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对图书馆工作的研究

2022-12-31朱军

参花(下) 2022年11期
关键词:图书智慧图书馆

◎朱军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常态,各类数据也日益增多,而这些数据作为一种资源逐渐受到重视。基于此,图书馆需要利用自身数据容量大、种类多、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完成自身数据技术的管理升级,以此来满足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需求。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依托大数据资源,建立智慧图书馆已经成为图书馆转型与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转型过程中,图书馆如何优化工作,以推动全民阅读,创造社会效益则成为相关研究的重点。

一、引入信息技术,推动智慧图书馆建设

智慧图书馆以大数据、云计算作为基础,为用户打造人书相连的智慧化、数字化服务。智慧图书馆极大地丰富了用户的阅读方式,提升了用户的借阅体验,充分造就了人书互动和谐的使用空间,使用户感受到数字化阅读带来的便捷与快乐。

在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工作的重点是实现智慧化建设。在实践中,图书馆应积极引入信息技术,购置先进的设备,打造新的阅读场景,构建更加便捷的图书馆服务环境。例如图书馆可以引入瀑布借阅机,利用瀑布流电子图书借阅屏,选取高预约图书、新书和热门图书,以瀑布流的形式进行发布,用户通过智能终端扫描图书二维码,即可马上借阅到畅销的电子图书,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引入自动还书机,这一设备具备还书、查询等功能,其系统对数目的分拣采用分段设计,图书馆可根据场地空间进行扩充,编辑不同数目,指导用户自助完成操作,这一系统中自带监控,避免出现违规操作,同时也设置了防夹手功能,保证用户安全。引入RFID标签系统,RFID系统能够实现读者自助借书、还书、续借以及图书的防盗等功能,提高图书借阅速度及图书馆藏速度,使图书馆高效、快捷地完成大批量图书的流通。引入报刊借阅机,这一设备以触摸一体机为依托,内置海量正版授权的大众类期刊,按月更新多种全国主流报纸期刊,其中“一扫即得”操作,能够让借阅图书的过程更加方便、快捷、时尚,会给用户带来别样的阅读体验,更好地服务于有不同需求的用户。引入图书借阅机,这一设备以触摸一体机为依托,内置海量电子图书,丰富的媒体文本,图文混排,保留出版图书的原文原貌,同时也提供报纸资源,实时更新,确保用户能够随时获取时事新闻。引入智能书架,这一设备可以实现自助借书、自助还书、预约取书、自助办证、自助扣缴、查询、续借等功能,其集成多点触摸屏,可实现电子资源的浏览、下载及互动服务。引入朗读亭,图书馆利用朗读亭特有的智能门禁系统,指导读者通过扫描制定的RFID卡,进入其中,并通过朗读亭智能终端系统,选择自己喜欢的影像资料进行观看,还可以在手机、电脑端进行保存和分享。安装安全门禁,即图书馆通过刷卡、刷脸、指纹识别等多种通过方式对进入人员的身份进行辨别,从而达到合法、有序、安全进入图书馆的目的。门禁系统能够以日期、时间、人员的各种属性作为统计依据,形成各种报表,作为大数据资源供管理者参考、决策。

上述设备是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常见的设备,也是图书馆实现大数据资源挖掘和利用的载体。在专业设备的支持下,图书馆能够利用大数据分析研判和算法模型,加强数据集成、关联分析,进行场景算法模型设计,并将分析结果直接应用到各部门日常业务中,实时关联、预测预判,真正做到用数据主导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推动图书馆决策水平、业务部门效能的全面提升。

二、依托大数据平台,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

大数据背景下,建设智慧图书馆成为其转型创新的一种新的形态,与此同时,用户对图书馆的服务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静态的、传统的服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读者需求,因此,图书馆需要打造动态的、综合性的资源及服务,构建交互性环境,实现服务模式的更新。[1]

第一,检索服务的创新。检索是图书馆服务用户的重要方式。检索的目的在于让用户通过系统平台快速、准确、高效、有序地检索到所需信息。在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通过引入信息技术打造了智慧检索系统,这一系统不仅能够记录和分析用户的检索行为,从中识别出用户明确的或者潜在的需求偏好,为用户呈现最具相关性的检索结果,还能够通过用户对检索结果的反馈或评价,自动校正检索策略,使用户获得最贴近需求的资源信息。这样的检索服务显然更加智慧,它不仅能够减少用户检索的盲目性,缩短检索时间,提升用户体验,也能够为图书馆的工作提供参考,从而提高服务效率。

第二,推荐服务的创新。在大数据背景下,人们每天面临着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大大降低了人们获取优质信息的效率。针对此种情况,图书馆依托信息技术搭建信息平台,能够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从而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推荐,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当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对于智慧推荐服务模式的构建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智慧推荐就是系统平台能够针对不同读者用户的个体差异性,主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量身打造的信息资源服务。这样的服务更具主动性、精确性,能够让用户在推荐下获取信息,从而提高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

第三,利用智慧App创新服务模式。在移动智能时代,智慧图书馆App的研发十分“火爆”。智慧App能够让用户不受时间、地点等的限制,随时随地以任何方式获取信息资源。例如某图书馆采取整合多种资源、融合先进技术、增强人性化服务等多种举措,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手段,将书、人、空间连接成一个信息生态有机体,形成了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化设备于一体的智慧图书馆,并打造智慧App,为用户提供更加便利、更有趣味的信息获取方式。这种服务模式的创新依靠云计算、智能移动终端、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图书馆通过打造智慧App能够实现由为读者用户提供单向服务向为读者用户提供双向智慧服务网络的泛在服务转型,从而提高智慧化建设水平。

第四,利用社交媒体创新服务模式。当前,各种新媒体不断发展,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图书馆通过与社交媒体的合作,能够打造新的服务平台,实现与用户一对一的交流互动,并及时获取用户信息,为用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例如图书馆可以利用微信平台打造公众号,用户可以通过关注公众号的方式查询馆藏书目,了解书目的名称、ISBN号、作者、主题、索书号、出版社等信息。这样的服务模式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认识、关注、使用图书馆,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优化平台服务方式,为用户提供独特的差异化服务,并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需要一批专业过硬、具备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图书馆应积极吸引人才,着重人才培养,加强人员配置,以推动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满足用户对图书馆服务提出的新要求。[2]

第一,吸收优秀人才,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图书馆应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不断完善聘任制度,吸收高素质人才进入图书馆,并为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的改革与创新奠定人才基础。图书馆应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合理设置岗位,并制定人才招聘计划;明确人才招聘要求,面向社会进行招聘,完善相关流程,严格招聘过程;加强对应聘人员的筛选评价,重点考察应聘人员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能力素质、学习或工作表现等情况,选择能够胜任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工作的专业人才。这样才能推动图书馆工作人员不断更新,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从而依托人才实现改革与创新。

第二,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提高服务效率。在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已经成为主要趋势,而这对图书馆内部工作岗位的设置以及人员的配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图书馆应科学设置岗位,并明确岗位工作人员相对应的能力,这样才能对工作人员提出具体要求,为其日常工作的推动以及绩效考核提供依据。例如在利用大数据资源的过程中,做好文献的大数据工作、对数据库进行编码等已经成为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此,图书馆应以此设置岗位,并培养相关工作人员,明确其工作职责,从而推动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为资源整合与利用奠定基础。

第三,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结构化管理。智慧图书馆的有效运行需要一个高素质的团队,因此,图书馆在人员配置中,应按照人员各自的专长和特点相互组合搭配,取长补短,形成团队,并提升团队的整体效应。在团队建设与管理中,图书馆应对馆内人员做好调研及分析,将不同年龄、教育背景、职称等的馆员按各自优点和特长进行结构化组合。例如将具有大数据分析背景的人员安排到技术部门,将拥有一定阅历和工作经验的人员分配到领导岗位,将具有一定参考咨询和学科服务经验的馆员安排到咨询部各岗位,等等,这样的分配既可以实现人尽其才,各司其职,也可以协调各环节的配合,推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

第四,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例如某公共图书馆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更新了图书管理系统,为提高馆内工作人员对新的管理系统的适应能力,图书馆邀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员工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系统中“资源保障”“资源利用”“分析决策”“读者服务”“参数配置”“运行日志”等各板块的具体使用方式。通过培训,使图书馆全体员工了解、熟悉和掌握了新的软件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便于更好地运用管理系统为用户服务,同时也让图书馆的信息化、电子化、智能化服务迈上新台阶。

四、加强资源整合,推动图书馆资源共享

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成了新的发展趋势,加强馆际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馆藏资源的共享共建,不但可以丰富各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也可以降低各馆资源建设成本。目前,各地区图书馆在现代技术手段的支持下,积极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以期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例如BALIS原文传递中心,是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下设的5个分中心之一,现有96家成员馆,用户通过登录BALIS原文传递中心,就可以免费获取包含清华、北大等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在内的海量文献资源。

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丰富,其在馆藏资源共建共享的过程中应主动承担责任,通过搭建系统平台,推动资源的开放。例如公共图书馆可以主动介入学校图书馆,在学校搭建流动借书点,将服务延伸至校园内,或者将一部分馆藏移至学校图书馆进行开架借阅,为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阅读资源。

图书馆之间可以通过组织全民阅读活动,推动馆藏资源共享。例如某省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月”先后与下辖的市县公共图书馆合作开展以“爱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基层系列阅读推广活动,用实际行动助力书香社会建设。在活动中,省图书馆将讲座、展览以及相关阅读活动送到基层,并通过与市县公共图书馆的交流,了解其馆藏资源状况、智慧图书馆建设情况,通过共同搭建线上阅读平台,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以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具体实践。

此外,现代技术设备的引入是馆际合作、资源共享的必要条件。例如某省图书馆把“互联网+”思维融入图书馆管理和用户服务中去,积极构建RFID智能借还系统,让借书更加方便,利用先进的互联网图书馆总分馆图书管理系统,将省市图书馆、镇(街道)图书分馆、村(社区)图书室的图书进行统一管理,对海量的藏书实现图书目录同平台检索、图书通借通还、借阅证全区通用;该图书馆还联合国家数字图书馆、江苏省数字图书馆、常州市数字图书馆,将海量数字资源供市民免费使用,市民只需办理公共图书馆借阅证,连上互联网即可使用;此外,该图书馆还在当地商圈、企业、为民服务中心等人流密集场所设置更加智能、小巧、便捷的智能借阅柜,再辅以进驻各村、社区的农家书屋,以及创新性的“书服到家”图书借阅服务,进一步缩短服务半径,推动全民阅读。

利用大数据资源,推动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能够让基层图书馆资源分布更加均衡,利用更加充分,运行更加智慧,让民众能够从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获得信息、知识等,最终打通全民阅读的“最后一公里”,提高图书馆的公共服务能力。

五、结语

总之,在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工作面临着转型和创新的机遇。基于此,图书馆应积极引入信息技术,推动服务模式创新,加强人才培养,推动资源共享,这样才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揭示与整合,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更高效、优质的服务,促进图书馆的智慧化发展。

猜你喜欢

图书智慧图书馆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