武器的批判不能代替批评的武器,物质的东西只能由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任何理论形态的东西,要使之转化为现实形态,产生现实的力量,就必须与人们的主体活动相联系,通过人们接受理论后的自觉活动产生应有的效用。能够使理论转化为现实力量的唯一途径,就是人们的实践活动。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党长期以来制定方针政策、政治路线、自我革命的理论支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硕果的理论指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精神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武器。“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5]实事求是思想不仅反映出了社会发展的本质,也抓住了人的发展的实践本质,规律靠的不是意识的空想,而是实践研究出来的。“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6]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表明,只有马克思主义可以救中国,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旗帜不动摇,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崭新的时代征程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是空前牢固的,道路是空前广阔的,前景更是空前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