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师工作室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浙江省温州市石峻名师工作室学习感悟

2023-01-02王素娜

体育教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温州市公开课名师

文/王素娜

近年来,随着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各地各级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教师教育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各地体育名师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浙江省温州市石峻体育名师工作室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秉承“同研共学 共同成长”的宗旨,围绕“挖掘潜在课堂驾驭能力,提升教师素养,凝练教学风格”目标,多年来,逐步形成了工作室学员个人独特教学风格,促进了个人素养的发展。

一、共处

(一)济济一堂

浙江省温州市石峻名师工作室分别于2013年、2016年、2018年、2021年招收了四期学员,笔者有幸成为第二、三期工作室学员。温州市石峻名师工作室主要组成结构是“1+2+N”的模式,即导师1名,助理2名,N名学员,学员来自温州市各县市区小学。为实现研学共同体,工作室下设立室长、副室长、生活委员,每个学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不断探索研修课堂教学,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

(二)驾驭课堂

“课堂教学”是工作室研修“七个一”常态化要求之一,为此,导师带领大家立足课堂教学,深研体育课程标准,实践《浙江省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作为学员,我们也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拜师学艺的第一次公开课是2016年11月的一节区级三年级田径《快速跑动作方法》,导师看过教案后,指出教案各项不足并提出了修改意见,经反复修正、实践,这节课后来在温州、台州、金华、湖州四地市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研讨活动上进行了展示,得到了同行的一致好评,同时这节课也登上了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研“天天公开课”平台。

二、共行

在这四年的光景中,石峻名师工作室共累计举行了50多次活动,线下40多次,线上10多次,主要围绕理论学习、课堂教学、读书分享、专家引领等展开活动。并先后同杭州(董玉泉、王德刚)、温州(夏玲玲、钱勇、蔡景台、陈钦疏)、台州(姜毅、叶海辉)、舟山(薛黎明)等地体育名师工作室结成“四地十室”体育名师工作室教学联盟,与平阳县名师工作室和苍南县罗进清名师工作室结成“苍平乐”两县一市体育名师工作室联盟等。

(一)挖掘潜能

每位学员在两年的时间里都经历了几次市、县(区)的公开课、讲座以及数次教学研讨。同时导师还让大家多次与省、市教研员、专家共聚一堂,接收最新的体育课堂教育理念,这为我们的学习、成长点亮了盏盏明灯。年轻的教师除了懂得如何“上好课”,还有机会与同行分享自己的教学理念。例如在杭州四地名师工作室研讨的主题论坛任务《我的理念》时,笔者表示束手无策。石老师问:“你觉得当体育老师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笔者答:“看见孩子们快乐的奔跑在操场上,那跳着、笑着、投着的模样是我最大的动力。”石老师再问:“你是采取何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爱上你的体育课呢?”笔者答:“通过评价手段。”于是他们就确定了论坛的主题《体育教学我一直在路上:以评促学 让生出彩》。从务实课堂可从“人人运动、以赛促学、深度运动、巧用评价、运动处方”五方面着手,谈自己的教学准备、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石老师不辞辛劳地为笔者出谋划策、修改稿件,这让笔者在那次活动的交流中驾轻就熟地分享自己的教学理念,与专家同行们多次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

(二)授人以渔

工作室导师积极为学员创设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引导学员间要互动研讨,强化工作室的教研氛围,使工作室真正出现相互研究、切磋交流的教研氛围。于是工作室开启了第一个子课题:目前小学水平二、三年级段每周只有3节体育课,而教学内容较多,就凭一堂课时间的学习, 学生很难熟练掌握技术技能。该怎么办?石老师提出:“把体育家庭作业(运动处方)引入到小学生家庭作业中,既能减轻学生的文化课作业负担,又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动力进行体育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怎样设计好“运动处方”呢?课题组成员经常与石老师电话沟通,并与工作室内其他学员一起探讨,怎样把“运动处方”项目化。于是决定以多个小课题的形式去实践行动,首先,第一小组设计了“运动处方单”,每个月一张“运动处方单”,每个月确定练习项目,并且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及时布置体育家庭作业。第二小组学员在各自任教的班级里开展实施,并发现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强,意志力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体育家庭作业的完成。在石老师的建议下,第一小组制定了家长微信签到和家长评价表,把监督权交予于家长,要求家长配合监督执行,由家长发视频、签到接龙和上交评价记录表。一周一记录,及时反馈。两年的“运动处方”实践,不但锻炼了学生的体质,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让两个小组与课题的撰写有了进一步的交流。

(三)提炼素养

工作室上接课程,下达课堂,围绕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学,形成研究与实践的联动效应,呈现出一批批研究成果。学海无涯,当今社会教师的知识量已经不满足于“一桶水”,我们要变成“自来水”才可以源源不断地供给求知的学生。例如工作室开展的活动《说课的六要素》,石老师认为说课不是简单地把课分成五个部分来说,而是着重于如何处理教材,采用何种手段把教学过程详细说明、说透,为什么这样设计学练?这样学练有什么好处?学生的收获在哪里?设计的意图又是什么等。那一刻,石老师的讲座就像一把“手术刀”,为我们进行深度剖析。石老师当场让学员演示说课,要求同伴对说课者逐一进行剖析,分析不足、提炼优点。且例举不同教材,为我们一一讲述教材的处理方式,说课是上课的基础,只有会说课,才能上好课。在那次的活动中我们对教材的处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材是固定的,但课堂是多变的,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可以让课堂变得充满趣味性和积极性。

(四)心灵洗涤

四年来,工作室导师带着我们两批学员撰写教学设计、论文、课题、课程、案例、著作出版等,让我们在研究中教育,在教育中研究,让个体与个体间、个体与团队间形成合力。即使在疫情期间也通过钉钉直播会议进行线上的理论知识渗透。充实的工作室活动之余导师仍给我们增加阅读任务——二期学员一共读了180本书籍,人均5本,并撰写阅读心得在工作室内进行交流、研讨。阅读提高了体育教师文化素养,巩固了专业知识技能。

三、共勉

(一)左右采获

在两年的研修过程中,工作室搭建了多个“走出去”“引进来”的学习平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在活动中让学员“挑大梁”,承担组织谋划、公开课教学、专题讲座、评课等任务。如2021年11月3日由温州市教育研究院组织的“送主题运动会到海岛—洞头”活动中,让学员们学习和掌握了学校主题运动会的项目设置、场地器材设计、运动会的组织实施等原理和技术,同时也提升了学员对校园文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管理能力,锤炼了学员的专业品质。

(二)满载而归

五年来,笔者两次参加石峻名师工作室,成为“元老级”的师姐,羽翼逐渐变得丰满。个人收获了100多张荣誉证书,并开设龙湾区名师工作室,多次担任各类评比、职称活动的评委。在此期间工作室有15位学员晋升为高级教师,5位学员评上县(区)级名教师,21位学员被评为温州市教坛新秀及学科骨干教师。多名学员也多次在市、区级的教学设计、论文发表、基本功、优质课、公开课、讲座中崭露头角,总获奖次数达到466人次。

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不与人合作、不讲团结,单枪匹马是不可能把成功揽入怀中的。工作室的研修活动真正实现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的学习共同体。

猜你喜欢

温州市公开课名师
初·名师 施建东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名师风采
名师直播课
向名师致敬 ROTEL CD11 TributeCD播放机 A11 Tribute合并功放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温州市瓯三垟灯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