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分析
2023-01-02隋建华
隋建华
我国是联合国认定的“水资源紧缺”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25%,而且水资源分布也呈现出不均衡态势,其中,西北内陆的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水资源总量的4.6%。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国将水利工程建设纳入到长远规划当中,旨在利用水利工程控制调配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功能,来解决当前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进而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本文将着眼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暴露出的主要问题,以及提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绩效,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采取的有效策略予面全面阐述。
水利工程具有防洪、抗旱、灌溉、水资源调配等功能,特别在水资源调配方面,水利工程所体现的重要价值尤为明显。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截至2020年6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经安全输水2000天,累计向北输水300亿立方米,沿线受益人口达到6000万。但是,受到管理机制、运行资金、主观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也暴露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各级水务管理部门应当制订一套针对性强、实效性好的运行管理方案,在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同时,实现水利工程项目的最大化价值。
一、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水利工程作为一项事关国家发展、保障人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在防洪减灾、抗旱保苗、水资源供给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项目是否能够安全稳定运行,与工程实际应用价值的体现密切相关。尤其在国家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号召以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近年来,洪涝灾害日渐频繁,如果运行管理工作不到位,对水利工程的运行监督力度缺失,那么水利工程的功能性将被削弱,进而在抵御和防治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时,也无法收到预期效果。第二,目前,我国农田的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2亿亩,而灌溉总水量达到3600亿立方米以上,仅农业灌溉用水量便占据全国用水总量的61.4%,但是,高效节水灌溉率仅为25%左右, 这就说明在农业灌溉领域,人们的节水意识淡薄,灌溉浪费现象较为严重,这就给水利工程的功能完善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随着我国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三废的排放量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之下,水体污染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而水利工程的安全高效运行在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净化水体、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机制执行力欠缺
虽然各级水利部门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但是,受到人为干预等因素的影响,在制度实施和执行过程中,难以落实到位,执行效果也差强人意。以监督管理机制为例,为了对取水用水单位实施有效监管,当地水利主管单位实施了取水证政策,规定取用水单位或个人日取地下水总量达到10000 m3以上的、水库、水电站库容量在1亿m3以上的都需要办理取水证。但是,一些用水单位为了逃避监管,少缴纳用水费用,往往采取虚报或者谎报实际用水量的方法来掩人耳目,而监管人员在对涉事方进行处罚时,常常秉持一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以至于对涉事方并没有产生惩戒的作用,进而在实际工作当中依然我行我素。
2.运行管理经费投入少
受到地域经济差异化特征的影响,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每年用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费用远远高于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这些地区在水利工程后期维护方面所需要的资金严重短缺,进而导致水利工程设备老化、工程使用寿命大幅缩减,这都给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影响。尤其对于水患与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来说,如果运营维护资金不到位,水利工程的功能性将逐步丧失,这就埋下了重大安全风险隐患,甚至给当地以及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3.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既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从这两点可以看出,水利工程担负着国之重任,如果水利工程项目投入使用以后,无法正常发挥其使用功能,那么农田灌溉、水资源调配工作将无法正常展开,人们的基本生活也无法得到切实保障。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管理人员严重缺失责任心,管理意识淡薄,对水利工程运行当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小故障、小毛病不能及时予以化解和处理,以至于问题越积越多,最后引发大事故。比如任何一项水利工程在建成完工之后,都具有一定的使用年限,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采取有效的维修养护措施,那么水利工程的局部区域将受到严重损害,甚至有可能引发水库决堤、大坝冲毁、水工建筑坍塌等恶性事故,这就让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国家也将承担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提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绩效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策略
1.明确管理职责,加大制度执行力
水务行政主管部门担负着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因此,要想提高运行管理绩效,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首先,水务部门应当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运行管理机制,比如《安全管理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奖罚管理制度》等,并针对基层水利单位实行“三包三挂钩”管理,即包水利灌溉、包工程维护、包水费征收,同时,根据基层单位的任务完成情况,将工作完成质量与岗位、工资、福利待遇挂钩,进而来激发和带动基层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各级管理人员应当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权限,明确“哪些工作需要马上做、哪些工作需要重点做、哪些工作需要坚持做。”并对水利工程项目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巡视,发现问题应当第一时间予以处理和解决,以防止事态扩大。最后,水务部门应当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建设监理以及合同管理等制度条款,并在实际工作当中不断对制度内容进行了解和学习,以确保各项工作的展开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规可守。
2.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严控资金使用流程
水利工程在运行管理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水利工程的各项使用功能才能得到切实体现。因此可以说,保障水利工程高效运行的一条有效路径是后期运营维护资金能够及时到位。针对这种情况,水务部门应当进一步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在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主渠道作用的前提下,广泛动员社会公众力量,正确引导和鼓励当地的龙头企业以及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与后期运营维护。另外,水务部门应当建立一个完善的专项资金使用机制,并指派专业的审计人员与财务人员负责对资金使用全过程进行严格管控,以确保每一分钱都能够花在刀刃上,进而为水利工程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
3.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创新意识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端技术已经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中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基于这一思想,水务部门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始终秉持“与时俱进”的态度,在实际工作当中,积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载体,对水利工程的运行情况进行远程实时监控与管理,这样,既可节省大量人力资源成本,同时,也能够有效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进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美好愿景。
四、结语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在于各项水利工程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因此,水务部门应当高度重视水利工程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当中,不断借鉴和吸纳先进的管理经验,并持续提升自身的综合职业素养,在延长水利工程使用寿命的同时,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