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工作视域下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价值及融合路径选择
2023-01-02满鑫垚蒋泽枫
满鑫垚,蒋泽枫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畏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蕴藏着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高校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新征程中,要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将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保驾护航。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一)求真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2]。“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从本质上讲就是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概括来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发展真理、坚守理想、实现理想的真实写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到“以苏为鉴”,最终走向“中国模式”的转变,无疑是伟大建党精神之求真精神的集中彰显。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三次历史性飞跃。时代在改变,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没变,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心。这个从“山沟沟”里走出来的党,在求真精神的指引下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不断胜利。
(二)践行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3]。这里的初心和使命即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初期至今,始终一以贯之践行“初心”,履行“使命”,自觉担负时代之责。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实现中国人民在卑躬屈膝的窘境中“站起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担起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重任,带领中国人民开展热情高涨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困境中“富起来”;文革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地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定,开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再次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奋力实现中华民族在世界竞争中“强起来”的百年期待。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其勇于践行的精神,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也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为人类发展、世界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三)斗争精神:“不畏牺牲、勇于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4]。“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生动地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党和人民的事业置于心中最高点,凌驾于生命之上,勇于克服、战胜一切挑战和风险。从百年党史中,不难发现,今日的中国大美蓝图正是一代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绘制的,他们将生命献给了党和人民。在战争年代,有井冈烽火、万里长征、首战平型关、破袭正太路、千里跃进大别山、百万雄师过大江;在和平时期,有震后救援、抗击洪灾、火海营救、维和防暴、抗击疫情……时代在变,但中国共产党人的不畏牺牲、勇于斗争的精神未曾改变,成千上万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时刻准备着、坚守着。
(四)无私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国、为党、为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5]“不负人民”是不负人民重托,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充分彰显伟大建党精神的人民性。中国共产党从创建之日起,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保持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密切关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得到人民拥护与支持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志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6]。我们党自成立以来,遇到无数艰难险阻,但从未被困难压垮,靠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一棒接着一棒接力跑,从长征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到进入新时代的抗疫精神等等,创造了无数令世界折服的奇迹。
二、伟大建党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价值
(一)固本培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更加广泛和深入。新时代大学生面临的“三观”教育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大学阶段是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关键时期,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党百年之际,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历史铸造的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迫切。通过对百年党史的系统学习了解,以及各种主题实践活动的潜移默化熏陶,有助于大学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真理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深刻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怀,自觉抵制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做到“听党话、跟党走”,担负起时代嘱托,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
(二)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提供厚重历史给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这个核心问题是密切相关的。思政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和主阵地。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现实需要。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虽跨越时空,但却历久弥新,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信念以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后,伟大建党精神也随之成为当下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中,有利于提高教学内容的时政性、时效性,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通过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紧密结合,能够增强教学内容的历史底蕴和厚重感,使学生通过学习百年党史,真实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改变学生、成就学生,最终实现用伟大建党精神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的高尚品质的终极目的。
(三)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等,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最本质、最鲜明的精神品格。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新时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队。党的百年奋斗史充分展现了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和建设终极目标的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这份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和执着、牺牲与奉献,也为大学生树立坚定的奋斗目标提供了理性参考。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益于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践行路径
(一)讲好百年党史奋斗故事
对百年党史的系统学习,是筑牢青年大学生心中伟大建党精神信仰之基的基本保障。学懂弄通党史知识,才能更加感受到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光芒,才能使伟大建党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最大育人实效。
首先,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充分发挥思政课堂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阵地作用。一方面找到伟大建党精神在各门思政课中的契合点,进行精准并接“学生气”的教学设计,对伟大建党精神作以科学的阐释和联系生活实际的生动讲解。另一方面,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也要紧密联系党史素材,不仅可以丰富思政课课程内容,同时也增加了课程的理论深度和现实说服力,让青年大学生真正领悟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精神风貌,让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助力思政课教学目标达成度的完成。
其次,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实现浸润式学习。现如今,人类社会迈进互联网时代。广大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注定是与互联网密不可分的。因此,要切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尝试做到让伟大建党精神“住在学生们的心里”。除了学校教学阵地之外,要做好校园文化、社会文化、家庭文化三者教育熏陶的统一结合,营造良好的校内外文化浸润的大环境氛围。社会、家庭要与学校教育同向同行,学校可以发挥互联网优势,策划建设专门的党史学习网站,开展学生网上学习活动;丰富学校的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校园实践活动,如结合重要党史节点组织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学习参观;丰富校园硬件文化建设,打造党史教育学习长廊、书画展、音乐节、辩论会、读书会等活动。发挥各类社会单位的党史党建文化育人功能,传承革命家庭红色家风家训等。通过建立校、社、家一体化的育人环境,最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每一个青年大学生的心田。
(二)感受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温度
从认知到实践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理论知识要到实践过程中去检验认知结果。理论和实践经验证明,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理论认知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实践体验感受。要把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核心价值意蕴融入到具体社会实践工作之中。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参加红色景区实践学习活动,瞻仰革命历史圣地,重走先烈的革命足迹,真切感受近代革命志士理想信念的坚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获得胜利的艰辛。开展大学生乡村顶岗支教活动和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活动,领悟近代以来革命先烈和道德先锋模范的优秀精神品格,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直面问题,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决心,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简而言之,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相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三观”的正确引导,真正实现伟大建党精神入脑入心、走近走深、走实走好。
(三)以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团结和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实践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风貌。伟大建党精神是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精神基因,是引领新时代青年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动力。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既是学习理论的过程,也是考察落实实践的能力。从本质上来说,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就是强化学生时代使命担当的过程,也是大学生践行初心,汲取前行力量的过程。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不仅要有理想、有本领,同时也要勇担时代使命,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扬好伟大建党精神。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始终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树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始终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激发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使命;始终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强化当代大学生的奉献意识;始终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精神厚植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要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让青春因信仰而升华,因初心而不老,因奋斗而厚重,因为民而出彩。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7]。青年学生要始终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指引,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如今我们是距离实现中国梦最接近的状态。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如今国际形势依然十分复杂,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形势严峻。新征程上,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有使命意识与忧患意识,应继续保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情壮志。要强化意识形态安全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责任,凸显伟大建党精神底蕴,彰显青年学生的政治本色。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夯实理想信念之基,筑牢精神力量之魂。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要坚决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理想信条,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始终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抱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的信心和决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之中。敢于同一切怀疑真理、淡漠理想的歪风邪气作斗争,以信仰之力坚定前行方向。
2.“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肩负新时代的重托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青年学生讲到:“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7]。爱国主义不是空洞的口号,不是装潢门面的标签,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高校大学生作为时代新人,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新征程上,大学生要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以担当之勇诠释初心使命。应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勇毅果敢,自觉担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心怀“国之大者”,不负“民之所望”,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要真正地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勇于砥砺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前进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8]。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青年学生在新时代的奋斗目标。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新的危机挑战。和平年代虽然不需要“捐躯赴难、视死如归”,但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依然需要秉持着“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坚定决心和不怕牺牲的意志品格。“船到中流浪更急”。广大青年学生要接过历史接力棒,走好新征程,在新的长征路上要防止思想松懈和精神懈怠,应以“千磨万击还坚韧”的昂扬斗志,克服“软骨病、恐惧症、无能症”,锤炼不惧风险、不畏强敌、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品格,保持“中流击水”的劲头。要把组织要求转化为个体自觉,把“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的政治认同内化为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把党的初心转化为攻坚克难的信心与恒心,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淬火成钢,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以奋斗之姿展现青春风采。
四、结语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伟大建党精神印证“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9]的过程,彰显了中华民族的魅力和特质,同时也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质教学资源。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为青年大学生精神世界提供充足的养分,更好地引导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青年学生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