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效益探析
2023-01-02赫淑杰
赫淑杰
(山东省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中心,山东 济南 250014)
1 引言
中国是农业大国,灌溉面积占世界首位,大量的粮食和经济作物来自灌溉农业。目前,中型灌区作为中国农村水利工程重要设施之一,原本可以促进中国农业的经济发展,但是由于其长期失修,存在防渗能力差、灌溉水利用率低等问题,阻碍着中国农业发展的进程。在灌区内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提高灌区的灌溉效益,而且还可以确保满足农业生产作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水量,从而提高灌区周围人民的收入水平。
2 贾庄节制闸灌区基本情况
2.1 灌区自然状况
贾庄节制闸灌区是枣庄市峄城区北部的中型灌区,始建于1993 年,设计灌溉面积3 666.67 hm2。贾庄节制闸灌区属于淮河流域、湖东京杭大运河水系,处在峄城区行政范围内,灌区位于韩庄运河以北,东经117°23’~117°49’18″,北纬34°34’16″~34°48’00″。灌区东西距离14.50 km,南北距离最宽的地方有4 km,最窄的地方有2.50 km。贾庄节制闸灌区干渠主体为引水自流,田间辅以提水灌溉,涉及底阁、峨山、吴林3个镇(街),34个村(居)1.46万人。
贾庄节制闸灌区原设计骨干工程有干渠1条,长10.80 km,干渠系建筑物完好率为100%。建有各类建筑物96 座;支渠8条,总长13.50 km。贾庄节制闸灌区的水源主要来自峄城大沙河,而峄城大沙河的水质不仅在Ⅱ类以上,水质较好,而且来水的区域面积很大、不存在常见的工矿企业等点面污染,可以作为人们和家畜优质的饮用水源,因此贾庄节制闸灌区的水质满足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的标准。根据对贾庄节制闸灌区现有情况的调查发现,灌区内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不是由该灌区提供的。
2.2 灌区存在问题
贾庄节制闸灌区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存在着骨干工程退化老化失修严重、管理设施和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灌溉水不能及时输送,其现状难以完成灌区灌溉任务,影响灌区农业生产。
2.3 节水改造的必要性
由于贾庄节制闸灌区年久失修,长期处于工程投入不足状态,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导致灌溉水利用系数降低,灌区效益下降,无法保证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灌区效益恢复,保障灌区稳定高产,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急需对贾庄节制闸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3 改造目标和建设任务
3.1 改造目标
贾庄节制闸灌区已运行多年,渠系布局基本合理,根据需要重点建设渠首提水站,配套完善渠系建筑物。按照项目的轻重缓急和地方配套资金的能力,重点对“卡脖子”渠段,跑、漏水严重的建筑物进行改造。灌区总设计面积3 666.67 hm2,灌区改造分两期进行,一期设计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 620 hm2,二期设计恢复改善灌溉面积为2 046.67 hm2。此次为一期工程,设计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 620 hm2。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要由原来的0.45 提高到0.75,农业灌溉保证率将由目前的30%提高到50%。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将达到1 620 hm2。其中现状灌溉面积333.33 hm2,改善灌溉面积886.67 hm2(含现状333.33 hm2),恢复灌溉面积733.33 hm2。节水改造完成后,灌区内年度增加的节水能力有978.30 m3,增加新的供水能力有1×107m3,增加新的粮食生产能力有3.53×105kg。
3.2 建设任务
新建渠首泵站1 座,渠道清淤长6.39 km,渠道防渗衬砌1.56 km,渠道维修共长208 m,渠道抹面及护底6.39 km,新建水闸3 座,维修3 座,维修加固倒虹吸5 座,维修加固排水口29座,新建取水口4座,安装量水、测水设施6套,配套安全监控等设备设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1 620 hm2。
4 效益分析
2019年对贾庄节制闸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后,已经取得较为明显的各种有利于社会、生态、经济等方面的效益。
4.1 节水效益
灌区工程现状供水能力1.24×107m3,工程全部完成后,渠道衬砌及防渗,灌溉水利用系数可达到0.75,在50%保证率下,农作物年综合灌溉定额为3 000 m3/hm2,灌溉需水量为1.47×107m3。项目实施后灌区内年度增加的节水量有978.30 m3,增加供应的水量有1×107m3。
4.2 增产增收效益
项目实施前,灌区每公顷粮食产量为玉米6 000 kg/hm2,小麦4 500 kg/hm2,粮食总产量为2.04×107kg,平均每公顷5 550 kg,项目实施后,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53×106kg,平均每公顷6 510 kg。灌区每公顷粮食产量为玉米8 250 kg/hm2,小麦6 750 kg/hm2。
4.3 经济效益
项目工程实施后,经济效益的增加是非常显著的,既可促进灌区内农业生产作物高质量生产,也可提高灌区周围农民的财产收入水平。可恢复灌溉面积733.33 hm2,改善灌溉面积886.67 hm2,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75,灌溉保证率由30%提高到50%。
改善灌溉后每公顷可增加效益781.50 元。此次共计改善灌溉面积886.67 hm2,则改善灌溉后每年可增加效益6.93×105元。恢复每公顷灌溉面积可增加效益2 883.30元,可恢复灌溉面积733.33 hm2,则每年共可恢复灌溉效益2.11×106元。新增加的粮食生产能力有3.53×106kg,新增加的产值有3.81×106元。
4.4 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灌区工程改造实施后,减少了人力劳动,降低了渠系的日常维护费用,改善了农业生产用水条件,解决了农作物灌溉周期长的问题,灌区内渠系水利用系数与灌溉保证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农业生产抵抗灾害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贾庄节制闸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实施,促进了灌区内粮食的稳健发展,灌区内农作物的生长生产能力也相应提高,灌区农民的财产收入有了大幅增长,农村社会也更加安定祥和,切实将灌区国民经济推向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高效节约利用地表水资源,在保证农作物灌溉条件的同时兼顾周边生态用水,有利于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5 新挑战与建议
5.1 新挑战
5.1.1 建设资金匮乏
峄城区地方财政收入有限,财力薄弱,区级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很难有大的增加。因此,由于资金不足,只是对部分工程进行维修或重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灌区内水利工程配套不全,加上只对现有部分工程进行维修养护,水利设施勉强能运行,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
5.1.2 收取农业水费较为困难
近几年,中央不断实施有助于三农稳健发展的优惠政策,包含各种农业发展补贴,很多农民潜意识认为这些补贴包含农业水费,所以他们对收取农业水费的做法持有不支持的态度。
5.1.3 信息化程度不高
工程信息化系统没有设计安装,导致水价改革不能正常进行。
5.2 对策与建议
5.2.1 保障灌区改造资金来源
继续按照上级部门关于灌区改造投入工作的要求,严格落实好地方上关于灌区改造投资的政策。同时,若地方财政上有困难,也可采取政府引导,向社会融资的方式扩充灌区改造资金,增加改造经费,以避免发生灌区节水改造资金链断裂现象。
5.2.2 健全体制机制
要对灌区内现有的体制进行改革,众所周知,灌区作为重要的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方面具有社会公益性,农田灌溉也具有公益性。因此,改革时要将灌区的公益性质、农民自身可以接受的能力等因素考虑进去,在收取农民费用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地方财政的作用,并在两者之间做到合理性;在灌区工程管理和田间灌溉管理上,要将原先以政府干预为主向政策引导为主,用水户积极参与的体制机制转变。
5.2.3 加强人才培养与宣传力度
提高中型灌区运行工作效率离不开灌区的现代化建设,这就需要具备现代化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支撑。加快灌区内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速度,提高灌区现代化、信息化、集约化管理水平;加大灌区基层管理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尤其是加强对灌区相关政策、法规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民种植农作物,让农民在其中获得较大效益,增加农民种植积极性。
6 结语
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有利于灌区效益恢复,保障灌区农业高效稳定高产,促进了灌区内粮食的稳健发展,灌区内农作物的生长生产能力相应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大幅增加,农村社会更加安定祥和,切实将灌区国民经济推向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充分发挥灌区的综合效益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