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微生物组:乳糜泻中一个研究不足的生态系统
2022-12-31罗江钊
相关数据显示,超过1%的人群携带有食用麸质后发生过敏的遗传基因,其中大约有1%的人口受到乳糜泻的影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正成为解释为什么一些遗传易感人群会患上乳糜泻的因素。目前,避免摄入含有麸质的食物是治疗乳糜泻的唯一有效途径,但这并不能完全解决乳糜泻的症状和炎症。为此,深入研究肠道菌群与乳糜泻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或治疗相关疾病。
目前,研究者通过对乳糜泻患者与健康人群的横断面与纵向研究,以确定微生物菌群的差异。与其它慢性炎症疾病的报道类似,乳糜泻相关的微生物变化在不同的研究中有所不同。根据麦克马斯特大学Marco Constante 博士的说法,这并不奇怪。因为调查乳糜泻肠道菌群的研究在设计、取样地点等方面存在差异。此外,大多数研究着眼于粪便中的微生物组成。乳糜泻的炎症主要发生在十二指肠的小肠上部,粪便中发生的微生物变化并不能完全反映小肠中的变化。这使得深入了解疾病部位的潜在机制变得困难。
近期,发表在《胃肠病学》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在乳糜泻中,胃肠道是微生物菌群组成和功能的关键决定因素。这项研究由麦克马斯特大学的Alberto Caminero 博士和Elena Verdu 博士共同完成,他们重点分析了乳糜腹泻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胃肠道微生物群。他们研究了十二指肠不同部位的活检标本以及小肠抽吸物和粪便中的微生物组成和功能。他们在乳糜泻患者和对照组之间检测到了微生物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十二指肠活检中的微生物群组成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有关。即使在十二指肠的不同部位,疾病患者和对照组人群之间的位置也存在特定的差异,这表明研究中精确采样位置的重要性。在分析微生物菌群功能时,还观察到十二指肠的特异性差异,揭示了乳糜泻患者微生物蛋白水解功能的改变。众所周知,来自细菌的蛋白酶可以消化面筋,增加或降低面筋的免疫原性。事实上,微生物谷蛋白降解酶,如新型计算设计的内肽酶和葡聚糖酶,有望改善谷蛋白引起的症状和相应的生活质量。Constante 等人还利用无菌小鼠对乳糜泻患者的小肠菌群进行定植,研究其机制。在乳糜泻患者的十二指肠中,微生物谷氨酸羧肽酶的表达较低,其在小鼠中的降低也与麸质降解受损有关,这表明了未来治疗的潜在方向。
麦克马斯特大学助理教授、该研究的共同负责人Caminero 博士说:“这是对乳糜泻中的小肠和粪便微生物菌群进行的比较全面的首批研究之一,使我们能够确定乳糜泻中的特定微生物功能”。因为粪便样本很容易获得,因此常被用来调查乳糜泻的微生物群组成。但是,在粪便中看到的变化并不总与小肠微生物变化相互一致。
原文链接:https://www.gutmicrobiotaforhealth.com/small-intestinal-microbiome-an-understudied-ecosystem-in-celiac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