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林质量技术和管理探讨

2022-12-31曹海兵

花卉 2022年20期
关键词:整地营造树木

曹海兵

(山西省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阳圪台林场,山西 吕梁 033100)

0 引言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带来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所以营造林也应当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但在盲目追求树木数量的阶段,许多单位都存在忽视营造林质量的情况,使得树木存活率下降。还有部分不法商人以砍伐树木为自己谋取私利,导致林业资源不断减少,也无法有效的满足自然环境基本需求。基于此,相关部门就要将重心从一味的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更加重视如何做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而为了切实提升森林覆盖面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程度,就需要以发展营造林工程为基础。通过强化林区的管控力度,显著提升林木存活率,保障营造林的建设质量,发挥出实际功能与价值。

1 营造林建设的核心作用

1.1 净化空气

林木属于生态系统建设的核心内容,在促进营造林绿化面积不断增加的同时,增加树木的数量,并且发挥出绿化环境、净化空气的核心目标。在营造林的建设过程中,促进吸收空气的粉尘无污染,并吸收二氧化碳、将氧气释放出来,真正缓解地球存在的严重温室效应,并且起到改善自然环境的基础目标[1]。而建设营造林,也可以发挥出防风避沙的核心作用,减少雾霾问题、沙尘暴等,还可以吸收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减少噪音,为群众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1.2 防风固沙

当前,社会工业化进程持续发展,群众更加肆无忌惮的进行自然资源开发,甚至盲目的砍伐林木,不注重环境保护的工作。长此以往,使得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自然灾害等频频发生,直接影响城市建设与发展[2]。而建设营造林则可以发挥出一系列关键的作用,即可以避免水土流失,减缓土地沙漠化,减少自然灾害,创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1.3 培育树木

促进营造林建设工程建设,可以培育出多种林木,包括果树、乔木、灌木等,并创造较高的经济价值。营造林建设可以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生存物质,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速度。而秉承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开展树木培育的工作,也需要结合水土情况、自然情况等,选择合适树种进行种植,建立良性循环管理体系,促进营造林工程建设活动顺利开展。

2 营造林建设面临的核心问题

2.1 没有全面了解营造林

部分群众、干部都存在对营造林质量缺乏明确认知的情况,保护行为缺乏规范性。主要就是以营造林作为提升经济效益的关键方式,甚至忽略了营造林在水土流失、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

2.2 部分单位与林户对营造林管护积极性不高

部分单位在实际的营造林建设中,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开展管护工作。但实际的营造林工作管理不到位,所做的努力也是为了应付检查,无法达到良好的营造林建设效果。虽然政府部门出台了许多关键林农的政策,但是实际的规划与政策操作性不强,仅仅可以作为理论参考依据,存在与实际情况脱节的情况[3]。此外,造林是一项长期的投资,无法在短期内获得相应的收益。所以,大部分单位都存在对造林、管护工作积极性不高的情况。

2.3 营造林工作量大

营造林工作整体来说投资量较大,也对技术性、政策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需要投入更多专业的力量。对于我国国有林场来说,长期坚持的就是以多元化经营、以林为主的方式。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各项经营活动中,以林为主的理念被解读为了以木材为主,忽视营造林管理工作。再加上缺乏完善的劳动制度、人事制度、资金制度,无法引入更多优秀的人才,也会制约国有营造林工作顺利开展。

3 营造林质量技术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目标,提升营造林的建设成效,就需要落实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在营造林管理与建设的过程中,引入更多现代化技术,不断改进与完善多功能森林生态系统,从根源上保障营造林质量。

3.1 在适当地区种树

在造林之前需要对各个地区的条件有充分的了解,如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湿度温度等,并且收集植被、土壤、历史降水信息等。当前,较为常用的造林方式就是植苗造林。就是在苗圃完成树木的培育工作,树苗成长到一定程度通过移植造林。利用这种模式,可以切实提升苗木的成活率,并尽快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在水土流失、干旱地区较为常见。此外,分殖造林的方式扩大范围也不断加大,就是代表在树木部分可再生部位进行造林,整体来说具有经济性较强、苗木整体成活率较高,不需要圈圃培育等多方面的优势[4]。但是其对实际的土体条件要求相对较高,实际操作面临较大的难度。若操作不当,则会使得苗木无法健康成长,甚至死亡,带来经济损失。播种造林也属于相对简单的造林模式,将树种撒在地面上,并通过管理促进其健康成长,适用大面积造林,但是对抚育管理技术的要求较高。若技术不成熟,可能会对造林的成效产生影响。除了在合适地区种植合适树木以外,还需要对造林时间进行充分的考虑,一般都要在傍晚、清晨的时候,这样才可以避免出现因为长时间暴晒出现苗木死亡情况。

3.2 整地

整地就是采用多种技术方法、机具设备,做好林地处理的工作,并起到增强土壤活性、真正改善地质的核心作用,并为后续开展造林工作做好铺垫。对于提升苗木成活率来说,整地是最关键的造林环节,也是提升造林质量的关键方法。其中常见的整地方式如下:①完成全面整地的工作,针对于林地范围内的土壤,实施耕翻,并将杂草与灌木去除,以此为后续造林打下良好基础。②实行局部整地,针对林地范围内部分土壤,实施耕翻,根据耕翻土壤的形状,划分为带状整地、块状整地[5]。而对于实际的整地工作来说,若林地拥有良好地质条件,就可以在整地的阶段,做好栽种的工作。但大部分林地无法满足这一条件,甚至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制约。所以,在正式造林以前,则需要提前1—2 个月完成整地的工作,进而改善土壤的实际情况,促进苗木健康成长,发挥出提升营造林质量的核心作用。

3.3 利用合适培育技术

在营造林的建设过程中,林木培育技术属于基础内容,会对营造林建设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分殖造林技术,就是以树木营养器官作为造林材料、直接栽植的造林方法。利用这种方式,可以起到节约种植成本、提升树种成活率的作用。利用植苗造林的技术,就是在培育区提前完成树苗的培育工作,并在合适的地点和时间完成移植工作,进而显著提升树苗成活率。但在营造林建设工程全面开展的同时,林业建设也对苗木需求量提出了较高的需求,包括无形繁育苗木技术。采用这项技术,能保证在短时间内培育出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林苗,还可以从根源上提升营造林的建设水平与质量。

3.4 选择适宜品种和功能

在造林的过程中,需要对种植的品种、功能基本要求等进行分析。由于营造林在保水、保土、防沙等方面都会一定的作用。所以,建设营造林的阶段,就需要以上述多方面的作用为基础,利用技术手段保障营造林的建设质量,提供相应的物质基础。对于开展的实际工作进行分析,需要科学化的利用多种类型资源,并建设良种基地,开展良种的统一化管理工作,各个部门也需要确保良种种子回收工作到位,降低价格之后提供给生产方种植,有效的减少实际生产成本消耗,起到提升营造林质量的作用[6]。此外,在苗木生长的过程中,也需要做好防护的工作,确保抚育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定期修剪树木侧枝、防治病虫害问题,满足预期多方面功能需求。

4 营造林质量管理策略

4.1 设立管理机构,明确机构基本职能

以建立专门营造林管理机构为基础,还要依法开展营造林的建设活动,充分了解机构的基本职能。在实现管理机构、其他部门交流与合作的同时,将管理作用直观的发挥出来,避免因为管理缺失导致质量不合格的问题发生。此外,积极的提出全面质量管控策略,并经过试点工程验证新的管理手段,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与普通技术管理不同,营造林是人工培育技术,在生长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不适应的情况[7]。如树木根系不发达、枝干较为脆弱等。若管理人员的关注度不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营造林的建设质量。所以,相关部门就需要做好人员培训的工作,形成良好的质量管理意识。经过学习积累丰富实践经验,提升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养。

4.2 构建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

构建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能及时发现蕴藏的问题,也是促进管理部门严格的执行各项政策、管理制度的关键方式,并促进管理人员明确营造林的基本情况,为编制后续的管理计划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在了解监督检查核心作用的同时,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体系,并保障营造林的建设质量、进度等,不能盲目的栽种,而是务必要保障营造林的实际建设效果,提升品质。以此为核心,顺利落实奖惩制度,对管理人员、部门提出严格的要求,给予相应的激励,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做好营造林管理工作。

4.3 加大后期抚育管理力度

营造林的建设周期较长,从开始种植、到有能力发挥功能的成林阶段,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在此过程中,多种因素都会对营造林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做好抚育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对于实际的工作进行分析,需要注意以下3 个方面的内容:①做好浇水施肥的工作,确保苗木可以健康生长。②苗木生长到一定阶段以后也需要进行侧枝修剪,并对林地的杂草、灌木进行清理,确保水分养分充足,避免受到病虫害问题影响[8]。③做好日常的巡查工作,尽早洞察运作的问题,提出科学化的解决方案,避免问题加剧对营造林质量产生影响。

4.4 增加技术与资金投入

营造林建设的关键就是生态建设,然后才是获得经济效益,资金一般无法获得相应的保障。而为了保障营造林的建设质量,并将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发挥出来,就要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对于政府相关行政部门来说,其应当更加关注营造林建设目标,不再以资金作为建设营造林、发展瓶颈等。另外,发挥科技技术的力量也十分重要。在增加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并合理化的引入技术,还要对抗灾、抗旱技术进行研发,以此作为基础保障,提升营造林质量。

4.5 增强人员管理技术水平

近几年来,技术水平的提升,也彻底的转变了生活方式,也加快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基于此背景下,开展营造林的管理工作,就需要合理化的利用现代化手段,提升营造林综合质量。而与普通的林业管理方式相比较,营造林也依赖人工种植的方式,树木生长阶段也可能出现枯萎、死亡的现象。若无法对这些树木进行处理,就会对营造林质量产生影响,导致树木存活率降低。所以,相关管理机构需要做好工作人员培训工作,并进行技术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水平,形成良好的管控意识。

5 结语

综上,经济建设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营造林工程建设对优化生态系统、促进林业发展十分重要。营造林在防灾、防沙、保土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因为建设周期较长,可能受到众多外部因素的制约。因此,为了提升营造林的质量,并将其各项功能直观的体现出来,就要以创造较高效益为基础,提供管理、技术层面的相应保障。在合理化利用关键技术的同时,实现苗木健康成长,营造林也处于最佳状态。在合理化利用管理策略与营造林技术的同时,不断提升营造林的建设质量,提升绿化覆盖率,进而保障生态平衡发展,创造较高的林业经济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长期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整地营造树木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树木之最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辨认树木
树木也睡觉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东北地区农机深松整地技术要领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