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1号”猕猴桃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绿色防控要点
2023-01-02陈世芬程均欢
余 莉,柯 艳,肖 涛,陈世芬,杨 静,程均欢
(十堰市经济作物研究所,湖北 十堰 442000)
湖北十堰位于汉江流域、秦岭南麓,属北亚热带地区,海拔高87~2740 m,四季气候分明,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其中野生猕猴桃资源丰富,从十堰地区的野生猕猴桃中选育了金农、金魁等猕猴桃品种[1]。十堰发展猕猴桃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该地区也是公认的猕猴桃适生区[2]。
为促进十堰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筛选出早产、丰产、稳产的猕猴桃品种,湖北省十堰市经济作物研究所团队从武当山地区野生猕猴桃资源中选育出“武当1号”;该品种在2016年通过湖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为适宜在湖北省猕猴桃适生区种植推广(编号:鄂S-SV-AC-009-2015),并于2017年获得十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武当1号”猕猴桃品种已经辐射到十堰市茅箭区、张湾区、郧阳区、竹溪县等地。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制约因素,除品种和栽培区域以外,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控也是制约猕猴桃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武当1号”猕猴桃的品种性状和物候期,对其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绿色防控进行了总结,旨在为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示范园及品种概况
1.1 示范园概况
试验示范园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孙家湾村二组,园区为砂壤土,pH微酸性,肥力水平中等,地势较平坦。试验材料为2007年2月定植的“武当1号”猕猴桃2年生健壮实生苗,株行距为3 m×4 m,栽种密度55株/667 m2。架式为水平大棚钢架,单主干双主蔓树形。以试验园内的“武当1号”猕猴桃全部植株作为整体观察对象,测定其生物学性状、物候期及果实品质指标,并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试验。
1.2 品种特性
1.2.1 生物学性状
新枝嫩梢浅绿色,具有乳白色软而密的短绒毛;一年生枝浅褐色,表面光滑无毛,平均粗度0.71 cm。一年生枝芽眼裸露,无芽盖,体积中等,接触面较垂直,叶痕较浅,有髓,呈片状。单叶互生,阔卵形,平均叶长11.4~13.3 cm,叶宽11.9~13.34 cm。半革质,嫩叶浅绿色,叶顶端呈钝尖,叶表面具有稀少的细绒毛,叶背附着浅绿色的短茸毛。成年叶深绿色,具有光泽,表面主侧脉明显,较光滑,叶背面叶脉明显凸起,密被灰绿色的短茸毛,羽状脉,小脉网状,叶缘波状,近中部和先端部分具有较稀的短状齿,叶先端微凹,基部近心形相接。叶片厚度0.41~0.45 mm,平均0.43 mm,叶柄肉质,平均7.1~8.4 cm,叶柄阳面呈浅红色,阴面浅绿色。多为单花,一般着生在结果枝的2~5节,花白色,较小,花径平均2.54~3.23 cm,萼片6~7片,浅绿色,呈匙形,基部合生连接,花瓣5枚,呈倒卵形;花丝白色,花药橙黄色,花柱白色斜生,平均每朵约25个花柱,花柄较短,平均长3.35~4.65 cm。
1.2.2 果实品质表现
果实呈长椭圆形,大小均匀,果形端正整齐,果皮较薄,果面绿褐色或浅褐色,光滑无毛;平均单果重60~85 g,最大单果重102.5 g,外形尺寸6.43 cm × 4.35 cm × 4.11 cm,扁平率0.945。果顶微尖凸,果肩较圆,果实花萼环表现明显,萼片宿存情况明显,果柄中等,平均长4.64 cm,粗0.26 cm,果柄比率0.77。果实成熟后,果皮不易剥离,呈绿褐色或浅褐色,果肉浅绿色或浅黄色,果心较小,平均1.21 cm,呈白色,果心横截面呈椭圆型,有明显的放射状,果实具有浓郁的果香味,肉质细腻,酸甜可口。
1.2.3 物候期
果树物候期受到气候、海拔高度的影响,不同海拔、不同年份的物候期有所变化。在十堰“武当1号”适栽区(海拔600 m以下),正常年份3月上旬开始萌芽,3月下旬展叶现蕾,4月下旬开花,5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果实发育期,8月下旬果实成熟,果实发育期约115 d,12月上旬开始落叶。
单株一年抽梢2~3次,新梢3月中旬开始生长,5月中旬停止生长,4月下旬出现第一次迅速生长期;二次梢于5月中下旬开始生长,7月中下旬停止生长,6月底出现第二次生长高峰;三次梢于7月底开始生长,9月初停止生长,但抽生数量和生长长度明显低于一次梢和二次梢。
2 栽培管理技术
2.1 地块选择与果枝修剪
“武当1号”猕猴桃在十堰地区适应性较好,适宜土质疏松、灌溉水源方便、排水良好、微酸或中性土壤的地块栽培。海拔100~1200 m的山坡、丘陵、平地上都能正常生长[3]。平地适宜株行距为3 m × 4 m,建园可采用水平大棚架,山区和丘陵地带种植时以T型架为宜。适宜授粉树品种为“武当雄0304”,栽培时按6~8∶1配置。注意合理负载,疏花疏果,一般短果枝留果1个、中果枝留果2~3个、长果枝留果3~5个。夏季注意除萌、抹芽和摘心,冬季修剪时,长枝留10~12个芽,中枝留6~10个芽,短枝留3~5个芽。8月下旬果实在可溶性固形物达6.5%以上时采收。
2.2 平衡施肥与降温补水
全年施肥3次,2月底至3月初施萌芽肥,萌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成年树每株可施尿素约0.4 kg、氯化钾约0.3 kg,幼树则应减少用量;谢花后施用壮果肥,壮果肥以氮磷钾平衡的复合肥为主,每株施尿素0.5 kg、氯化钾0.25 kg、磷肥0.5 kg,同时可配合施用人畜粪水等有机肥;采果后施用基肥,基肥可结合整地、抽槽或挖沟深施,一般每株施有机肥40~50 kg、磷肥1 kg。在萌芽期、开花期、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要保证水分供应,夏季高温时应及时浇水,雨季要注意及时排涝。
3 病虫害绿色防控要点
“武当1号”在十堰地区适应性强、病虫害较少。病害方面有软腐病、炭疽病、褐斑病,虫害危害较大的主要有介壳虫、天牛等。采取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进行绿色防控,能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4]。
3.1 物理防治
猕猴桃生长期加强果园水肥管理,重视基肥的施用,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春夏季及时摘心、绑蔓,疏除过密枝,改善园区通风透光条件;冬季彻底清园,并清扫落叶、落果,剪除病枝、弱枝,减少园区病菌载体;有条件时可对幼果进行套袋以减少果实病虫害并防止日灼、鸟害,同时也能提高果实商品性。在采收、运输中尽量轻拿轻放,避免果实碰伤;果实需进冷库长期储藏时,应先预冷后进行低温气调储藏。
冬季剪除带虫卵的枝条,加强果园田间管理,促进果树枝条健壮生长,恢复和增强树势。在树盘周围采用农作物秸秆、锯末覆盖、行间果园生草等方式保持土壤水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猕猴桃树体抗逆性[5]。采取物理防治如安装黄板、杀虫灯、糖醋液等多种措施进行绿色防控,也能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介壳虫的雄虫化蛹期、雌虫产卵期,可人工清除枝条表面虫体;另外,还可培养并利用害虫天敌如红点唇瓢虫、日本方头甲等益虫。
3.2 化学防治
冬季修剪后、萌芽前采用清园剂清园,可喷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谢花后2周至果实膨大期是病害高发期,可喷施波尔多液、35%苯甲·咪鲜胺水乳剂500~75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广谱性低毒杀菌剂进行病害预防。果实进冷库储藏前,可在采收或入库前用消毒剂浸果处理。
在果树冬季休眠期至萌芽前喷5%柴油乳剂、95%溶敌机油乳剂50倍液、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可有效杀灭大部分虫卵。5月下旬至7月中旬果实膨生长发育期,可选择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2.5%氰戊·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38%吡虫·噻嗪酮悬浮剂1 5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000倍液杀虫剂进全树喷施,能有效控制介壳虫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