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优提质战略下开放教育医学类课程改革创新思路

2023-01-02李静然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医学类课程体系思政

李静然

(辽宁开放大学,辽宁沈阳 110034)

引言

2019 年12 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促进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2019〕8 号),宣示了从国家层面狠抓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的决心,释放了规范网络教育管理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号[1]。作为“互联网+教育”领域的“国家队”,国家开放大学在2019 年第一次党代会上提出实施学历教育创优提质战略。2020 年1 月,国家开放大学印发《关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开放大学回归教育初心和使命,从“治招”“治学”“治考”三方面入手,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有良心、有尊严的大学,实现从“以量谋大”向“以质图强”的转变[2]。

近年来,开放教育医学类专业作为开放大学的热门专业,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创优提质要求,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创新,迈出了教学改革的实践步伐。

一、创优提质战略背景介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从此,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的中心工作。为此,国家开放大学于2020年出台《意见》,提出创优提质战略,作为破解当前开放大学面临的诸多挑战的利器,以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3]。

《意见》指出,开放教育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深刻把握高等教育属性,遵循成人学习规律,突出开放教育特色,按照建设中国特色开放大学的本质要求,实施学历教育创优提质战略,最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综合素养、人文情怀、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为提升国民素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4]。

《意见》提出具体工作目标如下:经过5 年努力,基本形成质量优良、特色明显的开放教育办学体系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开放教育资源体系;到2035 年,学校的学科专业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升,学校的育人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成效显著增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开放教育更加定型,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受人尊重的新型“互联网+”大学。

二、开放教育医学类专业课程基本情况

(一)医学类专业开设情况

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医学类专业包括药学(本科)、护理学(本科)、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本科)、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药学(专科)、护理学(专科)等近10 个专业。

(二)专业课程培养要求

知识要求:具有一定的医学、药学、护理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熟悉国家卫生医疗工作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护理医学、药学、护理学的发展动态及趋势;掌握常见病、多发病和急危重症的医疗、临床、护理知识。

能力要求:具备一定的药事管理能力;具备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的能力(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医疗、健康、给药、护理服务;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及一定的创业能力。

素质要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医疗事业,具有献身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实践素质。

(三)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目标实现的系统。开放教育医学类专业课程体系共设置8个模块:思想政治课、公共基础课、公共英语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通识课、专业拓展课、综合实践课。

其中,专业类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综合实践课。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核心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专业核心课是指培养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本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能力的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是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探索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综合实践课是专业教育的最后一项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教学环节,包括毕业实践和毕业论文两部分。

三、开放教育医学类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置未体现开放性

开放大学成立之初,多依托于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专业教学大多遵循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忽视了自身人才培养对象的特殊性,有时未能真正把握成人学习规律、突出开放教育特色。一些普教化的课程设置与成人学员的学习需求不相匹配,影响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

(二)课程体系结构有待完善

医学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课比例较低,基础课比例较高。有的课程内容过于学术化,实践教学仅依靠综合实践环节,没有开设课程实践环节。个别课程内容比较陈旧,未能做到专业知识与时俱新,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5]。

(三)课程思政建设有待加强

近年来,开放教育医学类专业持续重视课程思政建设,从课程开发、资源建设、学习过程、实践考核等多方面入手,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显著。但仍要清晰地认识到,一些专业思政元素挖掘不足、生搬硬套现象偶有发生;一些课程思政教学资源补充不够及时,不能做到常教常新;思政教育协同效果不尽如人意。

(四)教学模式未能与时俱进

时下,开放教育一些专业课程仍施行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6],线上线下师生互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广较慢。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成了一味的接收者,部分教师仅有为数不多的提问和讨论,未能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一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纯理论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与成人学员的接受习惯背道而驰,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7]。

(五)课程考核评价有待加强

当前,开放教育的一些教学过程亟须落实监管,完善形成性考核。对网上形考应加强日常行为表现的量化监管,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有效约束,保证学习效果,改善学习状态。

四、开放教育医学类课程改革创新思路

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想打破开放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就必须推进课程改革和课程开放。《意见》明确指出,在专业统筹基础上推进课程改革,围绕培养目标强化课程间的逻辑关系和体系化程度;推广模块化教学,加强课程知识单元、技能单元设计和细节化程度;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适用性、先进性;全面落实课程思政,及时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坚持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落实教学过程,强化导学助学的设计和落实。

(一)改革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理论教学是基础、实践教学是关键、创新能力培养是核心、素质提高是根本”的人才培养思路,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改变课程知识老化、课程类型单一、课程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调整各专业课程结构,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探索“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多元交叉优化。探索建立政校行企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教融合,根据社会需求创新融入应用型课程理念,提高医药类课程的职业适用性。

(二)强化专业课程实践

对于偏实践的医药类课程,强调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在传统教学资源基础上,取长补短,引进职业教育电子教案和线上授课的课程导学方式,着力提升教育资源利用率。注意培养学生工作岗位要求的能力,实现继续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效对接。大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课程教学推广和应用困难的问题。

在构建合理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的同时,加强课程内涵建设,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狠下功夫。确定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开放大学的办学特色和专业培养目标,考虑学生的基础和实际需求,把握医药类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重视医药类课程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强化医药类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理顺医药类课程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坚持医药类课程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三)推广专业课程思政

遵循“一二三四五”课程思政改革思路,全力推进课程思政。“一二三四五”的基本内涵是:一个任务——立德树人;两个强化——强化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三个提高——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人文素养和职业操守;四种方法——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寓教于心;“五个不”原则——不扯皮、不标签式说教、不生搬硬套、不搞形式主义、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培养学生强烈的职业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加大专业认知、职业操守的教育力度,使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均得到提升。

(四)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积极主动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终身化、融合化教育发展趋势,除采用Moodle 平台作为主要教学工具外,大量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如雨课堂、企业微信等信息工具,依托各类平台实现师资、课程、设施、数据等的全方位共享。积极聚集、整合、推广国内外各类优质精品课程及学习资源,使开放大学教育平台成为全民终身学习领域的公共服务主平台,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目标实现。

(五)落实课程形成性考核

根据开放教育发展需要,健全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资源建设标准、教学准备和学习支持服务制度流程标准。严格教学过程管理,申明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构成及形成性考核不及格者不允许参加该课程终结性考试的规定。将学生上网率、网上有效学习时间、师生学习互动情况等纳入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加大移动形考推广力度,积极鼓励、促进基于雨课堂的移动形考改革工作。

五、开放教育医学类课程改革创新的意义

(一)有利于落实教学过程管理

通过大数据检测、日常学习行为考核、混合式教学和“移动学校”等的施行,督促学生热爱学习、主动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其学习热情。

(二)有益于创新教学观念

开放教育吸纳了职业教育“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观念,围绕学员的职业发展需求重构教学内容,以学生现在和即将从事的工作为依据,着重培养学生胜任工作所需的能力。实现继续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的有效对接,改善在继续教育过程中缺失或被忽略的职业素质。

(三)有益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教师共享与协作机制,凝聚多方人才资源,充分整合、发挥系统师资优势,广泛吸纳各市、县开放大学专业骨干教师参与课程教学团队工作。通过以老带新、团队成员互助等形式,凝聚教师智慧,激发其对专业教育和教学改革的热情,促进教师主动投身于开放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带动开放教育师资队伍走出发展停滞的困境。

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开放教育如何审时度势地转型发展,走出适合自己的道路,是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开放教育医药类专业课程改革创新的研究,必将为开放教育医药类专业高质量发展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医学类课程体系思政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医疗体育功能在医学类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大数据医学类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探析
——以莆田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例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思政课“需求侧”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