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火针调理五脏治疗失眠的思路探析

2023-01-02姜同菲胡俊霞王桂玲郭静

环球中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心神心火火针

姜同菲 胡俊霞 王桂玲 郭静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4391);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12170)

作者单位: 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姜同菲(硕士研究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姜同菲(硕士研究生)、胡俊霞、王桂玲、郭静],针灸神经调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胡俊霞、王桂玲、郭静)

作者简介: 姜同菲(1996- ),2019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刺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E-mail: jiangtongfei@126.com

通信作者: 郭静(1970- ),博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治疗失眠、脑血管病的临床及机制研究。E-mail: guojing_2002@163.com

失眠发病率已达10%[1],患者在深受入睡困难、易醒、早醒困扰同时,多伴有日间功能损害[2],即《内经》所述“昼不精,夜不瞑”的状态。失眠属于中医学“不寐”“不得眠”范畴,《千金要方·心脏脉论》云:“五脏者,魂魄宅舍,精神之依托也。”不寐的病机关键是五脏失调,且与心、肝、脾、肾关系最为密切。针灸可调节脏腑气血,广泛用于失眠的治疗,但多用毫针,取其镇静、安神定志之功。而火针疗法以温热、通行、激发、振奋为特征,似与不寐的镇静安神治疗思路相背。但随着现代火针技术的拓广,火针已被尝试用于不寐的治疗,其改善睡眠的优势已被逐渐关注[3-4]。本文基于五脏辨证,对火针调理改善睡眠的思路作一探析。

1 五脏失和均可不寐

元神分属于五脏而形成五神,五脏皆主神志,五脏气血调和则神安,气血阴阳偏颇均可影响五神,神不安于舍则不寐。

1.1 心神受扰而不寐

《景岳全书》云:“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 心主血脉,若心血不足则无以濡养心神,心神总领魂魄志意,故失眠首先责之于心,正如《医门法律·先哲格言》云:“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赅志意。”

又心为君火,若心阳不足,温煦减弱,神明不明,则日间精力不足,夜晚易惊醒。心阴不足,虚火上炎扰动心神,神明不静,则烦躁不安,入睡困难。现代社会生活带来更多精神压力,劳心伤神,故心血暗耗、心阳不足已成为不寐的常见病机[5-6]。

1.2 脾居中央,转输失职而不寐

脾居于五脏之中央,有斡旋上下、转枢脏腑气机的作用[7]。若脾之转输失职,则会影响心肾相交、肝升肺降,五脏失和而影响睡眠。脾在志为意,若思虑过多,暗耗心血,心脾两虚,表现为睡前思虑纷纭,喜忆往事,入睡困难,日间精神不济,易于疲乏。若脾虚不运,痰湿内生,痰浊壅遏,则会有寐而不实、多梦、难以获得恢复性睡眠、日间昏沉等表现[8]。

1.3 肾之阴阳失调而不寐

肾阳为人体元阳之根本,内藏相火,与心之君火相呼应。君相安位,可封藏、潜纳精神,则睡眠正常。若肾阳虚弱,闭藏之力不足,精神浮越于外,日间烦躁不安,夜间眠浅多梦[9]。《景岳全书·不寐》云:“真阴经血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尔。” 肾阴精不足,阳气失纳,从而阳不入阴,神不安舍。肾阴亏于下不能上救心火,心火亢盛于上不能下温肾水,阳不入阴,发为不寐。

1.4 肝气怫郁而不寐

《王孟英医案》曰:“肝主一身之气,七情之病必由肝起。”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情志过极则致肝气怫郁化火,或肝阴不足,虚火上炎,阳浮于外,肝魂不能收敛,出现入睡困难、噩梦纷纭、压抑沮丧等情志不畅表现[10]。肝藏之血为神魂所依附的根基,肝气郁则血运不畅,则神魂无所依,肝不藏血是失眠发生的重要因素[11],尤其是围绝经期女性失眠最为常见的病机之一[12]。

1.5 肺气壅滞致不寐

《素问·病能论篇》云:“肺者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脉大则不得偃卧。”肺气壅滞不通,宣发肃降异常,咳嗽或喘憋而影响睡眠。同时卫气依赖肺的宣发,肺若受邪,卫气运行必受阻,营卫运行失和,气血运行失常,而致不寐[13]。

因此,五脏气血阴阳失和可致五神不安而不寐。

2 火针调补兼施,可通调五脏气血

明代龚居中的《红炉点雪》云:“火有拔山之力,生发之机,凡病虚实寒热,轻重远近,无所不宜。”火针具有显著的激发经气、调节脏腑、调和五脏气血之功。

2.1 温补热益,补而不滞

《针灸聚英》云:“针假火力,无邪则温补。火不虚人,以壮人为法也。”火针将无形之热赋于有形之针,其温补之力通过穴位渗达于脏腑经络之中,激发正气,温养脏腑,使虚证得补,寒证得消,使机体重回阴平阳秘状态[14],其兼具针刺和火热刺激的特点,温补热益,又有通行之功,故温中有通、补中有行,可调理五脏,而无纯补无泻、壅滞格拒的弊端。

气血亏虚、心阳不振所致的心悸怔忡、胸闷气短,脾阳气虚所引起的胃痛、腹泻、腹胀[15],肾阳亏虚所引起的腰痛、遗精阳痿、四末不温,肺气虚寒所引起的过敏性鼻炎[16]、咳嗽、哮喘等都可应用火针来温脏散寒,补益气血。

2.2 开郁散结,通畅五脏气机

《景岳全书》云:“凡大结大滞,最不易散,必欲散之,非借火力不能速也。”火针凭借其火力的发散与针刺的通经络作用,可行气活血,消结散郁,通畅五脏气机。人体气血喜温而恶寒,温通之法可增强气血循行,使瘀滞消散,火针不仅广泛用于冻结肩[17]、膝骨关节炎[18]等肢体经络疾病,对于五脏疾患也可起到显著疗效,如气血瘀阻所引起的胸闷胸痛、唇甲青紫,肝郁气滞所引起的胁痛腹痛、月经不调、痛经[19],肺气壅滞所致胸中膨满、咳嗽哮喘[20]等,均可用火针以行气开郁,活血散结。

火针补泻兼施,可削弱太过,补充不及,通行交互,如用于调节阴阳失衡所致上热下寒,可引热下行交通既济;各脏因虚而致气滞血瘀、痰浊水饮等虚实夹杂证,可标本兼治,祛邪补虚。

3 火针调理五脏以治疗失眠

3.1 温养心血,调补脾气

体弱久病之人脾胃多虚,气血化生乏源,营卫之气亦虚,夜间卫气不得入于阴,出现入睡困难、眠浅易醒,昼日卫行于阳时动力不足,则出现疲乏、倦怠、精神不振。

火针点刺心俞、脾俞,可引火热温补之力通过穴位渗达于脏腑经络,激发正气,温脾暖胃,中焦气机得以振奋,脾胃升降相因纳运正常,则气血化生充足,心神得养,夜能安寐。正如《红炉点雪》云:“虚证得火而壮者,犹如火破冰而气升,有温补热益之义也。”有研究显示,火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与常规针刺相比可明显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总体有效率[21]。

3.2 补肾暖阳,温养心神

肾阳内衰,心神失煦,亦发为不寐。《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提出阳气对精神和寤寐的重要性。患者常常表现为日间心神不宁、神疲蜷卧,夜晚入睡困难、眠浅易醒,伴有腰膝酸软,四末不温,夜尿清长等表现,此皆为肾阳不能温煦,心神失养表现。

火针点刺肾俞、命门,可补肾暖阳,温养心神。火针迅捷的温热刺激可激发机体阳气,促进经络气血循行,因此火针不但助眠,还可提高日间精力,减轻疲惫、乏力等不适症状,达到昼精夜寐的效果。正如近代医家章次公治疗失眠加入桂、附等一类温阳药[22],以温肾阳、养心气、潜精神,火针也同样有异曲同工之妙。

3.3 养心温胆,安神定志

《中藏经》云:“胆虚(寒)则恐畏,头眩不能独卧” “心虚则畏人,目暝欲眠,精神不倚,魂魄妄乱”。心主神志,胆主决断,若患者体质素虚,心胆不足,或因暴受惊恐,长期精神紧张,耗伤心胆之气所致,表现为眠浅,易惊醒,多梦魇,神志不安,惕惕易惊,心慌气短等。

火针点刺心俞、胆俞,可温胆养心,安神定志,鼓舞脏腑功能活动,振奋经络气血,以补心气、温胆阳,使心胆相安,神志安定则能有安然睡眠。已有麦粒灸心俞胆俞治疗心胆气虚型失眠的报道[23],其疗效显著,火针与麦粒灸均有热力渗透的优势,可予以参考。

3.4 引火归元,补而不滞

近代医家陈良夫认为:“心主一身之火,肾主一身之水。心与肾为对待之脏,心火欲其下降,肾水欲其上升,心肾相交,斯能安寐如常矣。”[24]肝肾阴虚,不能上救心火;心火亢盛,不能下温肾水,心肾不能交通既济,上热下寒,譬犹飞龙不能潜入海底,阳不入阴,而发为不寐。患者常常表现为入睡困难、心烦躁扰、潮热汗出、腰膝酸冷等表现。

火针点刺厥阴俞、心俞、肾俞、命门,可引火归元,补而不滞,疏通郁滞的气机,气散则心火得消;并且温热刺激与心火同气相求,以热引热,促热外散的同时还可将热引至命门,补充命门之火。火针点刺肾俞、命门穴可温补肾阳以助肾水上交于心,以救心火,火气下降,交通既济,阴阳平衡。此火针之效恰如交泰丸,火针点刺心俞似黄连可清心火以滋肾阴,点刺肾俞则似肉桂补肾暖水脏,二者相辅以助水火既济,阴平阳秘,以改善睡眠。已有临床研究显示,采用火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较普通针刺组可明显改善睡眠质量,减轻抑郁[25]。

3.5 疏肝解郁,安神助眠

情志失调引起肝失疏泄,气机壅遏不畅,内扰神魂而发为不寐。多见于成年女性,表现为思虑过度、心情抑郁、思维反复、入睡困难、多恶梦。

火针点刺肝俞、膈俞,可疏肝解郁、安神助眠。火针借助其温热和强刺激性促进气血流通,配合肝俞、膈俞共奏疏通经络、畅达情志、调和气血之功。研究表明,火针治疗产后抑郁症可明显降缓解抑郁焦虑情绪[26]。

3 “温通法”与“调神法”的灵活运用

贺普仁教授[27]认为:“火针无论病情寒热虚实、病灶轻重远近,无所不宜。火针不伤人,以壮人为法。”攻补兼施,可补虚羸、通经络、散郁结,调理五脏气血阴阳,可类似中药而辨证调理五脏。火针治疗不寐通、调、补兼顾,充分体现了贺普仁教授灵活运用火针的思路。周德安教授重视治病先治神的思想,特别是情绪、精神、思维活动异常者尤其重视从调神出发,安神定志,精于治疗失眠及情绪疾患。火针调五脏治疗不寐,与五脏调神理论密切结合,是周德安教授治病先治神思想的充分体现[28]。

临床应用中对于虚性不寐,应当注意控制火针的刺激量和使用频率,轻点穴位,频率不宜过多;对于气滞、血瘀等实证明显的不寐,可加大刺激量和刺激频率以消散郁滞,引热外泻为要。

4 验案举隅

患者,女,50岁。主因眠差3年,加重半月来诊。患者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平素操劳较多,3年前逐渐出现眠浅易醒、醒后难以复睡、早醒、多梦等症状,自行间断睡前服用艾司唑仑1 mg辅助睡眠。半月前因疲劳后出现症状加重,自述每夜似睡非睡,每日睡眠时间4小时左右,日间精神困倦、面色萎黄、乏力,时有头晕、心悸,纳差,二便尚可。舌淡苔白略腻,脉细。治疗选取心俞、脾俞、膈俞、足三里使用火针点刺,每周2次;配合毫针刺百会、神庭、四神聪、神门、内关、三阴交、中脘,每周3次。

治疗2周后,自诉睡眠质量提高,眠中觉醒减少,梦少,日间精力较前充沛。继续针刺治疗4周后,食欲改善,面色较前红润,睡眠较前深沉,已停服艾司唑仑。针刺治疗2月后,每晚可睡6~7小时,日间精力充沛。

按 患者以眠差来诊,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纳差,且日常劳累较多,观其症状体征,属于心脾气血两虚证。脾气亏虚气血化生乏源,营血虚滞,无以养心,神无所养,故夜间入睡困难、眠浅易醒,日间疲惫乏力。因其虚象为著,故选择火针温通法以激发正气、补益气血,治疗取心俞、脾俞、膈俞、足三里健脾养心,配合毫针刺百会、神庭、四神聪、神门、内关、三阴交等穴,共奏养心安神,健脾和胃之功。

猜你喜欢

心神心火火针
闻花香心神怡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吴嘉行
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进展
牛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猪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神奇的火针疗法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四) 摇头摆尾去心火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心神宁片中酸枣仁成分的质量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