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杨铿:关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推动中小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2022-12-31杨铿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社会发展有怎样的特殊意义?这些企业的发展面临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蓝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铿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在杨铿看来,在当前的国际背景下,通过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来推动核心技术及领域国产化替代,是中国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可行路径之一。
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杨铿给出了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支持。建议由政府牵头建立地区性甚至全国性的、分领域的融资信息沟通平台,加强企业与资本的对接、最大限度促进创新和创业的热情,便于中小企业的上规、上市培育。
二是配套相关产业化公共技术平台服务。中小企业在产业化中资金和管理水平有限,如何搭建完整的产线、扩大产能,成为了制约产业化的关键短板。建议地区政府能够联合行业具有技术标杆作用的“专精特新”企业,统一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实现行业共享,以此减少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为中小企业的工业化赋能。
三是完善“小巨人”的准入和准出机制。同步完善“小巨人”企业的准入和准出机制,并配套相匹配的复核周期和复核标准,对已经失去创新驱动的企业,以及已经实现良性发展并脱离中小企业范畴的大型企业,及时移除并切换至其他相关的匹配支持。
四是完善未来“专精特新”人才培养机制。建议政府建立以关键产业技术突破为目标的培养和评价机制,实现立体化、多元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发现人才、鼓励人才,最大限度激发广大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实现“专精特新”领域人才和企业的厚积薄发。
杨铿提出,政府应该从资金、服务、人才方面,提供相关配套措施,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促进中小企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尤其对于关注深耕于细分领域的公司,能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成为真正产业化的“小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