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性
2022-12-31曲宇晗吴红
◎曲宇晗 吴红
戏剧表演是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戏剧表演包括不同的门类,但不管如何分类,其核心都需要戏剧技术与戏剧美感结合起来,从而供人们现场观看,并起到娱乐的作用。本文从形体语言的内涵和外延出发,从人物性格塑造、内心情感表现、增加表现力等方面探讨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性,同时给出戏剧表演中形体语言的使用技巧。
一、戏剧表演概述
德国学者狄德罗最早开始研究戏剧演员的表演技巧,在著作《演员是非谈》中提到:“要想观众如预想般产生情感触动,演员并不是忽略自身角色的疯子,而是通过对自我的自如掌控给予观众思考的余地。演员并不是剧情中的角色人物,仅仅是在演绎此角色,然而演员却使观众觉得演员便是剧情中人物般流畅地演绎。观众出现此种认知仅仅属于一种想象。演员十分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并非故事中的人物。”约瑟夫·恰伊金也认为:戏剧必须找到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而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就是形体动作与纯粹的表演所创造的,戏剧表演通常包括声、台、形、表四种,对于表演者来说,不仅要学习分析剧本内容、角色特征、身份等的方法,学习如何拆分内容、构思角色,更需要学习如何将剧本中固态的内容通过舞台行动体现在舞台上,从而更加完整地创造舞台人物形象。
其中,形体体现在表演者的外观、体态等方面,是一种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通过对头、颈、肩、手、腰、臀、腿、脚等身体各个部位的灵活运用,让观众感知剧中的人物特点。在戏剧表演中,形体语言、戏剧语言相互补充,让戏剧表演艺术更加具有艺术性和美感,让人物更加立体,让表演更加栩栩如生。
二、戏剧表演的特性
戏剧表演的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戏剧表演根植于人们的行为习惯。对演员来说,人是戏剧表演的唯一主体,同时,戏剧表演并非是一种完全客观的存在,并非完全的自然状态,并不是自然地展现。当然,也许在一些戏剧表演中,可能会看到一些动物、植物等真实的主体,但其实,它们更应该被认为是一种表演的道具,是人作为戏剧表演的主体,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对动物进行教化的结果。其次,戏剧表演的目的在于其观赏性。表演的目的、受众群体、环境等不一样,表演的实际内容、外在表现等也会有所差别,但是,这些表演具有比较相似的内在特征,即对于受众而言的观赏性。如果观众的欣赏行为欠缺,就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表演”。以二胡演奏为例,如果观众并未欣赏,其行为更多表现在“练习”维度,而不是“表演”维度。最后,表演具有内在的规律和规则。在表演方式方面,对戏剧演员而言,演出需要坚持相应的规范,这就依赖于反复的积累和练习。古语所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对这一流程的深刻诠释。值得一提的是,戏剧舞台领域的演出范式属于广义概念,不仅包括曲牌、剧本和乐谱等范式,还包括戏剧表演相关的舞台设计——历史时空等。同时,此类表演规则范式属于人为管控行为,人能够自如掌控、设计甚至改变此类表演范式,这也体现了人是舞台演绎的主导角色。同时,表演规则类型十分丰富,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这是由于表演自身属于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全方位呈现,并借以和其他人传达感情,获得情感体验。
三、戏剧表演中的形体语言
形体语言,即为肢体语言,主要是通过肢体的诸多部位完成多种动作以填补演员语言表达层面的不足。各个部位肢体语言传递出的感情各不一样,所以表现的信息十分多元且富于变化。语言学理论提出,人类诸多非语言沟通是天生的,例如恐慌、振奋、愤怒、激动等。此类情感表达是借助于嘴巴、面容、眼部等肌肉活动传递情感讯息的。另外,呼吸、心跳等生理活动也由此出现变化。但是在社会领域,部分高水平、富有文化属性的表情、神态,属于经过长期训练和努力而获得的。由于诸多情况下,人类语言无法充分传达出信息,为了更为准确全面地传达信息,形体语言对信息的传递也在持续优化和发展中,由此塑造出独特的语言系统。
肢体语言的特点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观察:广义层面而言,肢体语言包括面部表情的各类肢体活动,属于无声语言,然而能够传达出语言不能传达的情绪;狭义层面而言,肢体语言仅仅指身体和四肢传达的含义。其中,形体语言的特点集中在通过多种肢体活动传递多种情感。历经不断演变,形体语言的常见活动大多具备稳定的内涵。诸如鼓掌表示开心、激动,顿足、噘嘴表示愤怒,踱步、搓手表示烦躁不安,垂头表示失望,摆手表示委屈,摸头表示尴尬或不好意思等。通常而言,别人透过你的肢体动作判断你当下的心态和情感,分辨出你通过肢体动作想传达的情感,不仅填补了人类表达的空白,同时也使人类的表达方式更为多元化。
相较于口头语言,形体语言的可信度更高,更为简单明了。形体语言是传递情绪、态度和心理需要的物质媒介,也是展现个人性格、气质、风度的重要渠道,尤其是风度和素养,大多是通过形体语言这一载体表现的,视觉影响力更强。世界上所有个体的社会环境、历史文化背景等都存在差异,由此形成了多个社会群体,其通过形体语言表达情感的形式也有诸多不同,所以形体语言具备社会属性。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形体语言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形体语言表现情感的形式越发多元化,表现力也不断增强。
四、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性
(一)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戏剧表演涉及不同的人物,由于他们的职业、年龄、经历等的不同,人物性格也不同。形体语言在信息传递、情绪表达方面发挥着传达无声信息的作用,具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也为肢体动作的发展和丰富创造了更大的可能性。诸如站立此种最为常见的姿势,笔直挺拔地站立大多呈现出正式自信的感觉,但是在笔挺站立的基础上,双臂绷直向下,则显得十分生硬、呆滞。身体前倾、背部弯曲,令人想到步履蹒跚的老者;肢体垂直挺拔、动作灵敏,则使得人想到威严的军官。因此,对于戏剧表演者来说,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被表演对象的特征。戏剧表演者结合口头语言、形体语言,一方面,会更加立体地塑造人物形象,让人物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将人物性格内在化,更加丰富地表现人物的细节变化,以及戏剧的冲突。同时,形体语言也可以弥补口头语言在表达上的不足,让观众更好地理解表演的意图。
(二)表达戏剧情节的作用
对于戏剧表演来说,演员需要利用肢体动作表现角色形象,传达角色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形体语言则是常用的媒介,必须自如掌控形体的节奏与张力。对于演员来说,倘若能够娴熟自如地运用形体语言,则有助于剧情的推进,同时增强戏剧表演的冲击力。戏剧表演的高潮大多也是形体语言表达的高峰时刻,堪称“此处无声胜有声”。当下,形体语言已不单单指后现代戏剧的表现形式,也开始在现实主义戏剧中推广开来。诸如阿根廷经典戏剧《萨莱托·马丽帕》,戏剧中,两个少女热衷于比较,通过反复较量来得到快乐,然而短暂快乐后却又恢复往常。上述整个过程都是利用形体语言呈现的,在舞台上两位主演的形体动作保持协调同步,通过摔倒、站立、倒手、翻滚、扑倒等一系列常见的动作,配合长期的形体语言,使观众沉醉和专注于剧中的情节。
(三)表达情感的作用
我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戏剧表演始终表现出鲜明的张力。其源自人类最真实的感受,但是又是对情感的升华。表演者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均能够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角色心中最为复杂和微妙的情绪,利用形体动作呈现雄、美、刚、柔、虚、实、娇、俏等形态。诸如田沁鑫编排的《赵氏孤儿》便是现代戏剧和传统戏剧两者融合的结果,特别是在戏剧尾声融入戏曲台步,不但传递出角色在知晓所有真相后内心彷徨但坦然相待的状态,也赋予了戏剧更强的美感。
(四)增加表现力与感染力的作用
形体语言赋予了戏剧表演更多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如果演员单纯通过台词来演绎角色,营造氛围,由于缺乏更丰富的形体语言,则无法获得理想的演出效果。所以,为了丰富演员的表现力,将口头语言与形体语言两者配合表现情感,能够为观众带来更为直接的感染力,使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戏剧演出中,演员需要加强形体语言的表现力,自如且到位地利用眼神、表情以及肢体活动等传递角色的情感和状态,由此使得观众对剧中角色产生情感共鸣,更为全面立体地感受戏剧角色。
五、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运用
在平时的生活中,神态和动作与口头语言结合的场景十分常见。诸如,当你想要表达肯定时,大多会选择点头,当你不认同他人的想法,则可选择摇头。以上均属于生活中常见的形体语言。而此类动作与表情大多是利用眼神、脸部神态、肢体不同部位的活动等传递出来的。这反映出形体语言的表现力较强,也代表着人们能够借助于肢体不同部位的活动开发和利用身体的潜力和表现力,可塑性较强。对于形体语言来说,某一独立的动作便等同于语言中的某一词语。文学创作则是通过对大量词语的巧妙组合和运用,生动立体地刻画出一个角色,传递某种主题和观念。而类似的,形体语言也是借助于肢体中头、手、眼睛等相应部位的巧妙组合而准确表达某种信息,传递某种情绪或状态。
形体是演员刻画角色的主要媒介,演员应该学会利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更丰富的形体语言,传达角色的心理状态。全球知名表演艺术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演员的自我修养》中提出:“外在表现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其能够表现角色潜在的精神世界,是通过反复练习的肢体动作,传达人最为细腻的心理活动。”演员需要练就灵敏的形体动作。由于演员需要娴熟掌控自己的肢体,需要刻画年龄、社会背景、个性、职业迥异的角色,因此不能一味地维持自身原本的体态,而是应该反复训练优化,一方面应该强化肢体的韵律、美感和协调性;另一方面应加强对身体的掌控能力,使身体更为灵活和敏锐,同时具备较强的表现力。形体表现力,即为演员在塑造角色时,可以利用外在的演绎方式细腻、充分地呈现角色心理的状态。人类的互动和沟通并不局限于语言,而是包含了丰富的形体动作,形体也是传递情感和信息的重要媒介。演员对角色的塑造包含内心的感受和精准、立体、生动的外在表现,从而使观众更为深入、直接地观看和感受戏剧表演。就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到的,“肢体动作对于演员创作来说意义重大,其实现了演员创作从无形转变为有形。演员的形体十分重要,其必须具有美感、匀称、灵敏和可塑性,从而在角色演绎过程中更为充分地发挥肢体的功效。”
六、结语
生活是艺术的本源和存在介质,生活是艺术创作的灵感之源。戏剧表演属于一种“三位一体”的艺术,这也是其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最为突出的特点。形体语言则是刻画角色形象的一种常用方式,经过训练后的形体,在戏剧表演过程中可以更为全面地刻画角色的个性特点,呈现角色的内心状态,富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专业的演员应该娴熟自由地使用形体语言,不管是成熟的演员还是正在学习中的演员,均需要强化自身的形体训练,增强其可塑性,将其融入创作中去,内化为个人的创作能力和专业素养,由此刻画出更为立体、丰满和多面的角色形象。戏剧演员应该不断地从生活中积累经验,挖掘出更多的形体语言表现方式,丰富人物的情感内涵,突出人物鲜明的性格,在角色演绎中倾注个人对戏剧舞台的追求和热爱,实现演员本身和人物两者的融合,为观众带来更为丰富多彩的戏剧人物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