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患者胃肠肿瘤根治手术术前衰弱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及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2-12-31张文天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5期
关键词:根治胃肠抗菌

张文天

胃肠恶性肿瘤是指发生在胃肠道的恶性肿瘤,包括胃癌和大肠癌,具有高发病率,随着病情进展,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致死风险较高,尤其是老年患者,其病情更加严重,预后更差。对于胃肠恶性肿瘤,临床上主张对患者开展根治手术,通过手术可将胃肠道肿瘤组织切除,达到控制肿瘤进展的目的,但在根治手术后,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不利于其预后[1]。为改善胃肠恶性肿瘤的预后,需对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积极预防,而明确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制定预防对策的关键,关于这一问题,有研究指出,术前衰弱可能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2]。本研究对2020 年1 月~2022 年1 月在医院接受胃肠肿瘤根治手术的200 例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胃肠肿瘤根治手术术前衰弱与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关系,并分析其他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期为预防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手术后并发症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0 年1 月~2022 年1 月在医院接受胃肠肿瘤根治手术的200 例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症状观察、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或大肠癌;②肿瘤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情况,具备根治手术指征,行胃肠肿瘤根治手术;③年龄≥60 岁,均为老年人;④术前对手术方案知情同意,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⑤临床资料完整保存。排除标准:①其他消化系统病变;②严重感染;③其他恶性肿瘤;④凝血功能障碍;⑤免疫系统病变。200 例患者中,男114 例、女86 例;年龄60~86 岁,平均年龄(73.89±6.20)岁;体质量指数:<18.5 kg/m228 例,18.5~24.0 kg/m2149 例,>24.0 kg/m223 例;31 例患者有糖尿病史,19 例患者有吸烟史,25 例患者有贫血病史;肿瘤类型:胃癌127 例、大肠癌73 例;肿瘤分期:Ⅰ期115 例、Ⅱ期85 例;119 例患者在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1.2方法 对200 例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术前衰弱情况,衰弱评估方法为衰弱(FRAIL)问卷,FRAIL 问卷由国际老年营养学会制订,主要是针对患者的疲惫状态(过去1 个月是否总是感觉疲惫,答“是”记1 分,答“否”记0 分)、疾病共存情况(合并慢性疾病≥5 种记1 分,<5 种记0 分)、体重减轻幅度(在未减肥状态下近1 年体重减轻幅度>5%记1 分,≤5%记0 分)、行走能力(独立行走100 m 的能力受限记1 分,未受限记0 分)、耐力(独立上下10 级台阶的能力受限记1 分,未受限记0 分)进行评估,总分为0~5 分,0 分为健康状态,1~2 分为衰弱前期,3~5 分为衰弱。比较术前衰弱与术前无衰弱患者术后30 d 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术前衰弱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

根据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在胃肠肿瘤根治手术后30 d 内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患者分为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和术后无并发症患者。对比术后发生并发症和术后无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多因素Logistics 回归分析法对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分析指标包括性别(男或女)、年龄(≥75 岁或<75 岁)、体质量指数(异常或正常,异常:<18.5 kg/m2或>24.0 kg/m2,正常:18.5~24.0 kg/m2)、糖尿病史(有或无)、吸烟史(有或无)、贫血病史(有或无)、病变位置(胃或肠道)、肿瘤分期(Ⅰ期或Ⅱ期)、术前衰弱(发生或未发生)、术前血清白蛋白(<30 g/L 或≥30 g/L)、手术时间(≥2 h 或<2 h)、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有或无)。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 相关分析,如r 值为正数即呈正相关,r 值为负数即呈负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应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s 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中实施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 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s 回归模型中,对各变量进行赋值,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s 回归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手术患者术前衰弱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200 例行胃肠肿瘤根治手术的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中,有70 例患者存在术前衰弱,术前衰弱发生率为35.00%,其余130 例患者术前无衰弱状态。术后,有19 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13 例切口渗液、6 例切口感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0%,其余181 例患者未发生并发症。

2.2术前衰弱与术前无衰弱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术前衰弱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14%高于术前无衰弱患者的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衰弱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呈正相关(r=0.829,P=0.003<0.05)。

表1 术前衰弱与术前无衰弱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2.3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与术后无并发症患者的性别、病变位置、肿瘤分期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年龄≥75 岁、体质量指数异常、有糖尿病史、有吸烟史、有贫血病史、术前发生衰弱、术前血清白蛋白<30 g/L、手术时间≥2 h、围术期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占比均高于术后无并发症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 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s 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中,对各个变量进行赋值。见表3。多因素Logistics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 岁、体质量指数异常、有糖尿病史、有吸烟史、有贫血病史、术前发生衰弱、术前血清白蛋白<30 g/L、手术时间≥2 h、围术期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导致老年患者在胃肠肿瘤根治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2 单因素分析(n)

续表2

表3 各变量赋值表

表4 多因素Logistics 回归分析

3 讨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在临床上较常见,以胃癌、大肠癌为主,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高,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患病例数增多[3-5]。在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病后,需对患者尽早开展治疗,否则随着肿瘤继续发展,患者肿瘤体积增大,对周围组织的浸润更加严重,易出现癌细胞转移,患者生存状况不容乐观[6,7]。

胃肠道恶性肿瘤在早期阶段治疗时首选根治手术,通过手术将胃肠道分布的肿瘤组织切除,对淋巴结进行清扫,可控制肿瘤进展,使患者生存时间延长。然而,在根治手术后,部分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会发生并发症,以切口渗液、切口感染较为常见[8-10],本研究选择的200 例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中有19 例患者在术后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9.50%,说明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在根治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术后发生并发症会导致患者康复进展受到影响,不利于预后。

为改善预后,需加强对胃肠肿瘤根治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而明确根治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对200 例接受胃肠肿瘤根治手术的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开展了回顾性分析,经多因素Logistics 回归分析后发现,年龄≥75 岁、体质量指数异常、有糖尿病史、有吸烟史、有贫血病史、术前发生衰弱、术前血清白蛋白<30 g/L、手术时间≥2 h、围术期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导致老年患者胃肠肿瘤根治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①年龄≥75 岁即高龄老年人,患者年龄大,身体机能和耐受性减弱,免疫力下降,对于病原菌的抵御能力减弱,易在术后出现切口渗液和感染情况[11]。②体质量指数<18.5 kg/m2的患者属于偏瘦人群,其营养状况欠佳,机体免疫力下降,而体质量指数>24 kg/m2的患者属于超重人群,其皮下脂肪多,易引起炎症反应,增加了术后感染风险[12,13]。③具有糖尿病史患者的机体内血糖水平普遍增高,血浆渗透压异常增高,其白细胞对于病原菌的吞噬能力减弱,免疫力下降,发生感染风险较高。④具有吸烟史的患者由于长期与烟草接触,在烟草点燃时产生尼古丁等物质会进入患者体内,在其血液中残留,导致炎性因子受到刺激后分泌增多,还会导致患者身体免疫力下降,对病原菌的抵御能力减弱,易在术后发生感染[14,15]。⑤贫血患者或术前血清白蛋白<30 g/L 的患者普遍存在营养状况不容乐观的情况,其机体免疫力受到影响,易发生感染。⑥衰弱是一种在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综合征,主要是指患者生理储备下降,身体机能减弱,导致患者的抗应激能力减退,往往涉及到内分泌、免疫、代谢、神经肌肉等多个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有研究指出,术前衰弱会增加胃肠肿瘤根治手术后发生并发症风险[16],本研究中对术前衰弱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术前衰弱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术前无衰弱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前衰弱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呈正相关(r=0.829,P=0.003<0.05),说明术前衰弱越严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越高,究其原因为术前衰弱会导致患者内分泌、免疫等系统受到影响,导致炎性因子分泌增多,还伴有较高的营养不良风险,易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⑦手术时间过长会导致患者在术中受到的创伤越严重,术后易出现应激性反应,手术切口处易出现炎性渗出,增加切口感染风险[17,18]。⑧抗菌药物作为杀菌抑菌的主要药物,是炎症感染在预防时常用的药物,可通过在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炎性因子的渗出进行控制,降低术后切口感染风险,而围术期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会导致其术后切口感染风险未能得到控制[19]。

综上所述,老年患者胃肠肿瘤根治手术术前衰弱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存在密切关联,除术前衰弱以外,高龄、体质量指数异常、糖尿病史、吸烟史、贫血病史、术前血清白蛋白过低、手术时间过长、围术期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均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临床应予以重视。

猜你喜欢

根治胃肠抗菌
什么是抗菌药物?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一人得病染全家,幽门螺杆菌会致癌吗?必须根治吗
回阳托邪法根治急性白血病的体会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山西: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大排查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空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