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社会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以邵阳学院城乡规划专业为例

2023-01-02银周妮

四川建筑 2022年6期
关键词:社会学课程内容论文

银周妮, 李 菁, 李 西

(邵阳学院城乡建设学院, 湖南邵阳 422004)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 号)和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精神,高校教育工作者广泛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实践。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 2020 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立项的通知》(湘教通〔2020〕233 号)确定 2020 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立项 911 项,其中,综合研究类 293 项、改革实践类 594 项、招标项目 24 项。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通过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借助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挖掘课程深层次的德育教育方面的内涵,实现对大学生思想和价值的引领作用。

1 课程特点和课程的主要内容

1.1 课程特点

《城市社会学》是城乡规划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既扩充了城乡规划专业研究领域,又为规划模式的创新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追溯城市社会学的起源,它从西方古典社会学家的城市思想中演进而来,20世纪初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创立标志城市社会学学科的诞生。芝加哥学派创立之初的核心人物包括: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欧内斯特·伯吉斯(Ernest Burgess)、路易斯· 沃思(Louis Wirth)、奥蒂斯·邓肯(Otis Duncan)等。帕克作为人类生态学(芝加哥学派的核心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他有2个特点:第一,他早期有长期的记者和社会活动家的经历;第二,他有大量的学生参与社会观察和实践。

城市社会学逐本溯源具有鲜明的社会实践特点,课程内容涉及较多的社会实践理论知识,这些社会实践理论和教育实践理论互为相通。早期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有费迪南德·腾尼斯、迪尔凯姆、齐美尔、马克斯·韦伯等。他们的社会学研究都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注重从社会现象、社会实践出发探寻社会发展演进的内在规律和动力。

1.2 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改革要点

《城市社会学》课程的内容构架一般包括:城市社会学概述、城市社会结构、城市社会分层与流动、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等。课程思政改革的重点放在教学内容上,在完整的教学内容框架内结合教学实际改革内容(表1)。

表1 《城市社会学》课程内容思政改革要点

2 课程思政改革实践思路探索

2.1 课前准备

2.1.1 教材准备

综合考查和分析国内外城市社会学课程的主要教材,区分优秀教材和经典教材,筛选出课程改革主要参考的教材和教辅书籍。课程主要采用教材2本:《城市社会学》向德平,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城市社会学》顾朝林 、刘佳燕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教辅和参考主要书籍4本:《城市社会学》郑也夫.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城市社会学》顾朝林,东南大学,2010年;《城市社会学》(第三版)[美]马克.戈特迪纳、雷.哈奇森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穿透: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严飞,上海三联书店,2020年。

2.1.2 教案撰写及网络资源库建立

完成课堂教学讲义和电子教案(PPT)的撰写,将思政的元素用图片、动画展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比如采用红色的、有思政寓意的图片作为电子教案的底色,专题部分用“立德树人”的小图片标识出来。在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建立课程资源库,便于课堂教学使用同时方便学生课下自主学习。

2.2 教学方法探索

2.2.1 线上预热

利用学习通平台的课程资源对课程进行前期的预热,给学生们一个机会提前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线上预热不强制要求学生完成。

2.2.2 线上讨论和课堂小组讨论

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发布一些讨论专题,让学生利用手机进行线上留言参与讨论,老师挑选一些学生的留言进行回复。同时安排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再挑选一人与老师展开交流讨论。

2.2.3 采用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为了增强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参与讨论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学生讨论接龙的游戏,游戏规则:老师点名其中一个小组成员表达观点,小组成员完成讨论后自行选其他组成员接龙讨论,接龙小游戏直到老师课堂上喊停。

2.2.4 文献和课后书籍阅读

教学过程中推荐相应的城市社会学阅读书目,以及相应的论文文献。课堂上和学生交流读后心得,鼓励学生养成课后阅读的好习惯。

2.3 教学考核

2.3.1 课堂和课后表现

课堂表现主要包括考勤、讨论参与、论文选题汇报情况等;课后表现主要包括平台跟帖的情况、文献阅读、社会实践、小组合作等情况。

2.3.2 论文考核方案

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和实际走访调研的方式,组队讨论完成研究课题的选定,并完成课题开题汇报。老师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提出建议和指导意见,学生论文完成后根据相应的考核标准对学生的结课论文进行打分评定。

2.3.3 论文选题分析

从学生课题小组的选题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偏好选择时事热点作为论文选题的切入点(表2)。包括时下热点话题:三孩政策、人口迁移、老漂一族、犯罪率、村中村等。

表2 《城市社会学》学生小组选题分析

2.4 教学反馈

2.4.1 线上评课

课程在学习通线上建立了资源库,学生的讨论跟帖在班级群里留下痕迹。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可以评价课程情况,包括教师的授课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等相关评价。

2.4.2 论文质量的反馈

学生的结课论文质量很大程度是对课程教学的反馈,比如选题、研究方法的选取、研究过程的设计等。论文完成的质量越高表示学生在课程过程中的参与度越高、态度越认真、对老师的教学越认可。

3 课程思政的改革成果及思考

3.1 课程思政的改革成果

3.1.1 课程讲义和教案

改革重新梳理了课程总体框架,丰富了课程内容,突出了课程重点,同时将思政相关的内容与课程内容进行融合,并在讲课过程中进行标识。

3.1.2 网络资源库建设

利用学习通平台和学校网课平台完成课程微课资源库的建立,并定期向全校学生开放,并开通评课和讨论的权限。

3.1.3 课堂视频录制

利用录播室完成一堂课全程录制,通过重放分析找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不足之处留在下一次教学和课程改革中进行改进。

3.2 课程思政改革的思考

3.2.1 立足课程实际出发

课程思政要从课程本身的实际出发,在课程内容和深度的挖掘过程中改革教学内容,不能一味生硬地加入思政元素。一味生硬地加入思政元素不仅会破坏课程完整的构架还会引起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误解和反感。

3.2.2 站在学生角度对课堂进行复盘

了解当代中国大学生真正关心和需要的,每上完一堂课及时总结并进行复盘。站在学生角度对课堂进行评价,并在下一次上课进行完善。

3.2.3 突出教学重点和人才培养

课程思政改革的落脚点仍然是突出课程的教学重点和人才培养。培养具备专业知识、思想正直、自主独立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切不可本末倒置。

猜你喜欢

社会学课程内容论文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