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建设机理及路径研究
2023-01-02张同文
张同文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421002)
1 高职产业学院建设机理
作为高职院校,首先要明确产业学院建设的逻辑起点是实现社会人力资源供给侧的整体性和根本性改革。其次,其的逻辑路径是推动制度实施的具体办法。
第一,要做好高职产业学院建设的顶层设计,构建职业教育产教统筹与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其中统筹指的是教育的手段和方法,而融合才是产业学院建设的最终目的。
第二,治理症结所在是构建政府、行业、企业以及院校多元合作模式,也就是政府要发挥统筹管理的作用,企业要将自己置于产教融合的主体地位,行业要提供有效的合作平台,院校则是多主体合作模式的最终载体。
第三,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要建立协同育人模式。一则在深化产教融合中逐步形成完善的多元化办学机制;二则在产教融合新常态下形成健全的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构建产教互通共融的双互动机制。互通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必要基础前提,共融才能实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归属目标。因此,需要从制度层面为产教融合铺垫互通的发展道路,从合作层面为产教融合铺垫共融的发展道路。
要强调的是,高职产业学院落实产教融合机制的最终目的一定是化解人才教育和产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必须突出产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引导性和依赖性,即二者之间所呈现出来的相辅相成、平衡制约关系。
2 高职产业学院建设的路径研究
2.1 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形成激励保障的协同措施
尽管国家教育政策始终在助推产教融合,然而以法律的角度分析,目前并未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相关描述。针对校企合作建设混合所有制产业,校方应采取哪些办学、管理以及运作机制,这些并没有明确的参考借鉴[2]。对此,国家应尽快出台有关该方面的法律条文,确立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法律归属、运作机制、监督机制以及受益分配等一系列问题。
2.1.1 政府及行业积极发挥统筹作用,督促产业与教育形成联动。
高职产业学院建设中,政府要合理转变扶持方式,尽量帮助企业减少建设成本,助推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快速建设,实现产教融合平台的构建,并合理监管其建设的全过程。与此同时,政府应增强自身的服务职能,针对申办产业学院建设的职业学校与企业,主动设立绿色通道,为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建设在政策、技术以及资金上给予强大支持[3]。
此外,提高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化解当前因信息不对称所构成的企业参与产业学院建设成本过高等问题,创设校企信息共享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及时发布校企双方的各类有关信息,安排产业学院教师参与培训考核,帮助教师提升实践与指导能力;组织学生进行技能认证考核,助推人才培养“双证书”建设制度。
2.1.2 校企合力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完善校企治理模式
2.1.2.1 强化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着力打造“三栖”教师
针对参与产业学院建设的教师,要强化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着力打造一批善于教学管理、精于教学指导、长于教学科研的“三栖”教师。安排这些教师参与国家、省市级政府培训项目,或是挂职锻炼、海外学习等。遴选优秀骨干教师参与到产业学院的日常运作管理中来,构建校企互访互聘的沟通机制,教师与企业人才一并参与项目的开发,并通过企业人才兼职来充实院校的师资力量。
2.1.2.2 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效共享,建立分层课程体系
首先,要主动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实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让优质的教学资源在校内开放,实现校企共享。强化校企合作。依据专业课程教学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教师与企业人才共同建立专业群教学资源库,研发校企合作课程。教学资源库应含有课程建设标准、电子教案、课堂课件、真实案例、实践项目、习题库、测试库等多项资源。
其次,利用产业学院专业群的专业共性,在底层设立基础课、中层设立专业课、高层设立互选课。比如产业学院学生以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三大专业居多,基础课程可主要设立经济学、管理学等工商管理类课程,专业课则以专业内核心课程为主,最后的高层课以强化拓展类课程为主。此种分层的课程体系,不仅可彰显出专业的教学优势,还可强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普及应用。构建产业学院使用数字化资源的完善教学机制,主动迎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模式,探索并构建专业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课程建设,实现移动信息化教学的普及[3]。网络教学平台还应包含有课程辅助教学、学习过程追踪、教学资源推送、及时教学互动、学生学习评价、学习作品展示等多项功能。此外,还应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国家或省市级的微课制作大赛、信息化教学设计竞赛等,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
2.1.2.3 优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减少产业学院运作成本
校企双方应充分遵循产业学院利益共同体这一原则,优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尽可能减少产业学院的运作成本。具体而言,可给予产业学院不同于高职院校的行政独立权,以董事会牵头制定院长责任制,从而达到产业学院由校企共决策同治理、师资互评互聘的机制。借此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形成校企文化共同体,促使校企做到深化融合,真正形成校企合作办学共同体。
2.2 产业学院内开展创业孵化器建设,尽量减少人才的流失
2.2.1 组建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协调创新创业相关工作
产业学院应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组建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邀请历届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领导和专家等兼任创业导师,辅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4]。同时,构建创新创业教研团队,聘用企业专家人才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倡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此外,鼓励学生自行组建创新创业社团,为学有所长、有创业兴趣和意愿的学生创设有利条件,并可从指导师资、开办场所、投资经费等方面给予相应帮扶和支持。
2.2.2 整合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列为必修课
产业学院要主动整合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教学范畴,帮助学生增强社会认知能力。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行业技术教育部门开办的创新创业大赛,历练学生的实操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列为专业必修课,加强相关教材的建设,促使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内容、专业课程体系有机结合。
2.2.3 依托产业学院创业孵化器,鼓励学生积极创业实践
依托产业学院的创业孵化器,鼓励学生自主尝试创业、建立公司。据了解,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的跨境电商专业学生从进入产业学院后,指导教师就指导学生们通过速卖通平台自行组建网店,学生不仅可学习到专业理论知识还可开展创业实践,为以后自主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5]。
3 语结
职业教育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高职产业学院的建设还需要政、行、校、企多方共同努力,只有深化职业教育的改革,完善多元主体联合办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供需侧双向平衡和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