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置区景观设计探究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河东第九棚户区建设项目为例

2023-01-02陈隽隽

中华建设 2022年7期
关键词:景观设置空间

陈隽隽

本文从景观设计师的角度,通过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河东第九棚户区建设项目分析,探讨营造布局合理、设计科学、环境舒适、有强烈归属感的居住区景观环境的策略和方法。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剧,由政府主导对城市近郊乡村进行统一拆迁安置,产生了大量的拆迁安置房。景观设计作为安置房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环境质量,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河东第九棚户区建设项目进行分析,探讨提升拆迁安置房景观设计的策略和方法。

一、拆迁安置房的定义及特点

安置房指因城市建设、土地开发、城市规划等原因进行拆迁,而安置给被拆迁人或承租人居住使用的房屋,根据其建造位置的不同可分为2类:一是在原地拆迁安置的回迁房;二是以确定套型面积、价格向具有本市户口被拆迁人定向销售的拆迁安置房。本项目中,主要针对第一种类型。

二、工程项目基本概况

项目基地位于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综合服务中心南侧,距市中心约 40公里,总用地面积68.5公顷,安置人口规模1.1513万人。基地分为九个地块,其中安置居住区位于第1-5#地块,本文以1#地块为例展开论述。

三、项目受众特征分析

项目受众主要来自城市边缘的回迁安置户,与普通市民家庭相比,老人和儿童比例较高,具有以下特征:

1.居民彼此熟悉程度高

原乡村友邻关系被大量保留,形成与商品房小区截然不同的熟人氛围。

2.老年人习惯户外生活

老人大多退休,对户外活动需求较大,对公共设施有一定的要求;通常承担带孙辈的职责;有较强情感需求,需要良好社交空间。

3.安全性需着重考虑

老人常伴有五感衰退的现象,应尽量减少安全隐患,增加户外活动的便利和安全性。

4.延续原有社会习俗

村民大多延续原有社会习俗和生活习惯,需要能承载类似活动的场地。

5.行为随意性较大,不愿受规章制度的约束

由于受教育程度相对偏低,安置区居民行为相对随意,应充分考虑可达性,对必要功能空间通过硬性隔断明确划分,减少乱穿乱行的几率。

6.中低收入家庭为主

这部分居民通常无法承担高昂的小区维护成本,应采取有效手段,降低小区日常维护成本,并协调物业和社会公益机构,设置便民惠民场所。

四、规划设计原则

1.均好性原则

安置房使用者的要求不是追求奢华高档,而是对其生活习惯的尊重、交往空间的迎合、生活细节的关注。住户对分得的房子容易相互比较,产生矛盾,因此“均好”一直是政府对安置房品质的统一要求。在景观布局上应合理安排功能,使居民尽量公平地使用公共设施,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2.以人为本原则

在设计中应从用户需求出发,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创造合理空间,提高景观空间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3.地域性原则

拆迁居民会对一些具有历史回忆或体现当地风俗习惯的景观有所共鸣。如果在设计中能充分考虑地域特点,植入当地风格元素,将提高居民对新环境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4.经济性原则

拆迁安置房本身具有建设周期短、资金紧张的特点。应充分考虑造价,去除不必要的功能,选用乡土、速生植物等低养护品种,选用低能耗耐久性强的材料,降低前期建造和后期维护成本。

五、景观设计策略

1.动静分离的空间布局

采用“宅间生活组团”加“公共活动中心”的空间布局,动静分离:东西两侧宅间绿地设置常用生活功能如户外晾衣、休憩平台、景观绿地等;中间开阔场地南北向布置老人儿童活动场地、各类球场等休闲活动空间以及方便传统习俗活动的公共开敞空间,避免集体活动对住户的干扰,营造舒适的景观环境。

2.明确完善的交通系统

居住区分为3个出入口,其中南侧为主入口。整体交通系统分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步行通道三条流线,分级设置、条理清晰、安全可控。

(1)机动车交通。小区外围设置6米环形机动车道,从北、东、西三侧进入地下车库,不进入小区内部,保障居住区人车分流。(2)非机动车交通。考虑到大量电瓶车和自行车的通行需求,除地下车库以外,每栋建筑北侧也设置了大量非机动车停车位,通过4米的二级道路与1.5米宽的非机动车道相连。(3)步行交通。步行交通分为1.5~2m的三级园路与0.6~1.2m的四级园路。三级园路形成宅间绿地主要流线,四级园路则是绿地中的游园小径,组团内清晰的步行流线为住区居民创造了安静的活动空间;中间4米宽的风雨连廊串联步行系统进出组团,连接中心功能区域,沟通内外。

3.多元化的户外活动空间

(1)广场活动空间。安置房居民有开展广场舞、太极拳等社交性、群体性活动的需求,应结合消防登高面设置活动广场,周边设座凳和休息空间,背后种植遮荫树,提升硬质空间的使用率。(2)运动活动空间。设置实用型强的运动空间如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板球场,满足各年龄层次的需求。运动空间集中布置在廊架两侧,功能集中,方便使用。(3)老人活动空间。老人由于视力减弱、听力下降、行动不便、缺乏社交常产生孤独感。应为他们提供能刺激五感、多层次的体验,及康体与社交场所。选用舒缓压力、安抚情绪、放松精神的植物品种如白兰、梅花、薰衣草、金银花、迷迭香、薄荷等;设置健身器械场地、棋牌活动场地及私密交谈场地;设置鹅卵石康体步道,结合人行道形成慢行系统,跑道两侧增加休息座凳,方便老人及时休息。将老人活动区与儿童活动区相邻设置,保证两者活动的同时,方便老人照看小孩,并在发生危险时及时采取措施。(4)儿童活动空间。结合0-12岁儿童的不同需求设置沙坑、滑梯、跷跷板及简易攀爬设备,并设置看护和休憩空间;座凳有高低区分,满足成人及儿童身高的不同需求;考虑无毒、无刺的植物,避免孩童不慎发生危险。(5)休闲交流空间。休闲交流空间分为两种:一种是与其他功能空间相结合,在活动中提供休憩交往的空间,相对开放灵活,面积较大;另一种是单独设置在绿化之中安静休憩的空间,面积较小,以植物围合,私密性较强。

4.预留传统文化活动空间

(1)曲艺戏台。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在我国四大剧种中历史文化最为悠久,在河南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设计中结合覆土较少的地下设备用房区域搭建戏台,方便节庆演出,也为居民平时的集体活动提供了平台。(2)户外晾衣场。当地村民习惯在户外晾晒衣物,有时会在小区公共区晾晒被褥影响美观。因此在宅间设置户外晾衣场,用绿化及矮墙围合,既尊重了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将晾晒行为集中管理,减少对居住区环境的负面影响。

5.特色鲜明的当地元素

(1)建筑风格: 高墙窄院是河南合院民居主要的建筑特色,且合院多设有门楼,建筑构件多砖雕、石雕、木雕,工艺精湛,有很高的文化价值;(2)材料运用:传统郑州民居多采用青砖饰面,风格古朴;(3)植物品种:郑州新郑市孟庄镇栗元史村西南方,遗留着一处历史文化名迹—黄帝古枣园,相传为轩辕黄帝带领群臣栽植枣树的地方,至今仍有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枣树568棵,均系明朝初年栽培。将以上特色融入景观:采用青砖作为园建主材,既符合当地传统气质,也可以减少造价;吸取木雕上的传统图案,融入小区的景观小品和标识设计,让居民在心理上感到熟悉亲切;将枣树作为主要树种配置在活动区内,唤起乡土情结,增强居民对小区整体的归属感。

6.简单明确的标识系统

考虑老年人视力衰退,标识系统应清晰明确:分为主入口标识、单元入户标识、活动区域标识三个层次,五个小区分为五个主题色,一目了然。标识字体尽量放大,和背景颜色形成强烈对比,夜晚辅以灯光,方便快速识别。

7.安全充分的适老化设计

无障碍设计应贯穿全区,尽量采用不大于5%的斜坡:主要步道在1.5-2.0m之间,便利轮椅行进;高花台提供老人或行动不便者进行园艺活动节省体力;道路铺装采用防滑、无反光的材料减少安全隐患;运动器械选型注意符合人体工程学,且能针对老人进行灵活性和记忆性的训练;空间设计透明灵活,方便行动不便的长者与绿色亲密接触;避免使用有毒带刺及有刺激性香味的植物,并着重考虑植物的文化寓意,选择有吉祥寓意的植物如桃李,避免大量使用松柏或引起不好联想的品种。

六、结语

安置房小区建设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城市更新的重要使命。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将被拆迁安置,他们对传统习俗的留恋应该被保护,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应该被尊重。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应综合各方条件,在有限的造价内营造具有美观性、合理性、文化性和独特性的景观空间,帮助更多的动迁安置户实现安居的梦想。

猜你喜欢

景观设置空间
景观别墅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空间是什么?
火山塑造景观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沙子的景观
创享空间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