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音乐审美
2022-12-31张帅
◎张帅
在物质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情况下,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逐渐丰富多彩起来,进而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在群众文化活动中,音乐活动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凭借着准入门槛低、感染力强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群众参与其中,在陶冶群众的情操、丰富群众的文化内涵的同时,还有效提升了群众的音乐审美能力。由此看来,积极组织开展群众音乐文化活动,有助于增强群众的音乐素养,进而助力我国群众文化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群众文化和音乐审美概述
(一)群众文化
我国的文化事业迅猛发展,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人们的文化需求逐渐多样化,为群众文化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群众文化是人们业余时间自我娱乐、自我参与和自我开发的一种社会性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在开展过程中,群众是活动的主体,活动形式较为随意,专业性要求不高,主要是为了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而开展的。[1]实际上,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有助于充实群众的业余生活,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这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二)音乐审美
音乐审美的概念较为抽象,强调通过聆听和欣赏音乐,去感受美和表现美,进而创造美,在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同时,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审美素养。实际上,音乐审美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特点,不同时期、不同群体,其审美能力和审美特点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音乐审美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长期实践中持续学习音乐知识,置身于其中深层次感受音乐的旋律和内涵,以此来促进自身音乐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提升。[2]
二、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音乐审美表现及培养群众音乐审美能力的意义
(一)音乐审美表现
在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中,可以将音乐审美归结为精神娱乐活动,在活动中直观反映出群众的音乐感知力和音乐审美素养。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也可以激励群众在欣赏美和体验美的同时去创造美。在音乐作品欣赏中,要充分结合个体的音乐感知能力去感受节奏、旋律等要素,并通过音乐表演激发群众的情感共鸣,使群众在舒缓精神压力的同时,获得深层次的审美体验。要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在音乐欣赏中去感受和领悟其中的美好,挖掘不同时期、不同类型音乐的文化内涵。如《红军阿哥你慢慢走》,作为一首民歌,不仅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也从侧面展现出群众对获得胜利的渴望。[3]客家民歌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具有淳朴、深情的特点,歌唱时可以感受其中所流露的思想情感,与创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另外,在欣赏音乐作品时,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欣赏者的思维观念也会发生变化。而且作为声乐艺术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群众可以通过音乐去抒发和表达内心的思想情感。
(二)培养群众音乐审美能力的意义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改善了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群众精神层面的需求。在此背景下,积极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有助于激发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在活动实践中丰富情感体验,促进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4]因此,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培养群众的音乐审美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1.增强群众的感知能力。引导群众积极参加音乐活动,有助于丰富群众对活动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中培养群众的感知能力。如在聆听音乐时可以感受到音乐旋律、节奏、音色等要素,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2.提升群众的审美能力。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加强音乐审美体验,有助于促进群众审美能力的提升,使群众基于音乐的欣赏和感知,逐渐深层次地感受音乐的内容和意义,同其中所流露的情感产生共鸣。
3.促进群众形成高尚的情感。群众文化活动中,音乐审美可以起到丰富个体内涵、陶冶个体情操的作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随之增加,在参加群众文化活动中挖掘音乐之美,可以缓解精神压力,净化负面情绪,实现精神层面的升华,最终形成高尚的情感境界。[5]另外,音乐审美还可以培养群众的道德情操,促进群众人格的完善,提升群众的思想认知水平。而且在音乐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下,群众会加深对音乐的认知和体会,最终实现情感的升华。
三、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参与意识薄弱
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主要参与群体是中老年人,此类人群业余时间充足,将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看作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青少年、普通工作者却很少参与其中,他们对于群众音乐文化活动重要性的认知存在偏差。[6]与此同时,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缺乏专业的人才支持,主要是由于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具有公益性特点,一些音乐素养较高的群众参与积极性不强。尤其是农村地区,基础条件较差,发展前景小,更是难以吸引音乐专业人才参与其中,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高质量开展。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开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持,但很多区域缺少配套的基础设施,整体规划不合理,服务体系不完善,影响到群众音乐文化活动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极大地影响了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
(二)活动形式和内容创新度不足
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开展得是否理想,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就是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是否合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群众文化事业发展速度加快,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深受群众的喜爱。但是不同群体、不同性别的群众,对于音乐文化活动的需求度有所不同,因此,组织形式多样的群众音乐文化活动是必然的选择。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形式主要以中老年人组织的音乐活动、校园音乐文化活动以及节日音乐活动为主,但此类活动参与群体、活动地点和时间等因素之间的关联性较强,大大降低了活动开展的覆盖面。在活动内容方面,具有盲目性的特点,一味追求新潮流而忽视了群众的实际需求。传统的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主要以歌曲比赛为主,形式单一、内容落后,创新性不足,自然无法满足当代群众的音乐审美需求。[7]当前,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应该面向全体大众,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群体,促使所有音乐爱好者都可以积极参与其中。但这一点尚无法实现。目前,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仍然是以中老年群体为主,覆盖范围较窄,难以满足在职人员和青少年的音乐文化活动需求。
(三)政府的统筹引导职能发挥不充分
各地区经济水平不同,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存在很大差异。如何高质量组织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培养群众的音乐审美能力,一个重点因素就是坚持有关部门主导,在他们组织和引导下来推动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开展。但不可忽视的是,仍然有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未能认识到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重要性,未能结合区域实际情况统筹安排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并且存在与实际需求相悖的情况。另外,我国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发展失衡,大部分城市地区配备了较为完善的群众音乐文化活动设施,组织者的专业素养较高,有着充足的资金支持,但部分农村地区的群众音乐文化活动设施并不完善,除了传统节日以外,很少会组织开展群众音乐文化活动。
四、群众文化活动中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一)提升群众的音乐审美认知和理解
群众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一个主要途径就是加强音乐欣赏,在引导群众欣赏和体验音乐美的同时,将其与实际生活有机融合,使群众在音乐的熏陶下逐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鉴于此,一方面,应该创设有助于群众参与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条件,引导群众在业余生活中积极参加群众音乐文化活动,欣赏音乐之美,置身于音乐情境来丰富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以群众实际生活为切入点,加强对音乐知识的宣传,介绍各类音乐作品的背景、节奏和旋律等要素,全面增强群众对音乐作品的认知和了解。为了最大程度上提升群众对音乐的认知和体验,各级文化馆要充分发挥机构职能作用,在专业人才的指导下,组织更容易被群众接受的音乐欣赏活动,让群众接触各类音乐作品,在欣赏过程中逐步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二)增强群众的音乐节奏感
音乐审美是在长期音乐欣赏中逐渐形成的艺术欣赏能力,具体表现在对音乐作品的节奏、音准、音色、旋律等要素的感知上。所以,在欣赏某类音乐作品时,应重点锻炼群众对音乐形态的把握能力,包括音乐作品整体结构、音色变化、力道强弱以及速度快慢等。群众对音乐作品外部形态有了一定的认知后,自然而然地会与创作者形成情感共鸣,丰富音乐审美体验。如在感受音乐节奏的快慢缓急中,可以感受不同时代音乐的变化,从对音乐节奏、音韵的了解中,逐渐进入音乐审美情境中。如冼星海的音乐作品《黄水谣》,节奏较为平缓,没有激昂、高亢的曲调,但却可以从中感受到痛苦的情感,以及广大中华儿女内心的愤慨。作品前半段情真意切,后半段却流露出痛苦和愤慨的思想情感,并且随着曲调的推进发展,所流露的情感愈发悲凉,有助于听众更加深刻地感受中华儿女所遭受的苦难。即便群众没有专业的音乐功底和音乐知识储备,面对一部情真意切的作品,通过简单的曲调节奏也可感受到其传递的情感。因此,培养群众的音乐审美能力,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群众的音乐节奏感。
(三)感悟音乐作品营造的意境
音乐作品欣赏,不仅要用耳朵听,也要用心灵去深层次感悟和体验。群众对于节奏感的掌握,仅仅是对音乐直观的感受,想要进一步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则需要体会作品深层次的意境。很多音乐作品并没有歌词,但却可以从标题中获得一定的启示,大致了解音乐作品中描绘的情境。如德彪西的作品《月光》,通过作品名称即可大致了解描述的是夜晚的月光,通过清淡、平缓的旋律,以及捉摸不定的节奏变化,感受到一幅万籁俱寂的月夜图。音乐作品中频繁变化的演奏技巧,也是创作者独特表达情感的手段。如二连音的使用促使节奏急缓变化,营造出一种舒缓且平和的意境;旋律疏疏落落,长音、延长音的巧妙使用,带给人一种独特的静谧之感;和声的平稳,进一步烘托了作品静谧的氛围。再如阿炳的《二泉映月》,作品中同样使用了多种演奏技巧,通过节奏快慢、长音和延长音等技巧的使用,将创作者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融入其中,情感描绘得更加生动,无形中带给听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欣赏音乐作品时,群文工作者要用科学、恰当的方法去引导群众感悟音乐作品营造的意境。
(四)发挥音乐想象力来培养群众音乐审美能力
培养群众的音乐审美能力,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锻炼想象力,从多角度发挥联想和想象力,深化对音乐的审美体验。培养群众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指导群众全方位分析音乐作品,获得更多新奇、别样的感悟,潜移默化中增强群众的音乐审美能力。群众音乐审美能力是一个漫长学习、累积的过程,应尽可能地让群众接触各类音乐,多角度地开阔群众的视野,丰富群众的音乐文化内涵,使群众的文化素养逐渐提升,进而使群众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另外,在音乐审美中,应鼓励群众对自我意识和潜能的挖掘,选择自己独特的音乐理解和感悟方式,在聆听音乐时感悟其中潜藏的美感,获得精神上的洗礼,灵魂上的升华。
五、结语
总的说来,在经济繁荣的当下,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迫切地需要丰富多样且内涵深刻的文化活动来填补精神世界。因此,应积极引导群众参加音乐文化活动,使群众在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音乐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