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花鸟画的笔墨意境创作研究
2022-12-31姚小燕
◎姚小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更加看重,尤其是在大众审美日益多元的背景下,促使花鸟画等传统文化艺术以全新的面貌呈现。深入挖掘中国花鸟画的笔墨意境创作要点,可为现代花鸟画在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等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并通过艺术创作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地位的提升。本文主要对中国花鸟画的笔墨意境创作意义和创作要点进行阐述,希望对花鸟画艺术的现代化发展起到参照作用。
一、花鸟画相关概念概述
笔法和墨法相辅相成,笔墨的组合方式不同,创造和表现出的情感也多有不同。画家对思想情感与笔墨等艺术语言的整合,也是创作者心中对艺术符号的外在表达,是思想情感的抒发,也是传情达意的重要前提,更利于体现出作品的审美价值与艺术意蕴。这就需要创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注重自身发展,加强对笔墨运用的深入把握,创造出富有现代气息的笔墨语言。花鸟画中的笔墨语言,是在历史的演进中打磨出来的,也是对自然世界、生命精神的体验与总结,是创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更是对生命信息的无限传递。
(一)花鸟画
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以花、鸟、虫等为描绘对象。花鸟画中的画法包括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描绘的对象不仅是花与鸟,也泛指各种飞禽、蔬果、花卉、草虫等动植物。中国花鸟画实现了创作者与自然生物之间审美关系的集中体现,抒情性等特点突出。艺术作品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间接反映了社会生活,体现了时代精神,绘画与题材的特色鲜明。
(二)笔墨
笔墨是技法和艺术的结合体,也是体现花鸟画作品优秀水平的最直接表达方式,笔墨借助独特的艺术语汇,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和深刻寓意。笔与墨的有机结合,促使绘画作品的创作语言更加丰富,艺术性格更加突出。笔墨技法的存在,放大了花鸟画的艺术魅力。由此可见,笔墨是具有情感内涵的视觉语言符号。创作者将笔墨作为抒发思想情感、传情达意、体现作品审美价值的有效手段。笔法与墨法是表达创作者情感的载体,在中国花鸟画创作中的作用和价值十分突出。
(三)意境
“意境”是构成艺术美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指“缘物寄情、寓意于景”,使作品有情、景、意、趣的表现,实现意与景的有机渗透,情与景的双向交融,才能突出强烈的画面感。绘画作品有了意境,能够让观者产生韵味美、情趣美等美之元素的感悟。作品散发出感人的艺术魅力,有着突出的意境和神韵,离不开情的驱使和支撑。创作者将所思所想融入笔墨中,才能创造出意境浓郁的作品。
二、中国花鸟画笔墨意境的创作要点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中技法丰富和历史悠久的一门独立学科,在民族绘画中的地位突出。中国花鸟画强调运用笔墨的浓淡变化,将造型的“有形”转化为笔墨上的“无形”,从而达到“缘物寄情、寓意于景”的意境创作表现,这也是创作者内心思想情感的直接体现。[1]
(一)雅俗共赏
雅俗共赏是中国花鸟画的典型笔墨特征,主要体现在对质朴写意特征的追求,注重民俗文化与绘画艺术的有机结合,以此放大作品的情景感染力。尤其是写意花鸟画对笔墨艺术效果的追求,主要借助笔墨轨迹修补写意的不足,力求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借助勾抹的基本技巧,自然而然地表现质朴的艺术气息,突破花鸟画技巧的难点。这种弥补技巧不是信手涂鸦,而是基于创作者具有人文素养的笔触和灵感而形成。尤其是对绘画对象姿态的描绘,仅依靠高超的画功难以体现出立体动感的意境,还需要依靠冲动的情感来突破,达到情之所至与一笔绘成的效果。结合光影与透视等绘画技法,在用色层面进行突破,能够为中国花鸟画的创新提供新的可能。水墨意境虽然特色鲜明,但无法做到模拟仿真,只是在人文意境层面的突破,追求出离物象本体的单向意识突破,使艺术与自然间的距离较大,这也是徐渭等写意花鸟画大师的艺术创作特点。
而齐白石等近现代花鸟画大师,有效弥补了在用色方面的不足。花鸟画的用色直接受创作者胸襟、境界、喜好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古代文人墨客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对花鸟画的创作可谓是驾轻就熟,如此的艺术喜好也是普通人无法理解的。雅俗共赏的艺术特点,实现了社会各群体审美品位的结合,尤其是齐白石等创作大师,更加追求雅俗共赏的意境特征和至真至美的艺术境界,将自身的农村经验和乡土情怀融入高雅的绘画艺术中,使作品达到雅俗共赏的特点。齐白石的作品实现了传统人文画风与纯朴民间艺术风格的结合,用率直不屈的性格与真挚淳朴的情感,描绘出意境新奇的画面,主张形神兼备,下笔“我有我法”。真正将传统绘画推向现代化,促使高雅艺术更加通俗化、生活化。齐白石的墨色被人称之为纯朴精炼、俗中见雅、刚中带柔、自由酣畅。在写意笔墨方面简练传神且自由鲜活。如作品《牵牛花》,在浓淡、红黑、干湿的对比中,形成奔放与鲜明的视觉效果,整体画面艳而不妖、成熟稳重,是传统文人绘画的一大突破。墨色丰富多变,促使绘画语言更加丰富,也成就了齐白石花鸟画独领风骚的艺术特色。
(二)人文情怀
中国花鸟画的笔墨意境创作,不能忽视对笔墨结构的合理搭建,要求创作者充分掌握和灵活运用书法的笔墨结构特点,使作品蕴含的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等要素能够呼之欲出。花鸟画的笔墨结构主要始于原始的模件艺术记忆,借鉴大自然的水墨与结构等元素,采竹作笔,研墨为色,逐步形成作品的笔墨特征。利用基于自然的人文结构形成独特的写意特征,再在情感因素的带动下,创作出别致的绘画风格,融合不同的艺术个性,形成风格迥异的艺术流派,将大众的审美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花鸟画的笔墨意境创作,更注重关爱自然等人文精神的体现,也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创新继承。由此可见,意境与思维的关系密切,更取决于仁者情怀,借助作品的思维投射,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使观者深入感知创作者传递的情感。大部分花鸟画的创作者,在笔墨意境创作中,相对于自身个性的突出,更注重前人技法的传承,促使其对绘画对象的个人感受不是很浓厚。不同创作者对各绘画对象的理解是不同的,如现代花鸟画创作者对梅兰竹菊等绘画对象的感知远不同于古代的文人墨客。一些现代花鸟画的笔墨意境创作多以浅显的模仿为主,只能画出表面的东西,深层次的内涵自然被削弱。因此,当代花鸟画创作者还要在如何用花鸟寄托当代人的情怀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创作者真正具备这种人文情怀,才能将其融入当代花鸟画的创作中。尤其是工笔花鸟画,笔墨意境创作更需要情怀,推动绘画作品超越表象,通过笔墨与情怀的结合,促使作品更富有仁爱的感召力。[2]
(三)画骨与肌理
“画骨”是指将标准用笔达至骨髓的一种文化符号。从风格方面入手分析,花鸟画更注重对笔法精髓的运用,近似于书法对“骨”的追求,也是笔墨结构的根本。花鸟画的“画骨”离不开笔墨结构神采的支撑,其整体风格也使笔墨结构之“骨”跃然纸上,进而将一体化的风格与结构关系表现出来。更近似于书法艺术中灵活运用字体与结构等要素打造独特的风格之骨。笔墨的用法不同使得花鸟画的风格也多有不同。花鸟画借助笔墨的灵活走法,勾勒出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花鸟画展示的艺术个性通常存在较大的差异,小巧的绘画对象呈现出了阴柔之美,大气的绘画对象呈现出阳刚之美,作品的风格各不相同,无法分出哪幅作品更美,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喜好和审美。尤其是徐熙创造的没骨画法,是指以墨或颜色染就的不见笔迹的绘画手法。如《雪竹图》等作品,主要为绢本墨笔,以落墨奠定全画的结构布局,再用连勾带染的手法,勾勒出物象的阴阳向背和凹凸有致的姿态。作品的用笔可谓是处处骨法、笔笔中锋,呈现出了野逸的自然气韵,与精巧细致的画风完全不同。针对没骨画法的处理,仍坚持以骨法用笔为主、其他用法为辅的处理原则。没骨画法的用笔是在书法的笔法中获得的灵感,书法的用笔追求线条有肉、骨、筋的特征,其中“筋”是指韧性,“肉”是指质地,“骨”是指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利用墨色去营造意境。没骨画法实现了肉、骨、筋的有机结合,由此而生发出“写”“工”两种笔法。没骨画法也隐藏着另一层含义,即将笔法中的“骨”消除,在绘画对象中重新立“骨”之法。
肌理也是花鸟画整体用色风格与个性的直接艺术表现形式,花鸟画的颜色选择、笔墨轻重等都是作品个性创作的艺术肌理。挥毫墨色修缮写意环境,主要依靠神采的对接和水墨调节等方面的处理。不同创作者的审美趣味不同,在颜色的选择和使用等方面的习惯也多有不同,不同的颜色搭配也产生了多样的绘画风格。工笔花鸟画的肌理技法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模糊干画法,是指糨糊直接调和颜色在熟宣纸上描绘物体的技法,可表现出油画般饱和的色彩和丰富的层次;糨糊湿画法,是指一种用调和浆在画面上铺刷一遍,再用刮刀刮画的技法,适用于描绘朦胧的景色;糨糊反画法,是在糨糊中加入胶矾水调成具有一定厚度、浓度的阻色剂,在生宣纸的反面进行描绘,再用色、墨在纸的表面刷画,让色、墨从没有阻色剂的地方透到纸的正面,以此形成黑白分明的肌理效果。积水积色法,是指利用泼彩泼墨中色、墨运动与变化的特点,让色、墨在掌控中变化,并在运动中成形。除此之外,还有点水撒盐积色法、点水滴胶积彩法、砂磨水洗法等。
(四)求似与写意
对花鸟画意境的欣赏更注重对作品笔墨结构的研究,深挖意境中笔墨结构的内涵。笔墨结构是表达意境的常见方法,是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作者文化涵养、艺术自觉的直接体现。由此可见,花鸟画的创作过程也是融入精神品质和陶冶道德情操的过程,依托笔墨语言充分体现出精神层面的内容。中国花鸟画的精髓体现在胸怀志远、纯净高洁、洒脱奔放等方面,是墨客文人对世间百态的隐喻,对激扬情感的追求。因此,花鸟画的写意精神有净化心灵与丰富精神世界的作用。花鸟画更崇尚求似而不乱的创作境界,相对于物态的逼真还原,更注重托物言志,这也是中国画的共同特点。花鸟画的不似而似之,借鉴了山水画的似之与不似理念。虽然两种艺术形式的物态和内容结构多有不同,但都注重求似的表现技法,连带着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求似是对物态神似的讲究,也是对力透纸背所展示的高境界的追求,有效借助笔墨结构表现这一精神境界。
花鸟画的笔墨结构也是一种写意手法。笔墨结构在画面上的勾勒实际上经过两个层面:一是笔墨自身物象形态的表层,是指绘画对象的自有特征,帮助创作者构思画面的结构。因此,表层的笔墨结构更注重物象原型基础内容的表现。二是精神体现的中层结构,该层次注重艺术精神层面内容的体现,在于创作者对精神世界的解读。从虚笔勾勒到添墨补笔的过程,无不是创作者精神层面的直接体现。由此可见,精神层面的笔墨结构也是突破与升华原始素描阶段的过程。单纯追求对原始物态的还原,忽视对写意精神的追求,无法突出画面的动态感,唯有通过写意技巧与静态创作技巧的有机结合,才能营造动态的画面感。动态的画面感离不开写意精神的支撑,这就需要创作者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如黄居寀的作品《竹石锦鸠图》,相对于对绘画技巧的追求,更注重对意境感受的充分体现。针对花鸟画的欣赏,除观察花鸟的造型和神态外,还要注重作品意境美的体现。《竹石锦鸠图》是宋代花鸟画的代表作,通过细致入微地刻画对象或安静或诗意的情趣,表达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深情。宋代花鸟画的创作,相对于对“实”的追求,更注重对“意”的体现,尤为注重对形神统一意境表现的追求,也将宋代画家的作品推向了巅峰。
三、结语
中国花鸟画历史悠久,经过千年的积淀,形成了独有的意境与画风,对现代花鸟画笔墨意境创作起到了启发和引导的作用。意境是画面动态感、传递情感要素的重要体现,中国花鸟画的创作不能脱离意境而单独存在。因此,现代的中国花鸟画创作需加强对形神统一、雅俗共赏等意境的追求,突出花鸟画作品的艺术个性,促使我国的传统艺术花鸟画得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