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环境下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探究

2023-01-02许远军

电视技术 2022年10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虚拟现实广播

许远军

(河南广播电视台,河南 郑州 450003)

0 引 言

在数字化环境下,信息传播渠道日渐拓宽,信息种类更加多样化。数字化既为广播电视节目带来发展契机,也使其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为克服困难,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相关主体急需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优化广电节目制作,通过相关技术各项优势的发挥,对节目制作流程实现再造及优化,使所呈现出的节目更具技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使节目内容更佳,进一步增强对观众的吸引力,增强广播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1 数字化概念介绍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领域的数字化,主要指的是用数字形式传送信息。在传送期间,信息会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数字处理方式存储及传输影像资料。在数字化技术支持下,广播电视资讯能被转化成数字化资料,经过压缩处理之后,方便、快捷、安全地在特定的数字存储设备中存储,后续需要使用时可随时调用。此外,还可借助多种新型通信媒介包括光纤、数字电视以及卫星等,达到信息传播目的。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越来越追求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使信息传递更加可靠,保证信息传递质量,并借助技术优势增强媒体传播能力,实现跨媒介资料传播,在更广范围内更便捷地传输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类型资料。基于数字化技术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处理,可基本上不受限制地实现节目内容复制,还能突破时空局限,调整、修正节目内容,并且节目存储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方便性。具体来说,在数字化相关技术支持下,实现影音资料的数字化处理,可促进广播电视节目整体质量更优。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使资料传递突破传统单一渠道局限,开拓更多信息传递路径,并且不同路径下的信息传递能够交叉互动,多元化的传输端口所呈现出的作用、效果具有一定差异性,由此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可估量。而在此背景下,传统传播媒介不再具有清晰界限。

2 数字化发展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影响

在数字化背景下,数字技术的应用范围日渐扩大,应用程度不断加深,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也开始越来越明显地受到数字技术的影响。

首先,将数字技术引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环节,可借助技术优势突破时空局限,促进节目制作水平提升,并可使节目制作人员学习更多先进技术知识,增强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助力节目制作创新。

其次,广播电视节目体现出突出的时效性特征,相关制作人员为保证制作质量,要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并确保新闻资料的完整、有效,由此才可更有力地吸引受众关注。此外,广播电视节目必须体现出真实性,因此要求摄影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对新闻现场进行真实、全面的还原,既不可虚假报道,也要尽量规避以偏概全。要实现上述目标,数字化技术都能够提供支持。

最后,在融入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开展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工作,可满足多人共同工作的需求,确保所传递的新闻报道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可靠性。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虚拟制作团队逐渐出现。该团队能够支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可更高效地制作大量新闻报道。另外,数字技术的应用还催生大量新型互联网平台,这些平台中有很多专业技术者。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可结合相关网络平台优势加速新闻传播,助力当地媒体运营。在网络日渐普及的背景下,每个网络用户都可在网络平台发表自己拍摄的视频,并配合文字、图片等描述。我国当前已然步入自媒体时代,每一个人都能够充当信息传播者,受众也对新闻提出了更高的时效性要求,因此,必须借助数字化技术,在技术赋能下采取一系列科学措施,增强新闻事件报道力度,加深报道深度[1]。

3 在数字化环境下创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路径

3.1 合理应用数字编辑技术

所谓数字编辑技术,指的是在网络通信以及计算机等的应用下,广泛收集所需文字、音频及图像等信息,在大量有价值信息的支持下,促使选题、策划、校对、审核以及稿件资料组织等工作更高效、顺利地开展。科学应用数字编辑技术,可有效优化广播电视节目审定、采编等工作,使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体现出数字化以及网络化等特征,在技术赋能下促进节目制作效率以及质量等的提升。

随着数字化相关技术更加成熟与完善,数字编辑技术开始更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领域。通过分析我国广播电视节目发展现状可以发现,不论是县域广播电视台还是各大省市卫视亦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都广泛应用了非线性编辑系统。此系统能使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拥有可靠的基础和技术支撑[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环节引入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保证信息采集更加高效,质量更高。非线性编辑系统主要具有以下优势。

(1)以往在制作广播电视节目期间,主要形式为录像带方式,为了提升节目效果,往往要持续“翻版”,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播电视信号质量。为了促进信号质量提升,很多媒体制作人迫不得已地更改很多价值高、有创意的艺术构思。引入非线性编辑系统,即便展开多次重复的编辑,也不会影响信号质量,促进了节目制作内容在强大的技术支持下更高质量、高价值的表达,助力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质量及水平的提升。

(2)以往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涉及很多机械劳动,而这些劳动存在一定重复性,不仅增加工作者的压力和工作量,还严重影响播出的时效性。引入非线性编辑系统后,可利用计算机存储大量节目素材,在节目制作期间根据需求随时从硬盘当中调用,还能支持逐帧查找,使得编辑效率更高、处理质量更优。系统当中预设了大量多元特技效果,应用这些效果,能使节目有更多元、更丰富的表现手段,显著增强节目呈现效果。

(3)引入非线性编辑系统,还有助于控制节目制作成本。非线性编辑系统体现出显著的集成性特征,基于该系统进行节目后期制作,可减少其他多种设备设施的应用,从而减少应用相关设施所产生的成本,能够在切实提升节目制作整体质量及水平的同时控制制作成本[3]。

3.2 合理应用数字多媒体技术

在新时代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环节,数字多媒体技术有着广泛应用,并发挥着突出作用。数字多媒体技术可面向图像、数据以及文字等差异化的多媒体信息,实现综合化管理和处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环节引入数字多媒体技术,可促进制作效果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可营造优良的节目录制环境。基于数字多媒体技术进行节目录制,可在计算机支持下对分镜头进出点实现方便、高效的设置,同步对相应进出点实现便捷采集,促进节目录制效率提升,优化录制质量。此外还能灵活调整并修改多个镜头。

(2)引入数字多媒体技术,可使所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具有更强的特效渲染效果。比如基于数字多媒体技术进行节目的片头、结尾及标题等的制作,可使相应环节具有更高特效渲染水平。

(3)节目制作环节科学引入数字多媒体技术,并与其他多种技术(如多声道传输、数字信息传输、图文电视等相关技术)实现联合应用,可使广播电视节目更具丰富性以及多样性。

3.3 引入虚拟现实技术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开始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环节,主要有VR技术以及3D高清虚拟技术等。从本质上讲,虚拟现实技术其实就是计算机仿真系统,利用相关技术并借助计算机设备可创设极其逼真的虚拟现实环境。当用户置身于所创设的虚拟环境内部,可经差异化的传感通道如触觉、听觉、视觉等,促进用户与虚拟环境实现双向交互,从而使用户得到全新的体验。

广电节目制作中,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赋能,衍生出的虚拟演播室技术使节目制作产生质的飞跃。基于虚拟演播室进行节目制作工作,需基于拍摄所得真实场景资料,借助计算机构建虚拟的三维场景,根据相应场景合理优化节目呈现效果。此技术可高效地引入节目前期制作环节,如在制作体育竞赛节目过程中,就可借助虚拟演播室技术呈现三维的动态画面,由此使观众从多个视角全方位地了解比赛状况,优化观众的观看体验。又如,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制作纪录片,可显著提升制作水平。以往制作纪录片经常受到技术局限,制作方式以及制作理念均非常单一,使得纪录片所呈现出的内容比较枯燥,不利于激发受众的观看兴趣。而通过引入虚拟现实技术,以此为基础创新纪录片的制作形式及方法,树立先进的制作理念,可显著增强纪录片的感染力。

3.4 引入运动追踪技术

运动追踪技术以往在影视后期合成环节广泛应用,在技术以及媒体领域不断发展过程中,此技术进一步扩大了应用范围。运动追踪技术可针对素材当中的单独点实现动态追踪,引导目标层始终围绕相应点的运动而运动。运动追踪期间,会有多项因素干扰画面质量,如噪点、前景阻塞等。为尽量规避相关影响因素,提升画面整体稳定性,就要关注在导入期间优化选择视频参数。实际运动追踪中,要在考虑图像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科学选择制作技术。比如,若图像具有较高清晰度,分布也非常均匀,此时可采取自动追踪,随后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地进行手动调整;若图片比较模糊,缺乏鲜明特征,并有噪点,需采取手动追踪措施[4]。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者会在补充以及修饰追踪层的画面时采用运动追踪技术,其在数字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5 以PC平台为基础展开后期制作

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多个领域都广泛应用了计算机。计算机在基于数字化技术进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编辑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帮助节目后期制作人员降低任务强度,减少工作量。

3.6 应用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同步作业技术

同步作业技术,本质是一种工作方式,具有整合性特征,可以保证节目设计以及制作流程具有同步性。广电节目制作期间引入同步作业技术,在节目构思环节就要基于销售、创作、包装、编辑、宣传、市场等多方面需求进行统一的规划,使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该技术引入目的是最大程度缩减节目生产周期,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全部工作。在数字化环境下基于同步作业技术展开广电节目制作,可通过技术引入改进传统生产流程,通过重新组建及编排,使节目制作链条能够通过网络途径同步进行,将多项工作引入其他的广电产业内,实现多流程、多环节共同推进,同步制作节目内容。

基于数字化环境带来的诸多优势,媒体产业能够预先掌握产能需求,基于相应需求重新优化编排,精心选择效率最高的生产方式,同步开展多项生产行为[5-6]。如广播电视媒体要制作一档戏剧节目,在传统工作方式下,需要先进行策划,随后拍摄,进而编辑,最后是播放,这种工作流程体现出单线性特征,弹性不足,对外界因素变化的应对能力也有所欠缺。一旦生产期间出现场景条件变化、天气环境恶劣、演员档期冲突等干扰因素,将不得不调整原制作行程。而引入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同步作业形式,可通过数字化方式使策划、编辑、拍摄、播出等作业同步进行。完成上述工作后,利用数字化技术重新选择或者是组装相关元素,就能确定最佳方案,保证多部门能够共同落实工作,在同一时间完成不同的任务,由此缩减节目生产周期,弥补节目资源有限等缺陷。

4 结 语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应用数字化技术,可使节目制作效果显著提升,突破传统节目制作及传播的时空局限,使节目呈现以及信息传递更具准确性、及时性、丰富性、多元性。未来,数字化是一大重要发展趋势,广电节目制作必须体现出数字化,并同步呈现综合性,积极应用运动追踪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字编辑技术以及数字多媒体技术等,在相关技术支持下不断提升广电节目制作水平和质量,推进广电行业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虚拟现实广播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HTC斥资千万美元入股虚拟现实设备商WEVR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