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

2023-01-02刘旭鑫

知识就是力量 2022年12期
关键词:华罗庚数学家祖国

刘旭鑫

他只有初中文凭,却是蜚声中外的数学家;他发出“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的呐喊,吸引无数学子回国建设;他因病致腿残疾,却踏遍祖国大地推广数学方法……他是本文的主人公——华罗庚。

初中毕业的数学大家

1910年,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全家靠着父亲的杂货铺艰难为生。因爱动脑筋、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小时候的华罗庚常被戏称为“罗呆子”。

1925年,初中毕业的华罗庚因家境贫寒退学。之后,他边帮父亲料理铺面,边自学数学。然而,19岁那年,因感染伤寒,华罗庚落下终身残疾,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这也被他幽默地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

那时,小城的图书不多,华罗庚在难得的教材中,发现了数学家苏家驹论文中的错误。1930年,他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一文,也因此得到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的赏识。

1931年,华罗庚来到清华大学任助理员。在这里,他立下决心:以过人的努力,追求自己的成就。“人家受的教育比我多,我必须用加倍的时间以补救我的缺失。”半工半读状态下,他仅用1 年半的时间就学完了数学系的全部课程。1936年,因成绩优异,华罗庚被推荐至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知识,他放弃了学位,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两年时间,华罗庚完成了10 余篇论文,受到国际学界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1938年,华罗庚回到当时风雨飘摇的祖国,来到西南联大,白天教学,晚上在菜油灯下从事科研工作。在这里,他完成了自己第一部学术专著《堆垒素数论》。

1946年,迫于白色恐怖,华罗庚受邀去往美国,先后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1949年,听闻新中国成立,他果断放弃优厚待遇,几经周折回到祖国。

回首身在异国的生涯,再看亟须建设和发展的新中国,华罗庚在归国途中手书《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写道:“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和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設和发展而奋斗!”

这封信感动了万千海外华夏学子,为新中国唤回大批留学人才。

用数学为人民服务

回国后,华罗庚先生经世致用,把深奥的数学原理转变为好用易懂、易操作的“双法”(优选法、统筹法),并带小分队到全国推广,为正在建设中的新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怎样“好用易懂、易操作”?一位电焊工在听课前曾怀疑:“数学家的方法,我一个初中生怎么能

听得懂?”但在授课现场,他发现自己不仅能听懂、学会,而且在焊接工艺中也用得上。拿优选法中的“0.618 法”来说,它能通过较少的试验次数找到最合理的工艺条件。

实践证明, 解决同样的问题, 用“0.618法”做数十次试验,就可达到枚举法上千次的试验效果。

由于青年时代受到过“伯乐”的知遇之恩,华罗庚对于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视。例如,在他关心下,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最终使中国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方面取得世界领先的成绩。

华罗庚曾说:“人有两个肩膀,我要让双肩都发挥作用。一肩挑起‘送货上门的担子,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送到工农群众中去;一肩当作‘人梯,让年轻一代搭着我的肩膀攀登科学的更高一层山峰,然后让青年们放下绳子,拉我上去再做人梯。”

人们都说华罗庚是数学天才,但华罗庚自己却认为:“天才出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这句简短质朴的话语,是他毕生的写照。他用自己博大的家国情怀,成就了中国一代又一代数学家在国际科研领域被广泛关注和肯定;他初心不改,凭借着对数学领域的不竭热诚,成就了中国数学家享誉世界的荣耀与成果。

(责任编辑 / 陈琛 美术编辑 / 周游)

在西南联大任教的华罗庚(右一)与家人在云南昆明住宅前留影

华罗庚(左一)与陈景润(右一)

猜你喜欢

华罗庚数学家祖国
“买来的”数学家
自学成才的数学大师——华罗庚
爱睡懒觉的数学家
数学家相亲
名人趣题——华罗庚
我和我的祖国
华罗庚谈学习数学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华罗庚谈怎样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