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改革”+秦创原助力陕西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2023-01-02任娜
任娜
拥有100多所高校的陕西科教资源丰富,科研成果数量可观。为了让更多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2021年3月,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制定了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和“1+N”政策体系;2022年3月底,《陕西省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经验实施方案》发布,推进省属综合类、理工类高等院校实施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一系列“破题”之举促进全省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更加畅通、科教资源配置机制更加优化,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得以充分释放。
在首届秦创原高价值专利大赛上,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牛育华教授团队一举揽获优胜奖。“轻轻一喷,苹果就有了集抗菌、保水、防护等功能于一体的食品级保护膜。”牛育华教授介绍说,针对传统苹果套袋技术中“强度大、成本高、效益低、污染大、品质差”等问题,4年来该团队攻克了安全性、耐水性、抗菌性等科技难关,形成了腐植酸苹果免套袋膜技术核心专利池、腐植酸土壤调理技术专利池等组成的五大专利集群,涉及核心技术20项。
“‘三项改革’是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绕不开的话题。”牛育华如是说。2022年6月,陕西科技大学落实“三项改革”实施细则印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学校成立了9支成果转化与创新团队,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新模式,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
在西安理工大学,周星博士的项目攻克了“废弃聚酯资源高值化转化”和“印刷包装填料/微纳米高端材料资源化”两大核心技术,相关技术已经申请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并授权6项。随着科研项目走向成熟,周星计划将科研成果转化。但往哪儿转、如何转?他曾经一筹莫展。
2021年3月起,秦创原和“三项改革”组团走进了高校。学校与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签署合作协议,为学校科创基地建设提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共享信息资源,通过基金投资、政策扶持等,推动项目落地。“从项目申报、评审、批下来办公场地、项目路演……我一路见证了秦创原孵化的高效,目前已有不少企业关注了我的科研项目。”周星说。据了解,西安理工大学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及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大力开展有组织的科研,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制定了秦创原“1349”工作方案,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赋予科技人员科研成果长期使用权,单拨职称晋升指标,允许横向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等政策措施,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学校横向到款连年创新高,2021年达到了2.8亿元,其中就地转化率近60%。
“三项改革”立足破解长期困扰“体制内”科技人才的难点问题,不断激发着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在陕西高校的试点成效显著。
记者从陕西省科技厅了解到,以西安理工大学等为代表的高校全面启动“三项改革”试点;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高校成立了“三项改革”落实小组全力推进改革;陕西科技大学等高校积极对接秦创原总窗口,梳理筛选学校优质成果,努力在秦创原总窗口转化落地;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重点以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为突破,着力打通校内技术转移人才晋升通道,积极参与“三项改革”试点,促进科技成果在陕落地转化。4月份,陕西省在75所高校院所启动了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推广试点。截至目前,共有52家单位全面实施“三项改革”试点,17724项科技成果已单列管理,1052项成果正在实施转化,702名科研(管理)人员凭成果转化贡献参加职称评审。
秦创原建设启动后,陕西省教育厅立即多途径推动,组织高校加力加速推动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其中,围绕“秦创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相关重点工作发文,推动落实落地,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从职务成果权属改革等10个方面提出23条具体措施,形成了激励创新、促进转化的政策群,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目前,陕西各高校以秦创原建设为动力的高校科技改革已形成良好态势。同时,各高校紧抓各个重要发展机遇,强政策、建平台、重服务、促对接,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助力陕西创新驱动发展。(有删节)
来源:《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