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向模式下园内场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22-12-31蒋慕尧

好家长 2022年11期
关键词:花园解决问题规划

文 蒋慕尧

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幼儿的天性。面对不明白的问题,他们往往会刨根问底,提出一连串“为什么”“怎么办”“行不行”。这份好奇心驱动着幼儿生发探究行为。以问题为导向的项目活动有利于幼儿积极探索,获得高阶发展。幼儿在发现问题中实现同伴互递,在解决问题中提升探究能力,在反思问题中促进深度学习。

一、尊重幼儿天性,挖掘场地资源

(一)幼儿的天性:好奇好问好探究

陈鹤琴先生说过:“好奇心是儿童学问之门径,吾人不可不注意,不得不利用它的。”好问则是幼儿好奇心的一种重要表现,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幼儿的探究正是在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升华的。在幼儿自发的提问中,教师可以知道幼儿的知识和经验,看出幼儿的兴趣,从而有针对性地满足需要、给予指导。

(二)问题导向模式的概述

问题导向模式是一种通过解决真实的复杂问题获取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学习模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探究更具开放性,能够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中心和活动主体。

(三)园内“空中花园”的概述

“空中花园”位于我园三楼,空间开阔,资源丰富,包括花房、奶牛牧场、环形花围、网格花架等场地,还有多片大草坪可开发。这些各具特色的场地资源为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提供了场所。作为户外活动、散步的必经之地,幼儿对“空中花园”有着浓厚的兴趣。丰富的自然资源给了幼儿诸多探究机会,他们通过与各种自然物互动,以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广阔的场地资源也为幼儿的发展“留白”,为幼儿提供大胆想象和实际操作的空间。

二、问题导向指引,幼儿自发探究

(一)问题一:去哪种植

“空中花园”给予了幼儿更多想象空间。为了解决种植地较小、土质不佳、不方便观察等问题,幼儿开始在幼儿园里寻找一片更为合适的土地,将目光锁定在“空中花园”的空地上。通过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方式,幼儿选择了一块土质较好、方便取水的空地作为种植地,自主组成“规划师团队”,开始规划其他草坪。基于对“空中花园”的丰富经验与浓厚兴趣,在完成寻找种植地这项自发任务的过程中,幼儿对其他几块空草坪产生了想法并付诸实践,乐在其中。问题导向模式下的探究,真正实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

(二)问题二:怎么规划

面对开阔的“空中花园”,幼儿一筹莫展。乐乐迁移园内春秋游的经验,认为应该先对“空中花园”进行实地勘察。

在乐乐的带领下,幼儿成功开启了规划之旅。在实地勘察中,幼儿合作拍摄“空中花园”的照片,方便大家在教室讨论;幼儿观察“空中花园”中已有的东西,增加规划灵感;幼儿及时将想法告诉教师,询问教师的意见;幼儿向大家大胆介绍自己建造动物园的想法等。

大班幼儿有较强的主观意识,活动更有目的性、计划性。围绕问题“怎么规划”,他们展开了自主讨论,主动完成工作。通过与同伴讨论、向教师请教、向他人介绍等方式,幼儿丰富了脑海中的框架,对“规划空中花园”这项工作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这也为之后的一系列活动奠定了基础。

(三)问题三:怎么看到全部

实地勘查回来后,幼儿迫不及待地整理获得的信息,问题却迎面而来:没有“空中花园”的完整大照片,很难继续规划。那么,怎么才能看到整个“空中花园”呢?“站在高的地方用放大镜看。”“可以借助无人机。”“向建筑师要图纸。”……从讨论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又一个的小问题,不断推动着幼儿的思考,使其思维呈现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状态。看似简单的话语藏着幼儿对每次失败原因的思考与总结,能主动寻找新的方法,提出解决方案。幼儿在与同伴思维的碰撞中不断拓展思路,寻找最为合适的获取方式。

(四)问题四:每个场地玩什么

用长尺等工具对图纸进行测量、放大与绘制后,幼儿自主绘制平面图。可是,玩什么呢?新的问题接踵而至。乐乐分组规划的建议得到认可,幼儿纷纷选择想要加入的规划小组。

通过分组讨论初步的想法、测量记录土地有多大、用放大镜观察土地的细节、用树枝测量泥土有多厚、和同伴商量绘画设施、请教园艺爷爷哪里最适合种花、上网查阅果树种植的资料、和爸爸交流想法等多种方式,幼儿最终将“空中花园”规划为农场、花园、草原、游乐场和果园等五大场地。

面对新问题,幼儿已能“习惯性”地根据线索思考、讨论。基于对分类的经验,幼儿在一次次“试误”中找到最佳分类方式。正是幼儿提出的不同问题,推动着他们相互探讨与实践,使其一步步接近事件的“真相”。

(五)问题五:设计可不可行

“我们的设计到底行不行呢?”为了解设计的可行性,子欣联系了设计师叔叔。采访前,幼儿确定好合适的采访时间与地点、设计好采访内容;采访中,幼儿有礼貌地向叔叔提问,和叔叔探讨自己的设计;采访后,幼儿再次进行实地勘察,及时修改设计稿。

在幼儿心中,设计师叔叔是最专业、最权威的。为了化解心中的疑惑,幼儿开始寻求他人的帮助。从确定采访对象、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内容,到探讨、调整设计,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专心做事。

(六)问题六:弟弟妹妹喜欢吗

在幼儿的共同努力下,“空中花园”规划图新鲜出炉。“弟弟妹妹喜欢我吗?”辰辰的问题引发了大家热烈的讨论。最终,幼儿决定模仿电视里的样子,办一场“空中花园发布会”。从制作邀请卡邀请弟弟妹妹、设计主持人席卡,到布置场地,幼儿自主行动,乐在其中。发布会现场,他们向弟弟妹妹们介绍了自己规划的“空中花园”,在互动环节记住了弟弟妹妹想玩的游戏。发布会后,幼儿再次采访了设计师叔叔。在他的帮助下,幼儿在规划图中加入了弟弟妹妹的创意:住帐篷、烧饭饭、用望远镜看星星等。

幼儿在实践中发现、分析解决的一个个实际问题推动着探究活动进展。问题导向下幼儿自发的活动与活动之间,存在着层层递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幼儿的发展也呈现一种递进式的状态。

从开始的无从下手,到后来的得心应手,幼儿在一次次自主讨论、主动尝试中,不断积累新的经验,内化于心。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断激发探究兴趣、提升探究能力。

三、增强问题意识,促进高阶发展

(一)发现问题,实现同伴互递

问题意识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第一步。发现问题有两个关键要素:这个问题是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幼儿是发现问题的主体。幼儿在主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以学习兴趣为前提,发现自身真正想要探究的问题。当发现问题时,幼儿的互动将有效实现同伴互递,为同伴带来更多灵感。

(二)解决问题,提升探究能力

学前儿童由于认知发展的特殊性和有限性,在这个阶段主要利用外化的问题表征方式(言语、图画、动作等)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表述。分析与讨论、猜想与假设这两个解决问题的核心环节,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促进了幼儿发展探究能力。

(三)反思问题,诱发深度学习

反思问题推动着幼儿深度学习的生发。幼儿通过回顾活动、总结收获与不足,达到循环上升的状态。

四、革新教育观念,优化支持策略

(一)创设有趣情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导、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积极作用。”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因素。有趣的情境能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更好地自主探究学习,主动提出问题。

(二)捕捉有益问题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万事万物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每天都会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捕捉问题的同时,要有判断其有益的意识和能力,不盲目、不盲从。捕捉有益问题进一步对其进行提炼,更好地为幼儿把握、指明探究方向。

(三)鼓励有效合作

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着个体差异。而幼儿之间有效的合作、交流、讨论,能促进幼儿间思维的碰撞,达到1+1>2 的效果。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问题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了主动学习、思考,探究问题的内驱力得以调动,幼儿的知识得以内化和迁移。同时,每个幼儿在与集体的交流中取长补短。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幼儿的沟通、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等能力都会得到显著提升。

猜你喜欢

花园解决问题规划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可爱花园
夜晚的花园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爱护小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