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2022-12-31甘肃省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小西沟分场赵正华
甘肃省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小西沟分场 赵正华
前言
传统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使用大量的使用化学药物,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是会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可能引发野生动物中毒或者人畜中毒,在此背景下出现了生物防治技术。利用生物防治技术能够保证森林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并且防治效果持久,是现阶段比较常见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手段之一,应该加大对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1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1.1 化学防治不完善
我国一些重要林区的病虫害防治方式还是以化学防治为主,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效果,但是长期使用化学药剂会使病毒产生抗药性,也会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病虫害给森林资源带来的侵害,应该研发出新的防治手段。
1.2 病虫繁殖能力强
森林中的虫害的繁殖能力强,传播范围广且速度快,传统的化学防治方式治标不治本,导致病虫大量残留,可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增加了防控的难度。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化学杀虫方法,会错过最佳的防控时机,加大后期的防治难度。
1.3 防控人员的作业素质需要提升
在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控中,有些工作人员对病虫害的了解不足,防控方法比较单一,影响了病虫害防治的效率。病虫害防控是一项复杂性的工作,对技术的要求较高,为此,林业部门应该加大对防控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加培训的力度,帮助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2 生物防治技术的概念和优势
2.1 基本内涵
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同时综合性较强。生物技术需要和其他的生命科学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科技术的优越性。具体来说,生物技术应该以先进的科学方法为前提,做好科学的规划工作,满足人类发展的目标。为此,应该利用生物间的某种联系以及生物体间的某种特性来实现消灭病虫的目的,改善林区内的生态环境,也不会对其他的物种造成太大的影响。在利用生物防控技术中,要明确森林系统内的食物链关系和生物体之间的共生关系,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过大的伤害,为森林中的动植物营造健康的生长空间。
2.2 生物防治技术的优势
生物防治技术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第一,无毒性和无残留,利用生物防治技术不会对人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造成过大的危害,也不会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第二,具有很好的推出和防治效果,长期使用副作用很小,并且能够建立病虫害的天敌的优势群体,达到长期病虫害防控的目的。第三,利用生物防治技术不会使病虫害产生抗体,具有长期防控的优势。第四,生物防控技术中使用的原材料比较丰富,可以利用本地优良的资源,能够降低病虫害防控的成本,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3 生物防治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控中的具体应用
3.1 营林防治技术
营林防治技术是效果明显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在培育种苗之前,应该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和抗病能力。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引进抗病能力强的林木品种,合理地搭配苗木,改变原有的单一栽培的方式,增加混交林的栽培数量。在日常管理中,要定期检查苗木的生长形态和生长条件,以便控制苗木的成活率,也能观察是否出现病虫害。通过营林防治技术还能够提高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2 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防治技术
第一,在自然界中,昆虫的天敌主要包括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能够消灭森林中病虫害的基数。第二,为虫害的天敌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改变原有的单纯的森林种植结构,可以种植不同种类混交林,为害虫的天敌营造适合的繁衍环境。第三,重视对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引入,能够增加森林中天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为此,在维持当地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的前提条件下,可以引进外来的物种,但是要控制好数量,避免大规模繁殖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生态系统失控。
3.3 合理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不会对人畜产生太大的危害,同时可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对病虫害的防治意义重大。
3.3.1 病源细菌的应用
昆虫的繁殖量比较大,如果被微生物病原感染,死亡率达到80%以上。因为细菌引起的微生物传染性疾病能够抑制昆虫的规模,可以通过人工培育的方式研究微生物杀虫剂,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意义重大。害虫在取食树叶的过程中细菌会进入体内,之后再迅速繁殖,形成芽孢,产生的蛋白质会破坏肠道系统,影响取食。现阶段,细菌杀虫剂的类型比较多,在松毛虫、美国白蛾等防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也不会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
3.3.2 病原病毒的使用和昆虫调节剂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彻底地清除病虫害,防控效果显著。此外,昆虫生长调节剂不会杀死虫害,而是对昆虫进行适当的干扰,减少昆虫的基数,防止其大量繁殖,减少害虫的生长能力。在应用该技术之前,应该充分地了解害虫的生长特点,然后制定防控方案,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开展工作,提高防控的质量。
3.4 生物酶制剂抑制病虫害的繁殖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一些学者发现大量的蛋白酶抑制剂能够保护生物的生理代谢,避免生物体造成损坏。为此,应该加强对蛋白酶的研究,发挥其在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利用蛋白酶制剂能够抑制昆虫肠道的蛋白活性,从而破坏昆虫的消化系统,达到防控虫害的目的,也能提高植物抗虫害的能力,为其营造健康的生长环境。
3.5 利用鸟类防止虫害
在自然界中,害虫的天敌有多种,包括鸟类。鸟类防治具有经济环保的优点,同时保持效果持久,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当前,森林病虫害鸟类主要有啄木鸟和杜鹃,以捕食害虫为生,能够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破坏。为了提高鸟类的防治效果,林业部门应该加强对鸟类的保护,避免非法人群因为一己之私而大量捕杀鸟类,造成鸟类的数量锐减,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影响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3.6 天地敌昆虫的引进防控
利用天敌病虫害防治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改变原有的单纯林结构,为天敌的昆虫营造生存环境,尤其在天敌重要的繁衍期要做好保护工作,可以减少害虫的基数,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 生物防治技术在钻蛀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4.1 转基因技术
在生物防治技术中,转基因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技术最早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应用和推广,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和应用空间。林业管理部门应该掌握转基因技术的要点,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重视转基因技术的优越性。调查研究显示,昆虫神经毒素和苏云金杆菌内毒素基因可以和树种基因进行转化融合,提高树种的抗病能力,抑制钻蛀性害虫的侵害。另外,利用转基因技术能够提高植物体内的蛋白水解酶,如果钻蛀类害虫取食植物的纤维部位,蛋白水解酶能够进入昆虫的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并且在肠胃中和蛋白物质反应,降低昆虫的蛋白活性,影响消化系统,导致害虫的死亡。
4.2 利用食物链关系
林业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而林业发展中的钻蛀类的危害比较大,可以利用食物链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林业部门可以设置鸟巢的啄木鸟,吸引更多的啄木鸟在林区内生长和繁衍,为啄木鸟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
4.3 综合性防治
在钻蛀类害虫防治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各个地区的林业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合作,重视对先进技术的引进,提高害虫的治理效率。举例而言,利用物联网技术,在林木生产当中利用智能传感器技术,向林业部门及时反馈林木的生长情况以及害虫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掌握病虫害的防治重点,避免害虫的扩散和蔓延。
5 病虫害综合防治管理技术
5.1 做好病虫害的预测工作
第一,在苗木选择方面,淘汰带有病虫害的苗木,确保苗木生长的稳定性,从根本上抑制病虫害的出现。第二,加强对病虫害危害程度的预测,可以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在病虫害到来之前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减少病虫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提高防控管理的效果。
5.2 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
为了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要尽量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虽然化学防治方式能够取得快速的防控效果,但是很容易导致病虫害复发,对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为此,应该加大对生物防控技术和物理防控技术的研发力度,重视应用综合性的防治技术,提高防治的效果。
5.3 加大资金的投入
在病虫害防控中,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需要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支持,要加大资金的投入,购买先进的设备,成立专门的研发小组,为此,林业部门应该发挥自身的责任,重视对资金的投入。还要提高病虫害防控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定期组织培训,培训之后要考核,确保培训的效果,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保证病虫害防控工作的顺利落实。
6 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林业发展重视程度的提升,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也导致有害生物的数量增加,利用生物防治技术能够取得很大的优势,尤其我国的资源丰富,在防控中可以坚持就地取材,提高防控效果,要加大对生物防控技术的研发力度。但是生物防治技术也有局限性,防治效果比较慢,在防控中可能出现一系列的突发问题。生物防控对时间和技术的要求比较严格,很难掌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工作中不断改进不足之处。此外,防控人员的意识不强和关心落后等因素也是影响生物防控技术应用的原因。
7 结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增强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提高了森林资源的覆盖率。但是森林资源发展中也会遇到病虫害问题,传统的化学防治方式不仅有大量的药物残留,同时也会破坏生态环境。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且防治效果持久,为此,要加大对生物防控技术的研发力度,抓住防控的重点,针对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制定有针对性的生物防控方法,提高防控的效果,推动我国林业资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