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发展的新思路
2023-01-02崔钰林
崔钰林
(中视前卫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9)
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发展飞快,以广播、电视、杂志、报纸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媒介格局也在发生改变,尤其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在新闻资讯获取方面途径更多,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体也逐渐被新媒体瓜分。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如何有效地融合,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都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文以电视新闻为例,对媒介融合下的电视新闻发展思路进行探索。
一、媒介融合的内涵
自新媒体出现开始媒介融合的概念就被提出来,而最早提出媒介融合概念时,含义是将不同形式的媒介融合在一起,实现多功能一体化的媒介发展。对其概念进行深入分析后,可从狭义与广义上进行定义。狭义上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将不同媒介形态融合,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改变后,形成全新媒介形态。如新闻客户端、电子报等形式,均属于狭义上的媒介融合。而从广义上来看其涵盖的内容更宽泛,包含现有的一切媒介,同时还包含媒介相关要素,将这些媒介与要素汇聚在一起即为媒介融合。广义与狭义的媒介融合最大的区别在于狭义包含在广义之内,广义的媒介融合不仅包含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含媒介组织结构、传播手段、功能等要素的融合。从本质上来看媒介融合是在多元化技术形态支持下的信息传输渠道的创新,属于全新的运作形式,即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形式。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技术发展背景下出现的手机、智能终端、互联网等,从信息产品的传播形式方面更加的多元化,受众在获取信息的途径方面,也更加多样化。由此可见,媒介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互联网时代发展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技术、经营方式、内容等方面的有机融合。
二、电视新闻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发展的新思路
在当前新媒体不断涌现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在发展中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媒介融合作为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媒介融合发展背景下,电视新闻在发展中也必然受到影响,在诸多方面需要顺应时代发展做出改变。而当前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许多地方电视新闻单位也都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并且积累了宝贵经验。本文结合近年来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在发展中的一些新的思路进行总结与探索。
(一)坚守新闻职能,强化深度报道
尽管当前新媒体发展速度飞快,在各种新媒体的作用下,新闻传播速度有了大幅的提升。但从新闻实际传播效果上来看,新闻产生的本身并没有受多种形态的影响。原因在于新闻的生产过程中,都是需要专业人士来完成,并且新闻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所以总的来看,在当前新闻传播载体多样化、传播形式多元化的背景下,并没有打破信息生产的壁垒,在新闻信息生产方面,垄断地位依然存在。在诸多时政新闻事件报道中,仍然需要专业的、资深的媒体人士来完成。由此可见,对于电视新闻而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取得竞争的优势,发挥自身引导舆论的作用,就需要将“新闻信息内容服务”的根本始终如一地坚守,并借助新媒体高效、快捷、受众群体大等优势,对新闻事件从不同角度提炼新闻热点,进行专业的追踪报道、深度报道,并且要对新闻素材进行精细化处理,使电视新闻的深度不断增加,从而对受众更具吸引力[1]。
以当前诸多省级电视台为例,在新媒体快速发展、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诸多省级电视台仍然是省内人民时政新闻获取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人人皆记者、新媒体盛行的时代,受众被不断分流也成为省级电视台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近年来各省收视率调查来看,多省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且从受众组成来看,以女性、老年人群居多,而新媒体产生的冲击作用也正是这种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2]。当下多数地方电视台在面临挑战的时候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在媒介融合环境中对电视新闻的发展之路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再加之省级电视台在新闻生产方面具有自身独有的优势,在对各类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通过创新播报形式、把握受众喜好等,尝试以全新的视角对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追踪报道,报道的深度加大,对新闻事件不断进行细化处理,并通过电视台、报纸、客户端、移动直播、微信推送、微博等媒体形式,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发布,为受众提供多种形式获取新闻的途径。目前从群众的反馈来看,多数电视台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对电视新闻的创新、发展举措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提升新闻直播能力,增强电视新闻影响力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媒体在发展中对新媒体不能持有排斥的态度,而是应该正确认识新媒体在表现形式多样、快捷高效、受众自主选择性强及互动性强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对传统媒体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将新旧媒体的优势融合在一起,才是电视新闻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在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中,电视新闻要想赢得一席之地并将自身引导舆论的职责持续保持,需要对新媒体的优势积极借鉴,在坚守传统媒体深耕直播的现场性、有深度及真实性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进行新闻事件的发布与传播,让新闻事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快速地覆盖与传播[3]。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在高新闻价值事件直播中,需要对直播现场的时效性充分把握,保持新闻事件在发生的同时,其最新动态能够通过直播及时呈现在受众面前。这样就能够对新闻事件的原本形态真实地进行记录,对新闻事件的本来面貌最大限度地还原。此外电视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可以第一时间连线对新闻事件具备发言资格的专家或学者,甚至是新闻事件经历者,让受众和当事人一起见证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这样在新闻报道中就会拥有主流话语权,对舆论进行引导。例如,央视新闻从北京时间2021年7月4日8时起全程报道了中国空间站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历时8个小时,并在中间穿插了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的采访,整个直播除了利用电视端进行播出外,还同步在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央视影音App和各短视频平台对新闻视频进行了二次分发,使新闻影响力和关注度大幅提升。所以,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作为电视台而言,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将自己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对资深媒体的潜力充分挖掘,对直播日常化进行积极探索。同时重视媒介融合发展趋势,与不同媒体在电视新闻报道形式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提高电视新闻的交流性与互动性,使受众参与到新闻的评论中,从而提升新闻直播的影响力与表现力,满足受众的需求。
(三)把握媒介融合趋势,构建新闻融合格局
与新媒体如何进行高效的融合发展,是当前诸多传统媒体在发展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并且也在不断进行探索与尝试。而对于电视新闻而言,近年来也将融合新闻的理念提出。整体而言,融合新闻指的是将各种形态的新闻多媒体、各种类型的新闻事件,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呈现出来,并且新闻事件在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环节也相互结合、扬长避短,包含新闻的采集、写作、编辑、评论等过程,对不同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针对受众群体,对新闻信息全面、有效地进行传播。在融合新闻发展中,国外专家也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新闻理论,对融合新闻的形式进行分析,包含合竞、克隆、分享、交互推广、融合等。就我国而言,在电视新闻与媒介融合的探索中,多数地方电视新闻单位虽然在探索中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媒介融合的理想状态并未实现。为了实现真正的媒介融合,不管是传统电视新闻单位,还是新媒体新闻单位,在融合新闻这一目标实现中,必须要将二者的优势、特点充分融合,有步骤、有计划、多措并举、群策群力开展。具体实施中可划分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近期以加快组建多媒体新闻中心,对电视新闻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使电视新闻节目的形态更加地多元化与新颖化,更多地利用新媒体传播方式满足受众对电视新闻获取的需求;远期则以不断改进技术手段,从立体、多元、全面的角度实现电视新闻融合的目标[4]。例如福州广播电视台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从电视新闻传播的实际出发,突破传统单一传播渠道,依托或开发多媒体应用终端,使电视新闻与新媒体同步播报,满足受众下载、点播电视新闻节目的要求。此外,电视新闻节目也可以完全依靠微信、微博、抖音等主流新媒体平台,根据新闻节目的特点,设置QQ交流群、微信交流群等,提高受众参与新闻节目的积极性。
(四)加强新媒体的应用,创建立体传播平台
新媒体是传统媒体的进一步延伸,新媒体有着比传统媒体更加广泛的应用范围与传播范围。互动性是新媒体最大的特点,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我国居民的精神文明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对于新闻的互动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出现了严重的受众流失、公信力降低等问题。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不能拘泥于电视媒体等传统媒介,要大胆地应用新媒体,吸收新媒体的优势,积极探索媒介融合的道路。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要想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就必须构建立体式的传播平台。丰富传统媒体的宣传方式与宣传渠道,利用立体传播平台,提升电视新闻的受众。要大胆地应用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平台传播新闻信息,实现多平台新闻信息的联动发布,让传统媒体实现与观众互动的同时,增加传统媒体的受众。同时,传统媒体还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地对新闻事件进行讨论,自助转发与评论,提升新闻信息的传播效率。
传统媒体在构建立体传播平台时,也要重视受众的新闻体验,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新闻服务,利用真心打动用户。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传播新闻时都应该根据自身的特色,对新闻事件、新闻信息进行解读。以传统媒体的新闻采访为例,采访是传统媒体播报新闻、展现新闻、讲解新闻的重要途径,在新闻传播时,应根据新闻事件的内容,由新闻采编工作者对新闻事件进行还原,在采访素材的基础上,对新闻事件进行点评。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新闻事件时,也应该根据新媒体平台的具体类型,对新闻信息的呈现形式进行优化,例如:在微博平台进行新闻编辑时,应该注重文字、图片、视频之间的有机结合;在抖音平台进行新闻编辑时,应该注重短视频的制作,确保短视频的趣味性与连贯性;在微信公众号进行新闻编辑时,应该注重文字的趣味性表达。
(五)根据受众喜好的不同,明确划分受众群体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从以往的被动获取转变为主动获取。如果媒体无法提供受众感兴趣的内容,那么很快就会被淘汰。为了提升新闻服务的质量,提升受众人群的满意度,应该做好受众喜好的调查工作,根据受众需求的不同,对受众群体进行划分。在这里可以应用大数据技术获取受众的历史浏览记录、收藏夹,对受众的喜好继续统计分析;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个性化推送受众感兴趣的内容,实现新闻信息的精准推送。新闻采编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受众的喜好,明确新闻编辑的方向。将政策类新闻精准地推送给喜欢关注国家动态的受众,将娱乐类新闻精准地推送给喜欢关注明星八卦的受众,将地方类新闻精准地推送给喜欢关注日常生活的受众。这样不仅能够减少用户主动获取新闻的时间,还能够有效提升受众对新闻媒体的依赖度。
同时,同样的一则新闻,在不同的平台,面对不同的受众,也要呈现出不同的方向。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小博士’幼儿园校车与运煤货车相撞,出现了严重的死伤事故。”这则新闻为例,据初步调查,引发事故的原因是因为幼儿园校车严重超载,核载9人,实载64人,且在大雾天气下逆向超速行驶所导致的。人民日报在报道这则新闻时,将这则新闻放在了社会板块,呼吁社会重视校车安全问题;同样是党报的北京日报也将这则新闻放在了社会板块,强调了校车安全问题对幼儿生命安全的危害。而在光明日报报道这则新闻时,则将这则新闻放在了观点板块,围绕是否应该建立专门的校车安全制度这一观点进行了讨论。但在甘肃地区的兰州晚报,在报道这则新闻时则优先放在了头版头条,对新闻事件进行了全面还原,并对新闻事件进行了重点强调。这就体现了传统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根据各自受众的不同,结合自身特点,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进行了调整。党报媒体更加注重新闻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注重理性;而地方媒体则更加注重还原新闻事件的原貌,注重感性。值得一提的是,在互联网平台上,新媒体在报道这则新闻时,有了更进一步的扩展。在新媒体平台,针对这则新闻制作了相应的专题,从多层次、多角度对新闻事件进行了跟踪报道。如:各国校车之间安全性能的比较、历年来校车事故的整合、不同校车事故原因的比较等。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传媒行业而言,新媒体的大量出现,不管是媒体形式,还是数量方面,都对传统媒体产生着巨大的冲击,也使当前媒体格局发生着改变。电视新闻作为电视媒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媒介融合发展中,必须进行积极的探索,在对自身特点充分掌握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的优势,在新闻内容、形式、传播途径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此来实现传播效率提升、形式更丰富、受众面更广的融合新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