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2-12-31范世英
范世英
(建瓯市川石乡人民政府,福建 建瓯 353125)
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制定内部控制体系和完善内部控制标准,从而可以得出最终的结果,改变工作认识,纠正错误工作方式方法,避免产生误差,进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保护了国有资本不会有所损失,从而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提供保障条件。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重要性
(一)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正常稳定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提供公共服务,完善事业工作,公共服务以及基础建设需要较大的资金,工作内容较为复杂,类型较为多样,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关注和重视。积极建设内部控制体系,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内容和业务形式,以此满足社会发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需求,而这也符合了社会大众的预期,从而有助于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正常稳定发展。
(二)确保财务信息质量以及国有资本安全
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地展开和实施极其有效的方式则是需要制定健身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在法律法规的规定下,需要完善配备专职人员,落实岗位负责制,以此确保财务信息质量更加科学合理以及精准有效。另外,在完善财务收支预算、监管、采购工作、资本管理等业务内容基础上,能够为国有资本的安全提供强大的保障。
(三)提升工作效率,完善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产生显著效果,那么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确保社会大众的利益,增强社会影响力,产生社会效益[1]。
另外,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弥补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保障职权公平、公正、公开,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确保财务信息更加真实、精准、可靠、有效,为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有效展开和落实奠定坚实基础,创造有利条件。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问题
(一)内控环境不够理想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欠缺完善。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政府的职能作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制定相关标准以及完善体系,但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准则,不能适应当下社会环境以及市场形势,内部控制落实缺乏依据,内控环境不够理想,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展开和实施,而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以及内控环境的完善造成不利影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发挥内部控制作用以及效果,同时也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正常稳定地发展以及相关事业活动的有效落实,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二)风险评估存在问题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由于风险评估存在一些问题,给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挑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是内部控制的关键,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作内容,通过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可以了解到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相关的金融知识产生片面认识,或者仅仅依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展开岗位工作,没有注重金融体系的建立,进而导致风险评估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难以有效提升,影响了风险评估发挥自身作用[2]。
(三)内控制度欠缺完善
内部控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极其关键和重要,在国家逐渐制定并落实关于内部控制建设相关政策方针以后,逐渐得到了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关注和重视。但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依据部门具体情况、实际问题制定相关的细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关的要求没有覆盖到经济活动中,而且所制定的内控制度还不够完善,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内控风险评估没有落实到位。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内控制度体系的建设需要与时俱进,内部控制缺乏管理,体系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没有安排专职内控人员或者内控人员年龄较大,不能掌握信息技术,并且不能积极参与专业培训,思想观念较为传统落后,工作方式方法效率低。
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总结报告是财务报告的关键和主体,内控报告总结制度的不完善、控制工作情况的公开不积极不及时、责任不清晰也是会影响内控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3]。
(四)内部控制认识不高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内部控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流动以及资产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掌控单位资产运作情况以及事业发展情况,但是对于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得知,由于受到了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的影响,内部控制的建立存在缺陷和不足。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内部控制认识不高,造成内部控制工作落实效率低、质量不理想,并且使得内部控制工作与现阶段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不相符合,相关人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而且没有建立部门之间的交流机制。
(五)内控工作缺乏相关监督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下,一直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认识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没有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虽然设立了监督部门,但是工作内容和工作模式不够独立,内控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导致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不规范,从而造成内部控制建设不完善。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工作缺乏相关监督,并且也缺少审查制度流程,往往是在问题出现以后才采取监督措施,导致监督工作难以发挥自身功能作用,影响了内部控制效果的发挥。
(六)预算执行不到位
加强重视预算管理是内部控制重要的工作内容,同时也是关键的工作环节,有助于促进内部控制得到有效的落实,及时发现内控工作缺陷和漏洞,不但可以规避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而且有助于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内外监督工作效果。
通过分析调查得知,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不理想,这是由于预算执行不到位造成的,行政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的执行并不到位,欠缺规范。一些经费的支出并没有纳入预算体系中,而且还会出现经费超出预算范围情况,造成预算控制工作难以发挥理想的作用效果[4]。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具体措施
(一)创造良好内控环境
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内控标准,并且依据法律法规内容,确保内控体系更加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具备自身特点,通过依据通用内部控制标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经验以此融入内控相关要素,从而建立内控体系和准则,通过应用法律法规以及管理制度,从而约束内部控制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内部控制工作获得参考依据。如果要推进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那么需要制定并执行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匹配的政策,内部控制责任的追溯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有助于增强内控体系发挥作用,增强内部控制效果,从而在建立内控体系中逐渐完善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以此保证岗位职责更加的清晰、透明、规范,完善工作流程[5]。行政事业单位在设置岗位中需要依据单位具体的经济活动、相关政策、执行情况以及监督效果,以此完善资金管理工作以及物资采购工作,加强注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设,体现内控工作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发挥内控作用以及效果,以此确保领导层对于内部控制产生更加深入认识。所以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需要落实相关责任,以此为内部控制工作的展开和实施创造有利条件,而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需要明确自身职责,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并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提升领导内部控制工作认识和工作积极性,以此领导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内部控制的作用和价值,从而有助于内部控制落实到位。
(二)完善内部控制框架
行政事业单位如果要建立内部控制机构,那么需要完善内部控制框架,内部控制需要依据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管理方式将内部控制相关要素融合到管理中,而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依据控制条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等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框架。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需要科学分配决策权、执行权以及监督权,并且要确保监管机构掌握一定权力。一般情况下内控管理机构、监管机构是由行政机构管理,并且与执行机构处于同等地位,都能够确保领导决策得到有效的落实,避免产生决策失误,所以对于监督需要清晰自身责任、工作内容以及工作使命,以此确保职责的独立,并且提升权力机制的实效性。另外,还需要注重集约式管理以及独断性决策产生的风险,这就需要依据一定原则针对经济事务进行探讨分析,对于一些重要的经济事务需要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采取措施,确保职责权利相一致[6]。
(三)健全内控制度,加强执行力度
健全队伍、完善内控制度有助于响应国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设政策号召,同时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正常稳定发展,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避免管理风险产生,进而促进公共事业发挥社会职能作用。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积极优化并完善内控制度内容,并且引导单位相关部门深刻解读规章制度,并依据内控相关指标弥补规章制度的缺陷和不足,从而充实并完善内控制度内容。所以,需要依据具体情况研究和制定相关制度,以此适应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实际情况,避免与实际情况相背离。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提高内控管理质量,明确分配岗位责任,整理并优化业务流程以及职责义务,依据既有的业务、工作制度等为内控制度的完善提供依据,根据具体情况明确关键部分,并且及时排除风险因素[7]。在排除过程中需要依据一定原则不能机械效仿,需要注重深入调查,重视归纳总结,以此积累工作经验,对于一些重要的业务工作以及岗位职责需要加强监督检查,从而可以寻求到相关的风险因素,最后落实相关制度,清晰相关职责、义务,执行相关标准。针对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以及专业评估,从而制定奖惩制度、评估制度,以此保证内控制度得到积极有效地实施。
(四)提升内控认识,创造有利内控条件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制定领导负责制,清晰相关责任人,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对于内控制度建立的认识,所以需要组织单位职工深刻认识内控制度落实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增强单位内控责任意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应能够从自身做起,注重内控工作,设立内控工作小组,并且主导落实相关方案举措,依据工作责任渗透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意识,对于相关的职工要展开关于内部控制主题的培训,从而确保单位职工明确内部控制相关要求以及重要工作内容。在此前提下,依据关键工作建立内控体系,并且深入探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具体情况,并进行合理的评估,应能够及时发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不足以及弊端,从关键认识上加强重视,深入体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作用和优势。在岗位工作中积极分析深入反思,确保内部控制工作作用和优势得到有效的发挥,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产生理想的效果。
(五)强化内部控制评估与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规范制度,例如对于预算的制定、费用支出、报销程序、现金审批等工作环节和工作流程。在具体的工作中,依据实际情况以及岗位工作要求,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通过应用随机抽查的方式辅助岗位工作人员及时改正审批程序不规范的行为,而且将一些不正确的信息反馈到管理部门,以此产生警示效果。依据具体的流程展开相关工作,确保工作更加科学合理,以此减轻风险因素对于内部控制工作造成的影响[8]。
另外,还需要注重内控工作与审计工作之间的信息传输和共享,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内控工作需要与审计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借鉴工作经验和工作模式,以此促进信息的传输和共享,从而产生良好的共振效应;而对于工作作风问题,需要将内控工作落实到位,注重防控工作,加强问题治理,通过建立防控体系实施思想教育,从而可以规避风险,防范危害,以此形成内部控制监督体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发展形势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需要得到重视,应能够与时俱进,以顺应社会发展趋势,逐渐调整和优化内部控制相关工作内容和工作模式,所以需要认识到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包括内控环境不够理想、风险评估存在问题、内控制度欠缺完善、内部控制认识不高、内控工作缺乏相关监督、预算执行不到位。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以此健全并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和模式,为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