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生猪产销价格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3-01-02曾广伟

河南畜牧兽医 2022年9期
关键词:猪瘟猪肉养殖场

曾广伟

(河南省发改委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局,河南 郑州 450018)

目前,我省生猪、猪肉价格持续走低,生产成本在饲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上涨的拉动下明显提升,生猪养殖盈利状况前期好转,但在猪周期、环保禁养、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等叠加影响之下,生猪养殖户数和生猪存栏量明显下降,预测前三季度生猪整体供应充足,肉价将继续下滑,形成新的“猪周期”,影响生猪生产高质量发展。为此笔者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确保河南生猪生产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河南是全国生猪养殖大省,常年养殖量占全国的1/10,拥有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58个,是全国重要的生猪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河南生猪生产形势不仅事关河南,更关乎全国。因此近年来,河南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猪稳产保供的决策部署,坚决扛起生猪生产大省的责任,一手抓稳产保供,一手抓转型升级,生猪产业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

1 当前生猪市场供需情况及未来趋势研判

1.1 生猪供需形势逆转,市场供过于求

近年来,受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市场供应明显增加,但市场需求相对低迷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国内生猪供需形势由去年初供需紧张逆转为供过于求,河南生猪价格和全国一样持续下跌。一是生猪产能持续增加。据调查,我省生猪生产已基本恢复到常年水平,去年下半年全省共出栏生猪2 966 万头,同比增长49.8%,与去年同期相比持平;今年来,全省生猪、能繁母猪存栏分别为4 250 万头、402万头,分别恢复至上年的97%、91%。二是猪肉进口居于高位。去年国内猪肉进口量573万吨,创历史新高。今年2月份,全国进口39万吨、较去年下降14.2%,但去年10月份以来累计进口量380 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持平,预计今年进口量仍将缩减。三是猪肉消费恢复缓慢。受肉类需求转移、居民消费固化、新冠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猪肉消费恢复慢于预期。春节后,受生产惯性增长影响,河南生猪出栏偏多,加上春节后消费淡季猪肉需求下降,猪肉供应呈现阶段性过剩。生猪市场需求整体低迷,难以支撑生猪价格有效上升。四是生猪、猪肉价格持续下跌。目前,受供应增加和消费季节性减少双重因素叠加影响,生猪价格持续下滑,价格处于2020年以来的低位,养殖企业陷入严重亏损。监测数据显示,本轮猪周期生猪价格在2月1 日出现高点每千克14.98 元后持续下跌。截至3 月9日,最低降至每千克12.08元,较年初高点下降19.35%。

1.2 养殖成本收益水平欠佳,行业经营困难

一是养殖户亏损严重。去年,生猪养殖成本虽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猪价持续下行速度更快,养殖利润空间受到明显挤压,1月至今养殖场(户)全面陷入亏损,3月份出栏生猪每头平均亏损226.84 元。2 月25 日猪粮比价已跌至4.54∶1。据调查,精饲料费、仔畜费和人工费分别占成本的46.21%、37.78%和11.52%,仔畜费下降是拉动生猪养殖成本走低的首要因素。受非洲猪瘟、环保限禁养、猪周期下行等因素影响,前几年我省仔猪供应紧张、价格飞涨,达到每千克200元。但去年以来随生猪产能的持续恢复、叠加近期生猪价格不断下探的影响,仔猪市场供应过饱和、价格断崖式下跌,已跌至每千克13 元左右,市场交易清淡。二是饲料成本持续高位。去年以来,我省小麦、玉米等粮食价格不断走高,推动精饲料费用不断上涨。3月4日监测,我省小麦及本地新玉米价格分别为每千克3.04元、2.72元,较年初分别上涨10.14%和8.33%。饲用玉米对品质要求较高,养殖户购入价格为每千克2.84元。由于前期玉米小麦市场价格倒挂,饲料加工企业基本采用小麦、稻谷等替代玉米生产育肥猪饲料,但调查发现,近半数养殖户依旧使用玉米作为主要饲料,叠加豆粕价格不断走高的共同影响,精饲料成本持续走高。

1.3 价格存下行压力,拐点尚不明朗

一是生猪养殖仍处于去产能期。调研中,养殖企业反映,去年7 月份起各地出现加速淘汰能繁母猪情况;饲料企业反映,去年9 月上旬各地“开口料”销售量仍在增加;去年6月中下旬育肥猪饲料销售出现下降苗头、8月份销售量下降明显。以此判断,全省能繁母猪出现减少趋势,仔猪数量及存栏量仍惯性增加,大猪数量呈减少趋势。中小养殖户养殖虽然养殖意愿不强烈,但生猪产能的消化仍存在一个过程。目前,在全国整体产大于需的市场格局下,河南作为传统生猪调出大省,生猪产销调运、供需平衡节点到来尚需时日。二是猪肉需求整体低迷。需求转移、消费固化、疫情影响是当前制约猪肉消费恢复的主要因素,生猪市场需求整体低迷,难以支撑生猪价格有效回升。三是收储难改供需形势。全国各地虽已陆续启动地方猪肉收储,但储量相对过剩产能仍然较小,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国内猪肉供大于求的形势,猪价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是本轮收储或将拉长猪周期波动时间。鉴于当前市场供求状况,结合价格成本曲线和走访调研中了解到的各方信息,笔者认为当前猪肉价格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本轮猪价下行周期尚未探底。综合判断,预计本轮猪周期价格拐点将会出现在今年第三季度前后。但若亏损超出预期,或突发大的动物疫情如非洲猪瘟等,市场或加速淘汰进程或数量急剧减少,届时价格拐点有可能提前到来。

1.4 市场需求疲软,“猪周期”仍处于低位阶段

一是猪粮比价连续两次进入过度下跌预警区间。据省发改委监测,截至1月17日,全省平均猪粮比价已连续3 w处于5∶1~6∶1区间,进入下跌二级预警区间。第2次截至2月25日,全省平均猪粮比价为4.54∶1,已连续3 w低于5∶1,进入我省设定的价格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有关部门将按程序启动猪肉临时储备收储工作,促进生猪市场平稳运行。建议有关屠宰企业、肉类食品加工企业等抓住有利时机,及时补库,增加商业储备;生猪养殖场(户)科学安排生产经营决策,将生猪产能保持在合理水平。二是市场需求持续疲软,供应充足。猪粮比价虽然进入下跌一级预警区间,有关部门启动猪肉临时储备收储工作,但目前看对市场提振作用并不明显,难以对生猪市场行情形成支撑,毕竟供需基本面才是决定价格的根本因素。三是根据猪周期时长计算,目前“猪周期”仍处于下行阶段。去年以来,河南猪价进入下滑周期,本轮猪周期出现跌幅大及频率快的特征,去年猪价累计跌幅达58%。养殖场由盈转亏,从而引起养殖场主动去产能及加速能繁母猪群体结构优化。预测二季度供应整体仍宽松,叠加其处于消费淡季,猪价或为年内最低点。当前各养殖场要做好应对行业低迷寒冬期准备,主要从三方面应对:稳定大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和严抓内部管理;积极准备资金度过寒冬期。四是下跌趋势还会延续一段时间。预测3至4月份,河南猪价将跌至每千克12 元左右的谷底,养殖亏损程度进一步加大。建议养殖场(户)能够紧盯市场、控制成本、防好疫病、踏准节奏,挺过近期生猪生产经营困难阶段。

1.5 饲料成本高企,加剧养殖利润亏损

一是饲料价格持续上涨,生猪供过于求矛盾突出。去年以来,河南生猪持续量价齐跌而饲料价格一路上涨,主要原因是生猪产销仍处于此轮猪周期的底部,供过于求的矛盾较为突出,而饲料业受大豆、玉米等大宗商品原料涨价的推动价格上涨,让生猪养殖环节更是压力重重。二是饲料原料价格走高,导致养殖成本持续增加。据调查,在我省生猪养殖成本中,饲料占比最大,约56%~80%。作为在生猪饲料中最大宗的植物蛋白原料,豆粕需求量极大。由于近期俄乌冲突持续推动美豆大幅上涨,豆粕价格大幅飙升。截至2月11日收盘,近期大商所豆粕主力期货合约价格最高已涨至3 903 元/t,自1 月19 日来已累计上涨25.06%,创近年来新高。饲料原料上涨叠加人工、水电、天然气、燃料油、运费等成本攀升,多家饲料企业为保证产品质量拉高饲料价格。三是饲料价格多轮上调,养殖利润亏损加剧。近年来,饲料价格已经历多轮上调,近段时间豆粕价格大幅上涨,毫无疑问带动生猪饲料成品料价格进一步走高,最终传导至下游养殖成本的增加。目前养殖利润亏损已扩大至240元/头,如果后期豆粕价格居高不下,同时其他饲料原料价格同样高位运行,将进一步加剧猪企经营窘境。

2 生猪生产和市场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调查显示,近年来河南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取得较大成绩,但行业大而不强,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持续上涨,生猪养殖成本增加,疫病防治水平低下,猪周期频繁,生猪生产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等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2.1 资金严重短缺,融资难成为养殖业发展瓶颈

近年来,国内发生非洲猪瘟后,生猪养殖企业、场、户出现了产能持续下滑和经营困难等问题,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紧张,部分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出现抽贷、停贷、限贷等情况。而养殖业的高风险性又导致金融部门慎贷,融资难成为制约部分养殖场(户)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生猪价格持续下滑,银行不愿为养殖场(户)提供贷款,是抑制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2 有关政策制约,养殖用地问题越来越突出

由于基本农田保护和禁养区划分等政策方面的影响,生猪产业养殖用地问题越来越突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养殖场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加上近年来加大生态环境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力度,对环保、疫病防控要求越来越高,部分养殖场(户)因在沿黄保护区内,短时间内难以重新选址、审批,不得不弃养。环保政策对畜禽养殖要求提高,每出栏1头生猪环保增加养殖成本50元以上,出现生猪养殖土地匹配难、粪污资源化利用难。按照现行规定,每亩耕地目前消纳5头生猪的粪污量,生猪养殖场普遍存在着消纳土地不足问题。

2.3 “非洲猪瘟”疫情暴发,导致生猪生产跌至谷底

近年来,疫情零星散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养殖场(户)的补栏积极性,预计短期内非洲猪瘟仍将常态化存在,而且尚无有效的疫苗,对抗非洲猪瘟只能靠预防。受疫情和供大于求影响,猪价迅速跌至谷底,养殖场(户)纷纷抛售,经纪人和部分肉类企业趁机压价收购,养殖场(户)损失惨重,苦不堪言。虽然目前我省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猪价有所回升,但是养殖场(户)却在重重打击下补栏信心普遍不足,不敢养、不能养、养不起的情况普遍存在。小散户由于经济实力不足,加之环保设施跟不上、排放不达标,被关停并转,而规模养殖场也面临金融机构断贷、催款、限贷的压力,同时也担心生物安全问题,因此大多数养殖场(户)没有扩养的信心和能力。同时在调研中调查户反映,在“非洲猪瘟”尚无有效疫苗上市前,为避免风险,不准备增加存栏。

2.4 禁止向大区外调运,生猪和猪肉流通受限

去年,有关部委印发实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工作方案(试行)》规定,自去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开展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工作,除种猪、仔猪以及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无疫区、无疫小区生猪外,原则上其他生猪不向大区外调运。猪肉市场供应将向“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转变,而河南现代冷鲜肉品流通和配送体系尚不完善,除极少数实力雄厚的养殖企业外,绝大多数养殖场(户)并没有“运肉”的经济基础,政策实施将对河南生猪生产和市场运行带来较大挑战。

2.5 饲料替代逐步进行,猪粮比价取值尚需规范

近年来,有关部门出台《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中明文规定,猪粮比价采用国家监测统计的每周生猪出场价格与全国主要批发市场二等玉米平均批发价格的比值。有关部门在监测猪粮比价信息中,玉米价格实为到户价格(即成本价格)、明显高于市场批发价格,其中运输、装卸等成本费用较难剥离,由此造成监测猪粮比价偏低。同时,以玉米为基准的猪粮比价在小麦大量替代的情况下,对市场反映有较大失真。通过调研反馈,保守计算,约有超过50%的生猪产能实现了饲用玉米的小麦替代,现有猪粮比价对市场情况反映准确性存在一定差距。

2.6 “猪周期”频率加速,制约生猪生产发展

2018年初,河南“猪周期”进入全面下行阶段,生猪养殖持续亏损。养殖户为减少损失,纷纷加速淘汰能繁母猪,减少仔猪补栏,主动降低产能以规避风险。前年,由于受非洲猪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生猪和猪肉价格持续攀升。但从去年1 月份开始,生猪、猪肉价格持续回落,到今年3月全省生猪、猪肉均价降至去年以来新低,每千克为12.08元和23.70元,个别地方猪肉每千克最低价格仅为18 元。近期,猪肉价格有所回升,但仍处于历史低位,形成新的“猪周期”。

2.7 环保压力持续增大,养殖业生产受挫

近年来,由于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迅速增强,各地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好乡村,提出养殖业“三进三退”号召,即引导养殖户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场、进入合作社、进入市场循环,发展绿色养殖业,实现清洁生产。此举虽然有效解决了广大农村中小型养殖场(户)畜禽粪污问题,极大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但是对于习惯在自家庭院搞养殖的传统小型养殖户来说,这个政策也就意味着养殖生涯的终止,因为普通小散户没有经济能力在划定的适养区重新建设猪舍并引进昂贵的饲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备恢复养殖。

2.8 生猪产销失衡,消费量持续下滑

据调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副食产品的多样化,猪肉已不是人们餐桌上的必需品,不少人选择牛羊肉、水产品和禽类作为猪肉食品的替代;另一方面是近几年瘦肉精、病死猪肉等猪肉制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消费者对猪肉生产安全产生疑虑。近年来,全国肉类人均消费总量显著增加,但猪肉消费量占比却持续下滑。

2.9 禽类养殖迅速恢复,拉动养殖产能过剩

猪瘟发生以来,禽类对于生猪产生了明显的替代。这一替代,不单单是消费领域的替代,还有养殖领域的替代。如果生猪养殖能够迅速恢复,而禽类生产继续增长,就容易产生整体养殖产能过剩,否则就是送走“猪周期”,迎来“禽周期”,如果不提前做好规划,未来禽类养殖将受到极大冲击,要警惕肉类产能大幅增长带来的风险。

2.10 生猪市场信息匮乏,科学合理生产困难

一是河南生猪生产长期以来一直以分散饲养为主,规模化程度低。二是目前农户散养生猪相对比较粗放,极易造成生猪生产大幅下降。三是信息服务滞后。有相当一部分生猪养殖场(户)通过中间商、猪贩子获取生猪市场信息,信息渠道单一,信息服务滞后,或凭个人经验对生猪市场做出比较简单的判断分析,难以进行科学合理生产。当“小生产”面对“大市场”时,很容易因生猪市场信息不对称而决策失误,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四是生猪产业化程度比较低,从众心理很强,容易出现一哄而上或一哄而下,造成生猪生产的大幅震荡。

3 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对策与建议

“民以食为天,猪粮安天下”,生猪是饲养业的龙头,猪肉又占肉类市场较大比重,因此稳定生猪生产、价格对于稳定其他肉类品种及市场价格至关重要。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市场监测频次,制定防范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节日期间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影响市场稳定和保供稳价。

3.1 抓好责任落实,建议实施生猪复产调度制度

各地要进一步抓好责任落实,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实施生猪复产月调度制度,按照时间节点扎实推进。要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实,加强对政策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用地、环保、财政、金融、交通运输、储备政策执行到位,落实到场到户。要切实抓好新建生猪产业项目,全覆盖建立联络员制度,及时调度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推动项目尽快建成达产。

3.2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解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建议在国家层面协调金融机构加快推进多种抵押方式贷款,将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生猪活体纳入可接受押品目录,探索将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纳入抵押贷款范围;对养殖场(户)要开启应急绿色通道,简化养殖场用于生猪养殖、场内升级改造的贷款流程,降低贷款利息。目前制定的贷款、扶持等政策,门槛过高、宣传不力、执行不到位,加之养殖场(户)本身顾虑等原因,很多政策并没有落到实处。养殖场(户)强烈要求得到无息或低息贷款以尽快恢复生产。

3.3 推进产业革新,开展区域外调猪肉商品转换

当前,非洲猪瘟仍在全国蔓延,生猪调运检疫成本、运输成本都有大幅提升,且生猪限运将成为新的常态。可以推断,因其传播途径多元、潜伏地域难测、防治防疫困难以及难以根除的特点,非洲猪瘟在我国境内还将长期存在。为适应全国生猪限运的新常态,建议全国生猪养殖、输出大省尽快转变生产思维模式,推进产业革新。现行的跨省禁运政策不符合实际,建议国家尽快改革跨省禁运政策,将“区域调猪”转向“区域调肉”是解决生猪产能过剩的一大途径。在生猪产区就近建立屠宰加工企业、向外输出猪肉加工制品将是大势所趋。

3.4 加强质量监管监控,保障生猪产品质量安全

要加强生猪和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监控,推进屠宰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生猪和产品质量安全。严格实行“谁发证、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生产、谁负责”的制度,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相关部门主管责任、从业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构建完善从生猪养殖、运输、屠宰到生猪产品市场销售全环节、全链条、全流程质量安全闭环监管长效机制。要推进屠宰行业“优布局”“改模式”“标准化”“建冷链”“减数量”,全面推进屠宰环节转型升级。

3.5 建议采取股份合作,加快生猪产业链整合

建议采取股份合作等方式,引导中小养殖场(户)进行合并,提高生猪养殖组织性、计划性,逐步发展生猪订单生产,烫平市场价格波动。促进大型养殖场与屠宰加工企业的合作,让其形成合力,提升全行业抗风险能力,同时适度增强养殖环节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3.6 稳定养殖户信心,探索建立生猪保险体系

当前,部分省市已开始生猪价格保险试点,在灾害、疾病或猪价过低时确保养殖场(户)最低效益,以此稳定养殖户信心,确保生猪产销均衡供应。督促指导各商业保险公司对能繁母猪、育肥猪能保尽保,加快保险理赔审批速度,降低养殖风险。河南作为全国生猪主产区,建立生猪保险体系有一定的必要性。

3.7 出台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目前养殖场(户)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防疫问题;二是环保问题;三是屠宰加工企业压价问题。河南是生猪养殖大省,建议政府把发展生猪生产作为河南发展农村经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尤其是从资金、环保设施、搬迁场地等方面给予扶持,加大补贴力度,促进生猪生产平稳有序发展。

3.8 加速疫苗研制,强化非洲猪瘟等疫病防控

持续加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建议国家加速疫苗研制上市进程。各地要加强疫病防控,加强检疫、调运、屠宰等环节监管,扎实推进分区防控,统筹推进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生猪疫病防控机制,做好生猪疫病培训和防疫工作,加大疫病防治资金投入,确保生猪生产安全,为养殖场(户)解除后顾之忧。

3.9 建立生猪生产核心区,持续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综合考虑地理环境、生态容量、发展传统、产业融合等因素,建议国家建立河南生猪生产核心区。制定科学的产业长期发展规划,探索建立生猪生产核心区生态循环补偿机制。参照粮食收储制度,加强财政保障、保险支持力度,建立完善常态有效的生猪活体储备和猪肉收储制度。建立动态调整的玉米、豆粕等饲用物资临储机制,防止饲料价格剧烈波动,保障养殖业长期健康有序发展。

3.10 防止猪粮比价失真,规范猪粮比价发布制度

针对猪粮比价失真问题,建议国家:一是在各省重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每周监测二等玉米批发价格;二是将现有监测的玉米批发价格等级改为二等,重新设立监测标准;三是以监测的玉米到户价格为基准,每月提取数家粮点的玉米批发价格、计算当月应扣除的运费、装卸费系数,计算出全国全省玉米平均批发价格。同时,从稳定生猪生产、维护生猪养殖户利益出发,建议国家将“粮”的定义更改为生猪饲养玉米成本价格。

3.11 实行销区财政对产区补贴,加快出台养殖补偿方案

建议国家加快出台生猪养殖补偿方案,推进生猪销区财政对生猪产区财政进行补贴,平衡产销区利益,提高产区生猪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大型养殖场要转变生猪发展方式,包括密集式的工厂化饲养、生猪品种的改良、饲料加工工艺的改变、养猪设备和环境的改变等,走规模化、标准化道路。养殖散户可以提供场地,与大型养殖企业合作,统一采用技术、品种和销售体系,最大限度减少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

3.12 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合理引导养殖规模预期

一是加强监测。发改、农业、统计等部门进一步加强生猪价格的监测频次,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做好预警预测预报。二是强化预警。持续跟踪监测生猪和能繁母猪月度存栏信息,加强信息发布,引导养殖场(户)在市场供应宽松时期顺势出栏肥猪、不压栏。三是支持鼓励。当前生猪养殖处于高成本、低价格、低回报的一高两低状态,因供需失衡,政府对生猪养殖、养殖户进入也应以支持鼓励为主。四是监督监管。建议国家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启动监督和监管职能,严厉打击压价收购、谋取暴利行为,既保护生猪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信心,又保持市场发展的合理运行,做到保供稳价。五是加强调控。要紧盯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严格落实省负总责要求,适时研究出台临时补贴救助措施,加强与冻猪肉储备调节政策协同,形成调控合力。六是把握节点。及时发出预测预报预警,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合理引导养殖规模和数量,降低猪周期对养殖场(户)带来的损失,推动构建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猪瘟猪肉养殖场
规模养殖场防疫现状及对策
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
猪养殖场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猪肉将降到白菜价
下半年猪肉进口速度或将放缓
猪肉价格“落地”后怎么走?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动力减弱
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粪污第三方治理意愿研究
——基于江西省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