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农村“三资”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策略探讨

2022-12-31刘成芳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办事处

财会学习 2022年33期
关键词:三资农村基层集体

刘成芳 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办事处

引言

在乡村振兴战略导引的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经济得到蓬勃和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各项管理问题。这其中包括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不当、处置不规范、存在监管盲区等农村“三资”财务管理问题,直接给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农村基层组织应当提高农村“三资”财务管理的要求,建立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并且加强多元化监督,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监督功能,从而确保各项资金安全和高效运行,实现规范化财务管理,提高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安全性,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一、农村“三资”财务管理的意义

(一)确保整体资金的安全性

众所周知,农村集体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直接影响农村的经济效益和长期发展。倘若发生集体经济使用不合规的现象,容易导致较大的资金浪费风险。而通过优化农村“三资”财务管理模式,农村基层组织会有意识地加强农村集体资金的规范化使用,确保整体资金的安全性。

(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近些年来,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农村集体资源利用率高,使当地村民获取相应的分红,但仍存在部分地区的农村集体资源未能得到全面开发利用,容易出现农村集体资源浪费的现象。为了更好地保障村民的集体权益,农村基层组织通过优化“三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完善和严谨的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制度,显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保障资产的处置效果

通过优化“三资”财务管理模式,农村基层组织需要全面调查农村集体资金的实际收支状况、农村资产的建立情况以及农村资源的清查状况等,全面把握集体财产的使用状况,并且基于乡镇规划,建立符合村集体经济发展需要的资产交易制度和管理规范,从而有助于合理化配置和利用农村集体资产,保证资产的处置效果,实现农村资产的规范化利用。

二、农村“三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不当,处置不规范

目前部分农村的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不当,处置不规范,监督不到位,财务核算不准确,管理方法相对滞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村民并不清楚“三资”发包、租赁、转让等程序的进展,也不清楚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等事项。同时,部分租赁合同协议的签署未经农村基层组织的“三重一大”议事研判,合同协议的履行率和兑现率往往较低,租赁费用的回收难度较大,久而久之,造成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流失严重[1]。此外,部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市场化水平有待提高,其大额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低下,难以取得可观的收益。

(二)财务信息公开化和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

虽然农村基层组织会定期对外公开村务,但是其公开的内容往往关于财务信息数据的内容少,村级财务管理透明度低,并且相关信息数据的时效性不强。外部审计内容虽然涵盖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但是由于外部审计工作往往是每三年开展一次,因此对农村基层组织形成的监督力度不足。还有个别农村基层组织,未引进先进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或者财务管理系统的功能单一,信息化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农村“三资”财务管理的效率。

(三)缺乏规范的农村“三资”财务管理制度

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人员往往是由村民选举产生,因此农村干部具有较强的协调和领导能力,但可能缺乏相应的资金运作能力和财务管控能力,也缺乏相应深刻的财务管理意识,因此往往缺乏规范的农村“三资”财务管理制度,或者财务管理制度实施不严格和不规范,农村“三资”财务管理方面审核批准机制不完善。比如有些农村的重大物资购置、各种类型的报酬补贴仅由村干部决定,而村民代表没有参与进来,没有经过村民代表大会的审议,资产采购和报酬补贴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较大,也可能存在徇私枉法、擅自挪用资金资产、侵占集体财产、虚报收支等现象。

(四)农村集体“三资”财务管理存在监管盲区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组建了农村集体“三资”财务管理监督委员会,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但是在具体执行时,部分农村基层组织没能根据相关规章制度来履行相应的监督管理职责,很多农村的基层农业经济人员配置数量不足,因此农村集体“三资”处置工作往往由村两委或者部分村干部直接作出决策,缺乏集体成员共议的流程。同时,由于大多农村采取“村账乡管”和委托代管的财务管理模式,其中“村账乡管”财务管理模式是指农村基层组织将财务会计工作委派外包给乡镇经管站,由乡镇经管站来对农村的财务进行核算和监管,而基层农经人员配备往往不足,并且农村集体“三资”财务管理存在监管盲区,因此难以全面监督资金和项目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整个环节,无法真实有效地监督村集体村务开支情况,容易出现漏报错报和公款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新形势下农村“三资”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策略

(一)规范资金与资产的管理,加强资产资源处置规范化

农村基层组织应当健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机制,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与资产的管理,规范收益分配管理,强化资产资源处置规范化,确保农村“三资”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第一,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控机制,包括农村集体资产清查机制、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台账、农村集体资产评估制度、农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转让制度以及农村集体资产经营制度等。具体来说,农村基层组织应当建立和完善资产承包、租赁、转让制度,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发包、租赁、转让等程序应当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并且在相同条件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可优先中标。需要注意的是,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转让等流程同样需要签署相应的合同协议,合同协议上明确农村资产的名称、类型、规格、数量、租赁条件、承包条件、转让条件、价款等内容。因此,农村基层组织还需构建合同管理机制,加强对合同协议的履行和兑现的监督管理,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审核批准工作,提高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安全性,确保其增值保值。同时,农村基层组织应当做好农村资产的调查、清查、核实等工作,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价值评估、产权界定和纠纷调解等,定期检查核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经营情况,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的统一调配、管控、使用、收益分配等。

第二,健全农村集体资源管控机制。具体来说,农村基层组织应当定期对农村集体资源进行清查,实行“一物一码一证”管理方式,保证农村集体资源权属明晰和账实相符,并且对农村重要的资源性资产的处置活动实行网络化的管理方式,以及科学配置农村集体资源经营收益,明确相应的提取农村公益金再给村民分配的流程[2]。

第三,健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控机制。农村基层组织应当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列入到专项账户中,确保专款专用,科学划分流转收益,加强对相关收益使用的监督管理,使其正确用于农村资本经营和项目投资等活动中去。

(二)强化信息化管理,提升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度

一方面,农村基层组织应当健全财务公开机制,定期向本村村民公开村级资产管理事项和村集体管理活动产生的信息,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管理,提升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和真实性。比如农村基层组织可建立农村“三资”财务管理预算信息数据的披露制度,明确信息公开的内容包括资金收支和结余、农村集体资源外包、项目招投标等信息,确保广大农民掌握村集体的资产情况、资金情况和资源情况,自觉参与到农村“三资”财务监督管理中来。针对村民关注的征地补偿、集体资产产权交易、项目建设规划等相关利益事项,农村基层组织需要将其单独公开,形成监督管理的合力,更好地保障农民的经济权益。上级管理部门也需要履行自身的监督职责,加强对重要环节和重大资金决策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相关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三资”财务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农村基层组织应当强化信息化管理,搭建信息化管理模式,加强农村联网机制建设,增强整体农村“三资”财务管理的系统化水平,不仅促进农村“三资”财务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还提升农村“三资”财务管理的时效性和价值。具体来说,农村基层组织可搭建市、县、乡的多级农村“三资”财务智能管理平台,构建农业农经数据信息共享系统,持续完善农村“三资”信息化网络流程,打通农村“三资”财务数据存储、分析、运用等环节,加强对财务会计相关信息数据的实时监控、信息传输、智能分析、合规使用,并且借助平台及时发布农村“三资”优惠政策、农业收费项目、惠民工程和工作指引,公开村财务收支、在线审批、工程招标项目、拆迁管理、资源开发处置等内容,实现农村“三资”的全程化和系统化财务管控[3]。

(三)建立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制度

农村“三资”财务管理制度是农村“三资”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可有效提高农村财务管理的质量。农村基层组织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包括民主理财机制、财务预决算制度、财务核算制度、财务审计制度、收支管理制度、农村“三资”监督管理制度等。

首先,建立民主理财机制。通过构建完善的民主理财机制,可强化对村集体“三资”财务支出、农村集体资源管理、集体资源的出租和承包等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民主理财机制的“拍板”应经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共同讨论和协商,还需组建相应的民主理财小组来监督制度的执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需要熟练掌握党中央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政策指引,知晓基础的财务知识,清楚农村集体经济运行的特征,且不可与村干部存在亲属或者利益关系。

其次,建立财务预决算制度。通过构建财务预决算制度,可全面发挥预算和决算的作用,确保预算目标的达成。因此,农村基层组织应当加强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的建设,确保财务管理人员准确真实编制相应的预算计划和决算报告,强化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确保预算调整的必要性和合法性。

再次,建立收支管理机制,完善财务会计科目的设置。农村基层组织应当根据财政部发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相关要求,进一步规范财务会计科目,细化财务会计科目,真实可靠地体现村级各项经济业务,并且统筹管理村级收入和支出情况,及时登记取得的收入,清晰记录每一笔支出。

此外,建立产权交易方面的财务管理机制。农村基层组织应当充分借助先进的财务分析工具,完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流转进场交易工作,发现村集体资产资源流转交易的漏洞,据此给出科学可行的市场资源配置的决策意见,全面体现市场在资产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有效地盘活资产资源,实现资产资源保值增值[4]。

(四)加强多元化监督,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监督功能

首先,农村各级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执法部门需要剔除传统的监督管理方式,采取多元化监督的方式,构建多层次监管体系,加大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执法力度和责任追究力度,约束村级干部的权力,依法处理相关违规违纪行为,从而有效发挥内外部农村集体“三资”财务监管的作用。

同时,农村基层组织需要健全自身的农村集体“三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积极拓展农村集体“三资”财务监管渠道,强化对农村集体“三资”财务管理工作的日常监控,并且大力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和农民群众的财务监督功能,强化民主监管的宣传力度,尊重村民的知情权,鼓励更多村民参与到财务监督管理的活动中来,主动过问农村集体经济相关信息,提高农民群众参与财务监督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全面体现民主监管的作用和价值,为农村“三资”财务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此外,应当强化县、乡两级的农村资产、资源和资金的审计和监督,定期开展农村集体“三资”财务管理审计工作,全面审计农村“三资”财务制度责任、资产实物、业务程序、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出租出售等,尤其需要审计农村集体财务和村干部的经济责任,以及需要对上级帮扶项目、划拨专项资金使用等重大经济事项进行专项审计,优化农村集体“三资”财务管理审计工作的绩效考核指标,强化对农村集体“三资”财务审计工作的力度,确保农村资产处置、征地补偿、一事一议的专款专用,确保农村资产、资源和资金的审计监督的规范化和常态化[5]。

结语

新形势下,我国农村改革进度不断加快,国家对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也在持续加大,因此农村资产、资源和资金规模普遍不断扩大,对农村财务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据此,农村基层组织应当关注农村集体“三资”的财务管理,建立现代化农村“三资”财务管理模式,规范资金与资产的管理,加强资产资源处置规范化,并且强化信息化管理,提升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度,从而有效提高农村“三资”财务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障资产的处置效果,真正意义上为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奠定稳固的发展基础。

猜你喜欢

三资农村基层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完善财务制度建设 强化农村三资管理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云南省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法治化路径探析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广州: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全程上网
加强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措施分析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