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园城市理念下的地铁出入口附属建筑及景观设计分析
——以成都地铁17号线一期为例

2023-01-02

四川建筑 2022年6期
关键词:风亭冷却塔号线

王 立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地铁出入口附属建筑及景观主要是指供人员、货物等进出的场地和通道,主要包括了出入口、站前小广场、直升电梯、风井及冷却塔周边场地等元素。

地铁出入口附属建筑及景观应该以主要人流动向、周边市政道路及建筑条件、城市风貌形态、地形地貌等因素作为设计原则,在充分考虑到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应在设计中融入当地的文化地域特色。

1 成都地铁出入口现状问题分析

根据对成都轨道交通1号、2号、3号、4号、5号、7号、10号线出入口的调查,对上述线路出入口的现状问题作了总结。

1.1 出入口形式美感不足

现有出入口采用钢结构形式,顶面从进出方向向后找坡,坡度较大。顶面内部采用铝板吊顶,外部同样采用铝板进行装饰。出入口两侧均采用全玻璃幕墙和分布式骨架体系。外侧轮廓上以各条线线路色喷漆,提升线路信息的昭示性。

现有出入口的形式同国内其他城市的地铁出入口采用类似的设计语言。这种设计手法使出入口在人的视线中体量过大。同时现有出入口的整体造型缺乏设计感,喷涂有线路色的钢结构飘檐过于明显和粗壮,使出入口整体形势美感进一步降低。

1.2 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度不够

由于现有出入口整体形式美感不足,线路色使用范围较大,所采用的设计语言和手法增加了出入口在视觉上的拥堵感,同时在整体线路上各个出入口周边的城市风貌、景观、市政设施条件的不同,因此造成上述线路的出入口在各种站点周边情况迥异的情况下更显得突兀,与周边环境融合度较低,对城市整体风貌有一定影响。

1.3 文化表达欠缺

现有地铁出入口(除金沙遗址站、青羊宫站等站点以外)主要以钢结构和玻璃幕墙为主要建筑材料,除入口上方的导视系统外,无其他标示性装饰标识。作为城市风貌、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现有地铁出入口缺乏对成都或站点周边地域、文化特色进行展示和宣传的元素,无法凸显出成都及成都地铁的地域性、特殊性和文化性。

1.4 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可以增强

地铁出入口附属建筑和景观主要由出入口、直升电梯、冷却塔、风亭、周边铺装和绿化组成。由于在前期设计中未能充分考虑到站点周边现状建筑及市政设施情况,造成部分出入口的相关设施布局不合理,造成市对市政人行流线的阻碍,同时由于部分冷却塔、风亭的高度较高,对城市风貌形象也存在影响。

2 以成都地铁17号线一期为例对出入口附属建筑及景观设计的分析

2.1 出入口及直升电梯

针对之前开通线路出入口的上诉问题,在17号线一期站点出入口及直升电梯的设计中,以“融合性、一体化、现代感、公园城市”作为设计理念,以“强调与周边环境的融合、LOGO标识与出站口一体化打造”为设计原则,并且从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设计:

(1)出入口和直升电梯在材质色彩上尽可能与周边环境保持一致,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满足街道一体化打造原则,强调出入口及直升电梯与周边的融合性。

(2)出站口和直升电梯与地徽、标识、站点信息等整体化打造,尽量节约空间,增强辨识度,强调一体化设计。

(3)强调出入口和直升电梯外观的现代化,采用体现现代感的设计手法,呼应城市发展主题。

(4)相关设计及材料应环保节能,并满足建筑减排要求。依托城市既有形态,并满足周边道路形态和远期规划发展要求,因地制宜、随形就势地考虑出入口数量、体量和形式。

(5)强调人性化设计,便于无障碍使用,创造良好的人性化建筑景观环境。

(6)在出入口设计中融入文化元素。根据对线路沿线的文化调查,提取鱼凫文化、蜀锦文化作为切入点,并将文化元素进行抽象提取,以镂空剪纸图案的形式在出入口上合理体现(图1)。

图1 出入口效果图

(7)根据各个站点周边的实际情况,设计了2种出入口骨架(图2):一种适用于双面疏散出入,一种适用于三面疏散出入。

图2 2种疏散形式的出入口

2.2 冷却塔及风亭

冷却塔及风亭等地铁的设备部分的附属设施,不具备对乘客的使用功能。站外附属设施在前期设计布局上一般与出入口结合起来考虑,设置在出入口周边的人行道、广场、绿地等地方,切面积较大、高度较高,对周边景观环境影响也较大。

因此在17号线一期的冷却塔及风亭的周边设计中,以消隐化、自然化为设计原则,在冷却塔及风亭外围运用花池、立体绿化、浅灰色格栅等形式对其进行消隐化处理,并且在浅灰色格栅上增加城市剪影的元素,提升景观效果和文化展示(图3)。

图3 风亭效果图

2.3 绿化配置

由于地铁出入口包含风亭、冷却塔等设施设备,在其周边景观设计中,一般采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和遮挡。在植物配置中,一般采用台阶式种植池,增加绿化层次,同时全部采用常绿植物,最大程度减小落叶对设备设施的影响,同时降低清洁维护成本。

为了增加植物的景观性,除了选取常绿植物以外,还需要注重植物开花时节、叶片色彩等元素的选择和搭配,尽量做到四季有景、景有差异的要求。

2.4 站前广场

站前广场一般以花岗石等石材进行铺装,设计上除了注意铺装样式以外,还应加强与市政接驳的工作。

地铁施工中,出入口周边较大范围内的原有市政人行道都会破除,同时地铁项目设计施工一般来说只涉及到出入口周边5~10 m的范围,其余大面积的市政人行道的设计施工有当地相关部门负责。因此在地铁出入口站前广场的设计中,需要提前考虑到与周边市政设计接驳的相关工作。

因为在17号线一期工程中,与市政接驳的相关工作反复较多,造成时间成本增大。因此建议在今后的地铁出入口站前广场设计中,要提前与周边市政恢复的设计单位进行方案对接,明确双方的设计范围红线、设计思路、设计方案等,提高双方的设计工作效率。如果在前期已有稳定的市政恢复设计方案,则地铁站前广场设计单位应在方案设计上与已有的市政方案做好衔接设计,如果在出入口站前广场设计时还未有市政恢复设计方案,则应该在后期将站前广场方案提供给相关单位,以便做好市政接驳的工作。

3 小结

在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的时代背景中,在成都轨道交通加速成网的快速建设中,地铁出入口及其周边附属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部分,应从平面布局、功能提升、景观提升、文化提升等各方面综合进行考虑,打造满足城市发展要求、满足市民出行方便、提升城市品质的出入口景观。

猜你喜欢

风亭冷却塔号线
1号线,上海地铁零的突破
地铁风亭及冷却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杭州地铁1号线临平支线接入9号线通信系统的改造
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的高风亭建筑设计*
综合管廊的通风效果模拟及风亭的优化
钢结构冷却塔风荷载的模拟和计算
空气冷却塔除沫器改造与管理
西门子S7-200PLC在火电厂冷却塔风机控制中的应用
轨道车站风亭布置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手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