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2022-12-31公梅

花卉 2022年20期
关键词:林长林长制林业

公梅

(蒙阴县国有天麻林场,山东 临沂 276200)

0 引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林业生态是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类繁衍生息都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作用。当前,林业生态修复已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有效落实林业生态修复,不仅能够缓解人类发展与保护自然之间的冲突矛盾,提升林业生态环境质量,还可为保护珍稀树种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以及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做出积极贡献。因此,针对林业生态修复存在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关建议是十分必要的。

1 林业生态修复的必要性

林业生态修复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工作。从我国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有效落实林业生态修复是一项重要的必备条件[1]。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共识,将两种理念有效结合在林业生态修复工作之中,可大幅提升林业生态修复的成效,逐步达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以及恢复林业生态平衡的目的,为建设环境优化型社会,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从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积极开展林业生态修复是一个关键的必要抓手。林业生态修复可有效调整优化林业资源结构,改善林区、山区经济发展架构并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同时,林业生态修复可为当地带来可观的旅游资源,促进林区、山区发展多样化的产业模式,如山村旅游、森林康养等,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并逐步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严格执行林业生态修复是一个可靠的必经途径[2]。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已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打破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共生关系,人类正遭受着来自自然界的严酷惩罚。严格落实林业生态修复,既是对自然环境的修复,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良好关系的维护修复,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实现在生态环境中的长期发展以及生生不息的繁荣景象。

2 林业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

2.1 林业生态修复质量不高

林业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结合必要的科学技术手段来为修复工作提供支持。但是,部分林业生态修复人员并不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灵活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仅依靠传统的林业生态修复方法开展工作,实际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均无法达到更好的效果,且资金需求量大,致使林业生态修复工作难度被进一步提高[3]。同时,森林质量呈现下降趋势明显,使得林业生态修复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例如,我国蒙山区域的国有天麻林场林地面积有5.5 万余亩,其中松林面积3.6 万亩,基本为建国初期的人造公益林,树龄偏大且林分过密,加之近几年多种极端天气以及连续发生的以日本松干蚧为主的病虫害的直接影响,导致蒙山区域松林资源遭受重大打击,此类山区退化松林的生态修复给当地林业生态修复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另外,林业生态修复质量同时也会对当地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因此,应注重林业生态修复质量的有效提高,科学合理的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并不断提高修复工作的专业化程度,以满足林业生态修复的需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2 林业生态修复部门协调联动不足

林业生态修复工作需要多部门共同协调配合并履行各自职责,按照林业生态修复工作实际需求,适时开展相关工作。林业生态修复需要广泛的群众基础,为有效开展工作提供支持。因此,须加强针对林业生态修复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但部分地区在宣传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存在表面宣传或是形式宣传的情况,未能达成较好的宣传效果,导致部分群众对林业生态修复缺乏可靠的了解渠道,也就无法做到对林业生态修复工作的积极配合。同时,部分林业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还存在违法毁林开垦、违法占用林地、违法猎捕野生动物、破坏古树名木和滥砍盗伐林木等破坏林业资源的行为,对当地林业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需要林业行政执法部门对其予以及时严肃处置。但是,部分地区基层林业行政执法力量较为薄弱,导致破坏林业资源的行为无法得到及时制止,对于林业生态修复而言无疑是一个显著隐患。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不足,针对林业资源保护和林业生态修复相关工作的对接沟通不足,未能建立高效顺畅的联系渠道,致使各部门针对林业生态修复工作能够取得的成效较小,无法形成点线面的全方位、全维度的联动效应。

2.3 林长制工作氛围不够浓厚

林长制是我国针对林业资源保护发展工作的重要制度,自2021 年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两办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以来,全国各地将林长制工作的有效落实放在了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并且各地区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同时,营造林长制工作氛围需要依靠健全的责任体系、完善的工作机制以及明确的任务目标,才能从全方位形成越来越浓厚的林长制工作氛围。例如,自2019 年3 月至今,蒙阴县林长制改革试点工作已实施三年多的时间,方案计划中“党政领导挂帅、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林长制工作格局尚未实质形成,当地林业部门推进林长制工作长期处于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局面,县域内开展林长制工作的氛围不够浓厚,推动林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另外,林长制工作氛围营造也需要各协同联动部门的积极配合。但是,部分地区在林长制工作中忽视了各成员单位的重要作用,未能结合各成员单位的职能职责有效整合资源,缺乏必要的协调联动和信息沟通,长此以往,极易出现信息闭塞或是无效工作的情况,不利于当地林长制工作氛围的营造和工作内容的进一步深入。

2.4 森林防火能力建设还需提升

森林防火是保护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森林防火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当地针对林业生态的保护情况,因此,在林业生态修复工作中也应将此项工作列为重点工作内容[4]。当前,随着林业资源的不断开发,以林业生态为主的旅游线路越来越多,具体的旅游模式也越来越丰富。但在带来大量游客资源的同时,也将发生森林火灾的概率进一步提高,对部分森林防火能力相对较弱的林区、山区来说,无疑增加了当地森林防火工作所面临的压力。同时,森林防火能力包括森林消防设施建设以及人员队伍建设。部分地区在这两项建设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例如,巡查森林防火潜在危险未能建立预警监测体系,仍按照传统的方式方法进行巡查监测,不仅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同时在防火救火的及时性和可靠性方面也存在不足;或是现有森林消防队伍人员数量、人员素质等都与相关配备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存在未能及时补充专业化和高水平的森林消防人才的情况,无法保障队伍具备较高的森林防火能力,对于林业资源和林业生态环境来说存在较为显著的威胁影响。

3 林业生态修复的相关建议

3.1 提升林业生态修复质量

科学治理,精准施策,全面提升林业生态修复质量[5]。针对山区退化松林的生态修复可从以下4 个方面着手实施:①对已死亡松树进行彻底清理。联合各责任单位组织专业队伍,采取集中采伐、集中堆放、集中处理的方式将死树彻底清理,防止出现枯死树木中存留的病虫蔓延至周边林区的风险。②对树势衰弱松林实施森林抚育。选用适用于松林抚育的技术措施,安排专人对此类松林进行重点养护,确保松林能够恢复较好的生长态势。③对区域内松林持续实施病虫害防治举措。针对以日本松干蚧为主的病虫害,制定防治措施并适当扩大覆盖范围面积,进一步确保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④对松树清理区域进行必要的造林补植。利用春季造林、秋季造林以及雨季造林的时机,对已完成有效清理的区域进行造林补植。造林补植应注重美观性和实用性的实际需求,可选用侧柏、黑松、黄栌、刺槐等树种,既可以提高林区生态的稳定性,也能够为丰富当地旅游资源作出贡献。需要注意的是,林业生态修复应遵循当地自然生态发展规律,注重各项工作的规范性,避免出现对林业资源的二次破坏。

3.2 提高林业生态修复部门协调联动水平

建强队伍,完善机制,提高多部门协调联动水平。首先,应按照林业生态修复工作实际需求,构建包含林业部门、宣传部门、行政执法部门等在内的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体系,并要求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履行相关责任义务,有效落实针对林业生态修复的措施办法,同时建立信息沟通渠道,为提升林业生态修复工作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提供保障。其次,应对成员单位负责林业生态修复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指导,并针对不同部门侧重不同方面开展培训工作,如通过借调的方式,调配专业执法人员协助林业部门开展林业执法工作,可有效规范林业执法行为并提高林业执法能力。最后,应加强针对林业资源和林业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通过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安排不同部门对林业资源和林业生态保护进行宣传,如林业部门侧重宣传林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林业执法则可侧重宣传与林业资源和林业生态相关的违法行为后果及责任等。另外,应对一些情节严重的典型案例,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向社会曝光的方式,加强宣传效果,发挥警示教育作用。提高多部门协调联动水平,形成针对林业资源和林业生态保护的机制体系,从而实现社会各方对保护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意识的全面提高。

3.3 持续推进做实林长制工作

明确目标,压实责任,持续推进做实林长制工作,全面营造浓厚的林长制工作氛围。立足实际情况,制定林长制工作方案,注重各成员单位重要作用的充分发挥,确保林长制工作能够取得与预期一致的成效[6],具体措施如下。

(1)健全林长制责任体系。始终坚持党委领导、党政同责的基本原则,健全完善全覆盖、全维度、网格化的林长制责任体系,优化调整各级成员单位责任区域划分,将区域内林业资源按照网格化划定并从源头实施管理,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全面保证区域内林业生态的稳定安全。

(2)完善林长制工作机制。对具体工作内容予以明确细化,包括会议制度、信息上报制度、巡林养护制度、督办管理制度以及绩效评价制度等。同时,对林长工作情况采取定期通报的方式在区域内进行公布,激发林长积极作为、主动作为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林长制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在林长制工作制度中应适当结合各成员单位的有关内容,有利于协调联动水平的有效提高。

(3)明确林长制工作目标。将各林长区域内的林业资源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包括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林地湿地保护率、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古树名木保护等,实行清单化管理,夯实各级林长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

3.4 加强森林防火能力建设

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加强森林防火能力建设。应在基础防火设施配备、科学技术应用以及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方面着手强化森林防火能力建设。基础防火社会配置方面,可实施引水上山、引水入林工程,在重点防火区域建设1km 防火水源取水圈,利用高压串联水泵实现核心林区、山区用水灭火全覆盖的目标;科学技术应用方面,应结合当地林区、山区实际情况,构建“地面巡护、高山瞭望、视频监控、航空护林”四位一体的林火预警监测体系,实现重点林区视频监控率达到90%以上,森林火灾半小时发现率达到100%;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方面,应加大专业消防人才的招聘引进并按照森林防火配备标准补足队伍规模,以此保证森林防火工作能够得到稳定的人员保障。同时,应加强对现有森林消防人员在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指导,逐步组建起专业化、规模化、高水平的森林消防队伍,从而全面保障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安全可靠。

4 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生态修复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工作。为保证林业生态修复工作能够取得与预期一致的成效,应在实际工作中注重科学技术的有效应用,积极发挥协调联动机制作用,深入推进林长制工作发展,持续加强森林防火能力建设,从而为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林长林长制林业
绵阳市率先建成“智慧林长”管理系统着力提升林长制工作运行效率
山西省印发《山西省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和五项配套制度
岚县创新林长制工作机制
达川区
甘肃省举行全面推行林长制情况新闻发布会
我省举办林长制改革专题培训班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长汀推行三级“林长制”
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在安徽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