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筹划装备设备领域行稳致远之策
2023-01-02洪鸿
洪鸿
春和景明,万物勃发。三月初的北京,阳光明媚,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在这个春天如约而至。
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行业,以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会,吸引着各方市场主体的眼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今年全国两会对制造业发展传出哪些利好信号?装备设备领域又将迎来哪些新的发展机遇?
两会,为我们唱响了恢宏的交响……
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或将释放多重红利
报告摘录: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搞粗放型发展。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善于运用改革创新办法,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热议:稳中求进,方能行稳致远。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徐如俊表示:“市场主体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稳定市场主体就能稳定就业,就能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稳’字贯穿始终,全文出现了76次。”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兰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士岭表示,“‘稳’为‘进’创造条件,‘进’又可‘稳’。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只有‘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要保持宏观经济基本面稳健。”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黄茂兴说,保持就业稳定,整个经济才有稳定基础;保持物价稳定,以稳物价来保障基本民生;稳住产业链供应链,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只有强链固链补链,经济社会才能稳。
全国政协委员、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注意到报告中多次提及为市场主体减负纾困,“聚焦制造业、小微企业和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度更高,将释放多重政策红利。”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还要啃“硬骨头”
报告摘录: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热议: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中小企业群体中的优秀代表,是高质量发展的标志。徐晓兰指出,中小企业要真正成为“专精特新”企业,从发展目标上,要以成为细分领域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配套专家”为目标,专注并深耕产业链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从发展路径上,要发挥中小企业优势,进一步强化创新。
“目前,从整体看,我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与世界一流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高端供给能力不足,已成为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约。”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彭寿认为,企业强,产业才能强。制造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追赶世界一流,就要培育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决定了国家和地区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这是工业制造‘皇冠上的明珠’,也是我们接续奋斗的目标。”全国人大代表、徐工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闫丽娟表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大型复杂零部件有些还是受制于人,只有我们攻克并掌握了产品的关键技术,制造出了关键零部件、核心产品,才会具备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
在闫丽娟看来,推动我国制造产业升级,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必须要啃下技术创新这根“硬骨头”,必须扎实做好基础研究,而这需要国家级,甚至全球化的科研力量。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从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到大国工匠式的高技能人才,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驱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三院239厂首席技师戴天方认为,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技能人才是重要支撑。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制造业需要后继有人。如何更好地激发青少年对于实体制造业的热爱,促进人才培养和兴趣爱好有机结合,是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
报告摘录: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促进创业投资发展,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科技中介服务专业化水平。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这相当于国家对企业创新给予大规模资金支持。要落实好各类创新激励政策,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新动能。
热议:“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积极信号,十分振奋人心。”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在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中有两个方面十分关键: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强调企业家精神,推动有科学家精神的企业家和有企业家精神的科学家;二是原始创新要立足长远,且应赋予科研人员高度的自主权。”
全国政协委员、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刘红光建议,企业是解决关键技术的核心力量,是构建产业链的核心主体,是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的主要支撑。因此,要进一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比如,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可采取梯队培养模式,建立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使各级企业均获得政策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董事长卢庆国表示,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通过科技创新,企业不断提升竞争优势,不断开发新产品去更好地发展。“但是现在科技资源的主导权,大多数还是在科研院所和大学里面,企业多数是参与,主导的相对还比较少。”面对资源分配与企业创新的矛盾,卢庆国建议,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推动落实,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申报指南编制过程中,切实关注企业关键技术需求。在项目分配方面向企业倾斜,提高企业牵头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比例。对各行业内龙头企业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科技奖励评审等方面向企业倾斜,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更好地发挥创新主体作用。除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外,在卢庆国看来,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核心所在。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基地、进园区、进集群
报告摘录: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热议:3月8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表示,5G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应用的机会,未来5G的快速发展具有良好基础。现在我国5G网络是世界最领先、最大规模的,基站总数已经超过了142.5万座,实际连接的用户也超过了5亿。大家感到了生活和工作的方便,很多应用场景不断涌现。
谈到下一步工作时,肖亚庆表示,我们还是要在基站建设上进一步下功夫,今年力争超过200万座,打好网络基础。同时,应用方面,要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和丰富应用场景,使得大家方便工作,特别是方便大家的生活。我们也鼓励更多的应用案例、应用场景、应用软件、应用实践不断涌现,我们将做好推广和引领示范,使得5G的应用更广泛地涌现出来。
“5G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要形成合力、相互融通,使得5G的发展在技术上保持领先,更多创新。”肖亚庆指出,在发展5G的同时,考虑下一代通信技术的演进方向、演进技术路线,为下一代通信技术6G的发展提前谋划,提前做好部署,这也是5G发展的成果,也是5G未来发展的延续。鼓励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搭建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赋能平台,到2022年底,为不少于10万家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评价诊断服务和解决方案,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基地、进园区、进集群。
据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介绍,智慧城市是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城市数字化包括经济、治理、生活3大领域,其中经济数字化是基础和驱动力,能够为治理数字化和生活数字化赢得时间、空间和经济基础。工业互联网能够推进城市经济数字化,对城市数字化和数字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应该让工业互联网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周云杰建议,支持全国重点省市先行先试,以工业互联网构筑“数字经济”产业底座,将工业互联网作为串联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脉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市,打造城市级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键在线全覆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引导产业链龙头企业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共建垂直行业平台;推动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企业规模化开展数字化升级,提升区域制造业资源共享和协同水平。
行稳致远,我们一起向未来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从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的信号来看,我们强烈感受到,装备设备领域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世界经济艰难复苏,我国经济韧性成长。后疫情时代,如何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作为我国经济“压舱石”的制造业,如何在稳增长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我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稳增长,需要众多优质企业百舸争流,成为产业发展的定海神针。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企业兴则经济兴。2021年,143家中国企业入围世界500强,居世界第一。更多中小企业主动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专业化水平持续提高,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4万多家、“小巨人”企业476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48家。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强化面向全球的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工业企业迎来难得发展机遇。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让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充分认识我国制造业高质量稳增长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战略任务,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清醒,咬定目标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奋力谱写装备设备领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春风和煦,春光正好。在这播散希望的季节里,我们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