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田径类教材大单元教学策略

2023-01-02莫豪庆周勇美

体育教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结构化田径课程标准

文/莫豪庆 贺 蕾 周勇美

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校在选择各年级学练的运动项目时,应至少开设一个田径类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从跑、跳、投掷3个亚类中各选择一个项目进行组合)。因此田径类项目的大单元教学是《课程标准(2022年版)》实施中重点推进的工作。

一、大单元教学理论

大单元教学是从优化教材结构和通盘设计着手,宏观审视一个教材完整的贯穿过程,发现教材之间、教学之间相互关系和互为补充的内在关联,运用系统的整体原理编排教材,沟通教材之间的联系,超越常规课和小单元设计[1],对某个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进行18课时以上相对系统和完整的教学[2]。

二、大单元教学策略(一年级)

将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贯彻到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等各层次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设计中的要求。从确定大单元主题、构建结构化知识体系、细分各级教学任务、设计评价活动和标准四个方面入手,关注田径类教材的横向并联,尤其是学期或学段内容统整,构建小学阶段田径类项目大单元教学的结构化教学体系,让各个零散独立的田径类知识技能从碎片走向关联(图1)。

图1 基于《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田径类教材大单元教学设计流程

(一)遴选教学内容,确定大单元主题

《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建议提到,教师应从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养成和发展的角度,认真分析、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因此,教师需要挖掘人教社《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和《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中小学三个水平的跑跳投不同板块的田径类教学内容,不仅要建构本水平教材前后单元知识的关联,也要建构不同水平相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遴选出每个水平需要学生学习的最核心、最关键的田径类教学内容,小学阶段田径教学内容梳理如图2所示。

图2 小学阶段田径类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一应该设置基本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发展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而针对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应该设置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因此,田径类运动的大单元教学从三年级开始,贯穿三至六年级。根据上文筛选出来的田径类教学内容,结合《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专项运动技能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战术运用、体能、展示或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等六个方面的要求,我们可以进一步确定每个年级的大单元主题,最终通过不同的大单元主题聚合各年级田径类教材内容的整体性、结构化学习。

水平二和水平三的体能要求是有进阶性的,如小学三年级以运动乐趣为主,展现运动活力即可,四年级需要发展一定的体能,五、六年级的大单元主题则对体能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进一步理解体能与技术之间相互关联与促进的作用,理解体能发展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水平一主要以结构化的基本运动技能发展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为学生发展体能和学练专项运动技能奠定良好基础。水平二是水平一和水平三的过渡阶段,根据该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动作发展规律和运动实践情境、生活情境,田径类项目的学习应该以简单的跑、跳、投组合动作学习为主(新课标也提倡项目组合的大单元教学),不应过多拘泥于某项目独立的长时段完整动作细节学习,因此从三年级开始,大单元教学逐渐从单一身体练习过渡到项目组合练习,强调跑、跳、投组合衔接顺畅。《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水平三田径类运动的要求除了学练基本动作技术和组合动作技术,还增加了完整动作技术的学习,因此,如五年级的大单元主题最终确定为“能运用跑、跳、投项目完整技术动作参与游戏或比赛”,六年级的主题则需要学生能够组合使用完整的技术动作。三年级至六年级的田径类大单元主题见图3。

图3 三至六年级田径类大单元主题

(二)系统完整编排,构建结构化知识体系

《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专项运动技能的大单元教学需要对某个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进行18课时以上相对系统和完整的教学”。教师要采用结构化知识和技能教学,避免孤立、静态地进行单个动作技术、单个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田径类项目的教学提示中也指出,教师需要重视跑与跳、跑与投掷、跳与投掷等不同动作之间的组合练习,提高学生运用跑、跳、投综合技能的能力。

如三年级田径类大单元教学设计中,依据《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降低规则要求的情境下做出所学田径类运动项目的基本动作和简单组合动作,并运用于跑、跳、投掷游戏和比赛中”的要求,教师首先要整合单个动作,将碎片化的知识与技能融合成组合动作。比如“折线跑+投掷”“投掷+跳跃”等围绕该学段田径类主题整合和重组的结构化动作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一动作进行教学。这种整合或组合不是某技术小单元的“各自为战”和简单叠加,而是各课时田径类教材内容(知识技能)的设计与教学相互关联、融合与渗透。一个简单的加号不仅突出了运动技术间的关联与整合,更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两个或多个技术动作的整合并不是简单随意的组合拼接,除重点聚焦本年段教学内容(如A+B、B+C、A+C、A+B+C,权重70%左右),即从大运动观、大教学观和动作大概念出发,从发展综合运动能力出发,找到关联性强、共同特征多的内容(运动技能)进行整合和重组,还应将纵向递进的新旧知识技能关联和运动项目间进行融合学习,并注意联系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情境。这种技能间的整合和重组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新旧动作整合,复习成环形

寻找不同年级新旧技术动作之间的联系,组合新学的动作技术和其他类的旧知识技能(表1),最终目标是形成整体的“A+B+C”为主的知识技能结构体系的学习,同时使旧知复习呈环形,加强新知与旧知的联系,知道知识技能的“来龙去脉”,让学习变得“有趣”、有意义。

表1 三年级田径类教材大单元新旧知识技能整合示例

2.不同板块整合,能力重迁移

也可以将田径类内容与体操、篮球、足球等其他板块的已学内容相结合(即运动项目间的融合、关联学习),让学生理解、掌握不同项目、不同运动的动作迁移学习,在丰富多彩的运动中,掌握动作之间的转换,培养学生动作之间的衔接能力和不同情境的运用能力,建立大运动观、发展运动能力和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表2)。

表2 三年级田径类教材大单元不同板块动作整合示例

《指导纲要》提出通过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构建单元教学,适用于以学习新授技术为主的动作方法课、提高体能与巩固技术的练习方法课、提高技术在比赛情境中运用能力的运用方法课。教师需要根据学情和大单元主题将单一动作和组合动作,按照18课时及以上的课时量合理分配跑、跳、投掷三个板块的技术、体能、运用课时,做到单元内容有连续、上下课次有递进,统筹构建该年级田径类项目结构化知识体系,保证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最终构建出的结构化知识体系如图4所示。

图4 三年级田径类大单元结构化知识体系

《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每节课都要设计完整的学习活动,呈现出结构化教学,将“学、练、赛”有机结合,而这也正是《指导纲要》所提倡的“学练三个一”,即一节课的学练过程中需要包含单一身体练习、组合练习和游戏(展示、比赛)三个板块。在具体操作中,这三个板块在一节课中的占比还要根据不同维度的课时要求(动作方法课、练习方法课、运用方法课)进行调整,来满足不同教学阶段的目标需求,如图5所示。

图5 大单元教学不同维度课时“学练三个一”分配比例

(三)细分各级教学任务,“任务链”上下贯穿

体育大单元教学是在大概念的引领下,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剖析、整合、重组和开发,构建“问题链”“目标链”“任务链”“知识链”,使之呈现结构化的规划。本次田径类教材大单元通过设计更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大概念核心任务、板块分任务、课时子任务(图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完成一个个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主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获得知识以及合作学习创造条件。

图6 三年级田径类大单元各级教学任务

1.设计大概念核心任务

田径类教材大单元的大概念核心任务依托于该年级的大单元主题,是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概念而设计的任务,该任务要贯穿整个田径类大单元始终,将教材目标与学生需求有效对接,通过田径知识技能的载体学习,实现体育课的多维育人目标。

2.设计板块分任务

跑跳投板块分任务需要教师关注更显性的知识技能的学习,通过设置更具专项特色的板块下属任务,不止关注学生动作技术的发展,也要关注到学生的思维和综合能力方面。

3.设计课时子任务

课时下的子任务可以代替原来的课时重难点,指达成目标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如动作环节、动作衔接、运用时机等。在技术、体能、运用不同维度的课例,这些子任务也要有明显区别。好的任务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更能拓展学生对于田径知识与素养的建立,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基于目标,设计评价活动和标准

《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理念和课程实施的评价建议都指出评价内容要围绕核心素养,既关注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与专项运动技能等运动能力的发展,也要关注体育品德与健康意识行为的养成。因此,课堂上的展示与比赛,不能只关注到学生运动能力的表现,还要主动关注学生体育品德与健康行为的养成,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1.明确学练标准,发展学生运动能力

无论是“学、练”阶段,还是比赛运用阶段,学练标准设计都要依据《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段“学业质量标准”突出“技术特征”和“行为表现”,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从条件(在什么情境中)、行为与表现(做什么和怎么做)、结果(做到什么程度)三要素入手,结合距离、限制条件、次数等进行学练要求和量化标准的设计,落实到单元与课时教学中,关注学生运动能力的发展。

2.加大展示和比赛评价,培养学生体育品德

要加大展示或比赛评价,通过个人展示、游戏及对抗培养学生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和互相尊重、公平竞争的体育道德,在双人或小组合作展示或比赛中,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勇于承担不同角色并认真履行职责的体育品格。

3.重视过程性评价,养成学生健康行为

教师不仅要关注到学生学习的结果,还应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应记录学生课内外表现与进退步情况,通过课上口头评价、课后谈心等方式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反思和改进学习方法,养成学生自主锻炼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指导下的小学田径类大单元设计与教学要更新教学观念,教师要关注知识技能的纵向递进、横向互动、项目融合,建立大运动观、大教学观,关注发展学生基本运动技能和运动能力、体育品德、健康行为,改变单一学习知识技能的现状,改变“纯生物教学观”,走向“教学的综合育人观”。这是基于课标、分析教材、把握学情、依据学业质量标准的系统分析、整体设计。构建田径类教材结构化内容体系的教学,是走向关联,重视整体的大单元教学,最终实现有结构的教学、有联系的学习、有情境的应用、有成果的评价。

猜你喜欢

结构化田径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改进的非结构化对等网络动态搜索算法
深度学习的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