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旧社区更新与社区花园

2023-01-02张馨文

四川建筑 2022年6期
关键词:屋顶花园屋顶花园

张馨文, 陈 磊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 米兰 20134)

从走进21世纪以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发生在了我国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行业,尤其体现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从“量”到“质”的转变。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居住区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解决“衣食住行”的“住”的基本问题,到考虑居住质量,包括建筑、景观、交通、教育等等综合因素。然而,当前城市内现存的大量老旧小区在外观设计,功能布局以及使用体验上展现出了特别显著的时代局限性,早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不仅如此,随着“小区”的实践,中国的城市被其围栏划分,为了若干不相关联的斑块,使城市生态破碎化,城市的社会关系分裂。因此,如何通过老旧社区改造,重新连接城市绿地系统,激活城市社会活力,显得颇具价值。

社区花园,是社区民众以共建共享的方式进行园艺活动的场地,其特点是在不改变现有绿地空间属性的前提下,提升社区公众的参与性,进而促进社区营造。社区花园以可食地景为主要设计元素,正是可食地景对都市土地生产力的恢复,对人与人之间协作的需求,点燃了社会大众的参与性[1]。与此同时,中国是一个拥有务农传统的农业大国,不难看出中国人对耕作与土地有着天生的眷恋之情。然而,当今中国现代居住区的设计深受来自西方的现代主义影响,即以功能主义与实用性为主要导向的极简风格,导致当前的社区花园仅仅被用作景观设计的一种设计元素去丰富美化社区景观,进而违背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农耕文化以及割裂了刻进骨子里的对土地的眷恋之情。

1 新中国住宅发展

1.1 新中国的住宅发展

新中国的住宅发展大致可分为2部分:1949—1998年;1998年至今。新中国伊始,百废待兴,大量来自苏联的援助。苏联先进的规划思想也随之进入中国,在这一阶段大量公有住宅被建造,同时实行社会主义住房分配制度。这一阶段的住宅设计也主要以功能性为主[2]。不难看出这一阶段,中国的住宅建设以满足基本需求为主,解决旧中国人均居住面积低下的根本问题。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朱镕基总理宣布将停止计划经济下的住房分配制度,大力支持商品房,并将其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至此,住宅走向了资本市场,自由竞争促进了住宅设计水平[3]。在这一阶段,受到改革开放中,西方景观设计思想引入国内。大量的主题小区,例如“加州花园”“佛罗伦萨小镇”“巴黎风情”等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出现。一方面丰富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难免造成千城一面的窘境。

1.2 居住区的问题

中国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实践至今,根据笔者的观察,亟待解决的困境有:

(1)随着资本进入房地产,住宅开发逐渐在当地财政领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大量规模性的小区开发在全国各个大中小城市出现。这样的扩张给当地文脉,尤其是旧住宅造成巨大的冲击。老旧小区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所在,本身具有新城代谢的过程。无视这些文脉的小区扩张,无异于强行将其截肢换新。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韵味,乐趣也随之消失殆尽。没有必要 “大开大合”的拆迁再新建,“缝缝补补”的城市更新也挺好。

(2)当前社区花园的建设,从设计到使用的整个过程中业主的参与度几乎为零,成为社区整体的凝聚力不强以及业主们缺乏归属感与安全感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下,体制改革,流动人口增加,人与人之间长久的关系网络不在,人情逐渐疏远。在此之上,取消了住房分配制度,取而代之商品房时代,原有以单位为组织的社区体系已不复存在。而商品房的设计更是加剧了这种疏远。邻居与邻居之间缺乏沟通,均处于各扫门前雪的状态。民众缺乏一个一起活动的原因和场所,从而导致社区凝聚力不比以往。

面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一种城市微更新的方式介入,来处理中国住宅区的老化问题,使其满足新的时代需求。与此同时,这种介入能打破人际壁垒,使更多人参与,加强社区凝聚力。

2 可食的社区花园

社区花园通常被认为是城市绿色空间的一种形式,提供多种环境,社会,经济和健康利益。具体来说,这是一种由多方共同管理的社区开放空间,邻里之间在这里种植蔬菜,分享劳动成果,同时又为附近的中小学生提供教育机会。市民在这里可以增长生态方面的知识,便于其后发挥自主能动性,降低社区花园的维护成本。除此之外,社区花园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前文提到的存在于当前中国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缺失的两大问题,进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2.1 历史与发展

本文提及的社区花园以“可食景观”(Eaduble landscaping)为主体,通过种植可食用的作物,实现老旧小区微更新,凝聚社区。可食景观最早由环保主义者,园艺师Robert Kourik在19世纪80年代提出,其代表着景观与农业的结合。其后,Rosalind Creasy发表了《可食景观完全指南》,进一步探究了可食作物在景观设计的落地性[4]。

2.2 国外相关实践

克林顿社区花园见图1。

图1 克林顿社区花园(资料来源:Clinton Community Garden http://clintongarden.org/)

克林顿社区花园是纽约最成功的社区花园之一,约1 400 m2,位于曼哈顿第九大道和第十大道之间的西48街区,距离时代广场只有2个街区。于1979年通过“绿色大拇指”(Green Thumb)计划,该花园开始建设,起初只有2个部分,带草坪和花坛的前花园,和一块私人领地。其后私人区域逐步由西向东发展,并形成108个小花园。其中花园的各种设施均为废弃物改造,并在其上种植蔬菜和花卉。1984年,克林顿社区花园被划归到公园土地的社区花园。目前该花园在夏季大约由500~600人使用该花园,包括100多名儿童[5]。

克林顿社区花园的堆肥设施为花园提供有机肥料,可食用花园的农产品完全采用有机生产方式。花园也为鸟类,蜂蜜和蝴蝶创造了生境,该花园拥有曼哈顿唯一注册的蜂箱,每年大约产蜜50 kg,在每年10月的集市盛典售卖。同时,美国原住民小径等表现了印第安文化[6]。花园也会在不同季节举办不同的适合当下季节开展的活动,比如:夏季音乐会,研讨会等等。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都可以在其中学习生态知识,结交朋友。

布鲁克林屋顶农场见图2、图3。

图2 布鲁克林屋顶花园(一)(资料来源:Brooklyn Grange https://www.brooklyngrangefarm.com/)

图3 布鲁克林屋顶花园(二)(资料来源:Brooklyn Grange https://www.brooklyngrangefarm.com/)

布鲁克林屋顶花园位于纽约,是全世界最大的屋顶花园农场。这里经常举办教育活动来促进纽约社区可持续发展。众所周知,纽约有着世界上最拥挤的城市空间。但是这种灰色空间也蕴藏着巨大的“可持续”潜力,比如立体绿化,屋顶花园和屋顶农场。创建于2010年的布鲁克林屋顶农场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社区花园之一,其创业初期成员主要是致力于有机,可持续餐饮的餐馆业主,以及一些社区志愿者。此外,布鲁克林屋顶农场还能提供一些特色的商业空间,并逐渐发展成一种绿色的经营模式[7]。屋顶花园生产的农产品会直接销往楼下的餐厅,而餐厅产生的废弃物将转移到屋顶用作肥料,以此来形成一种碳循环。同时,这种屋顶花园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减少雨水径流的作用,为纽约的雨洪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总而言之,布鲁克林屋顶花园是一种三赢的模式,一方面减少雨水径流,另一方面降低碳足迹,同时促进就业,提供优秀的商业模式。纽约兰德尔岛城市农场(Randall’s Island Farm)见图4。

图4 兰德尔城市农场(资料来源:纽约政府网 www.grownyc.org/)

兰德尔岛城市农场位于纽约兰德尔岛公园内,其占地40 000平方英尺,主要分为可持续花园和户外教室。农场的使命是为当地儿童和家庭提供在城市环境中体验和学习农业的机会,并通过实践课程教授基本的生活技能并支持学术学习,探索食物选择如何影响他们的健康、环境和社区[8]。

兰德尔岛城市农场大部分的产品用于提供教育功能,即给学生们提供了亲身体验种植、收割和堆肥的机会,他们可以在这里参与可持续性花园的实践,其中包括:如雨水收集、作物轮作、 土壤肥力、 光合作用、 授粉和植物学。

3 社区花园对我国建设的启示

当前中国国内陆续涌现了众多与社区花园相关的实践活动,引起了来自社会大众不小的关注度。但缺乏整体性,没有将社区花园应用到老旧小区的城市更新中,而仅仅以商业为目的经营。结合上述例子,社区花园应承担更多城市化进程的责任,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途径,起到积极作用。

3.1 缝合关系,增加社区凝聚力

当下,中国正处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在高压的经济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逐渐疏远,社会缺乏凝聚力。社区花园的介入,给当代都市居民提供了一种公共参与的平台。在社区花园中,群策群力,大家共享劳动成果。通过共同的劳动,凝聚一个社区的精神,以此来缝合都市中破碎的人际关系。

3.2 雨洪管理,可持续发展

社区花园的介入,丰富了小区绿地的植物多样性,同时起到了雨洪管理的作用,尤其是屋顶农场。屋顶农场建设在建筑屋顶,雨水降落在屋顶,按照设计的路径流进屋顶的种植池内,经过净化,沉降,截留等过程,达到一定的标准,然后顺流而下,流进花园内。整个过程利用重力做功,植物过滤,起到了环保净化的效果。除此之外,屋顶的花园,可以有效缓解热岛效应,从而减少建筑内空调的使用,进一步起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3.3 可食景观,唤起农业回忆

社区花园多以可食景观为主。在社区内种植作物,符合中国人的天性。自古以来,中国便是农业大国,以农业为本。这种特性已经刻画进了中国人的基因里。现代城市景观的设计,受到来自西方国家的现代主义的影响,以功能与实用性为主。其代表了功能性的美观。这种社区景观虽然很美,但不符合中国人的本性,有一定的距离感。社区花园中种植可食景观是乡土中国的回归。

4 结束语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加大了对小区建设的重视程度,社区绿地这个概念开始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进去21世纪,中国的城镇增长率常年保持在1%以上,社区绿地的需求在持续更新迭代。现存的老旧社区受限于时代背景,已无法满足当代人们的需求。然而,大刀阔斧的城市改造在一定程度会破坏城市的场所记忆。同时,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浮出水面。其中社区缺乏凝聚力的问题尤为明显。面对上述困难,社区花园不失为一方良策。作为社区微改造的手段,一方面,可以通过种植可食景观,吸引居民参与劳动,分享成功,增强社区凝聚力。另一方面,通过微改造,保留城市原有风貌,弘扬本土精神。

猜你喜欢

屋顶花园屋顶花园
借“光”生财的屋顶
屋顶花园景观设计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浅谈屋顶花园在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屋顶屋
屋顶花园景观设计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可爱花园
南京最美“网红”屋顶花园
夜晚的花园
屋顶的雪(外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