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的效果及对生存率的影响

2022-12-31韩景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5期
关键词:肾衰竭间歇生存率

韩景

急性肾衰竭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快速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根据病程可以将急性肾衰竭分为起始期、维持期、恢复期。不同时期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影响不同,且随着急性肾衰竭病情不断发展会增加患者病死率,故在临床上当确诊为急性肾衰竭后需要立即采取科学手段进行治疗[1]。血液透析是临床上治疗急性肾衰竭常用的且效果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与其他治疗手段相比,此种治疗费用低,更多患者会选择此种治疗方式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目前在血液透析治疗上患者可以选择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等方式,近年来关于两种方式在急性肾脏衰竭治疗中对治疗效果与生存率产生的影响成为研究的重点课题[2-4]。本文研究中以84 例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意在分析此类患者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与生存率,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0 月24 日~2020 年1 月25 日本院收治的84 例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连续Z 组(红签)和间歇M 组(蓝签),每组42 例。所有患者自愿入组,对本次研究知情。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核准。间歇M 组男20 例、女22 例;年龄29~68 岁,平均年龄(48.82±4.51)岁。连续Z 组男19 例、女23 例;年龄29~68 岁,平均年龄(48.90±4.7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尿钠浓度>40 mmol/L、尿渗透压<350 mOsm/(kg·H2O),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急性肾衰竭[5];②年龄为18~75 岁;③所有患者符合血液透析治疗指征。排除标准:①血管神经损伤严重;②凝血功能障碍;③认知障碍。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均采取营养支持、抗感染、酸碱平衡纠正等治疗,且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鼻导管给氧治疗等。

连续Z 组使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使用Seldinger 技术,同时进行颈内静脉或股静脉双腔导管置管,建立血管通路,选择床旁血滤机(Aquarius),使用聚砜膜透析器(Renaflo Ⅱ)、百特血液滤过管路,过滤面积为1.25 m2、过滤血流量为250 ml/min,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治疗,未出血患者,肝素抗凝初始剂量0.4 mg/kg,后调整剂量为3~11 mg/8 h;出血倾向患者,低分子肝素40 U/kg 为初始剂量,后按照15 U/(kg·h)追加剂量。4 次/周。

间歇M 组使用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选择动静脉内瘘、颈内静脉等作为血管通路,使用中空纤维透析器、碳酸氢盐透析液对患者进行透析治疗,透析面积为1.3 m2、流量为300~350 ml/min,未出血患者肝素抗凝剂量,初始剂量0.4 mg/kg,追加剂量0.4 mg/(kg·4 h);出血倾向患者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中低分子肝素初始剂量40 U/kg,后依据患者情况适当添加。4 次/周。

1.3观察指标 ①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钠水平:于患者血液透析治疗6 个月后取患者静脉血,离心处理后采用专业血清分析仪器对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钠水平进行检测。②统计患者血液透析治疗1 年后生存情况。③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观察患者血液透析治疗6 个月后高镁血症、低钠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钠水平比较治疗6 个月后,连续Z 组患者血清肌酐(108.92±3.19)μmol/L、尿素氮(5.54±0.14)mmol/L、尿钠(22.36±1.32)mmol/L 均低于间歇M 组的(128.47±2.23)μmol/L、(7.06±0.03)mmol/L、(32.23±3.98)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钠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钠水平比较()

注:与间歇M 组比较,aP<0.05

2.2两组患者生存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6 个月后,连续Z 组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间歇M 组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年后,连续Z 组生存率95.24%略高于间歇M 组的88.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存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急性肾衰竭是临床中较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患者一旦出现肾脏调节功能减退,体内电解质平衡被打破,易导致代谢废物无法排出体外,最终引发患者出现高血钾、酸性中毒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6]。急性肾衰竭的病死率在13%左右,发病后容易引发患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影响患者生命安全[7]。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故临床上对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治疗方案研究较为深入。

血液透析是重症肾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在治疗中可以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二者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液透析治疗方式。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可以对机体中出现的代谢性废物与多余水分进行消除,但此种方式在清除血液废物时速度较快,容易导致低血压、血流灌注障碍等风险,给患者脏器带来的损伤更大,对于重症肾衰竭患者治疗并不适宜[8,9]。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肾衰竭患者的效果较为理想,此种治疗方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病情,还可以对患者尿素氮水平、血清肌酐水平进行控制,可以进一步提升患者生存率[10,11]。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此种方式治疗时脱水速度较为缓慢,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并发症几率,提升患者生存率[12]。本研究以84 例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为观察主体,结果表明治疗6 个月后,连续Z 组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间歇M 组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年后,连续Z 组生存率95.24%略高于间歇M 组的88.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存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增强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肾衰竭间歇生存率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慢性肾衰竭处方规律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间歇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Cys C、β2-MG、MCP-1及ANG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影响胃癌术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肾衰宁胶囊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和mate分析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