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现代化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22-12-31吕东升王保升臧利国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1期
关键词:产学研应用型人才

吕东升,王保升,臧利国

(南京工程学院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1167)

长期以来,我国工科学生在读期间以上理论课为主,缺乏工程实践,严重影响了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和亟须变革的时期。作为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当中的一部分,应用型本科教育在面临当今新形势、新要求、新问题下,必须对此采取及时、正确的应对和解决措施。然而,当前很多传统理论课程、工程实践教育模式,在新时代人才培养方法方面依旧缺乏创新,未能形成明显改革成效,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因此,如何高效精准培养出我国当今产业及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使其能够学以致用,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满足当代社会和产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是当前应用型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改革的重点,也是必然趋势。

1 现代化教学方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法

当今,中国经济和产业结构都在快速发展升级和转型,应用型本科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是要及时为我国社会和产业大量培养掌握坚实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满足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和快速转型发展的需求。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的培养就必须要将理论教学、工程实践和科研创新充分结合。而当今传统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和适应现代社会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我们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思路,通过教学和工程实践改革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1-2]。

1.1 现代化教学方法

1.1.1 案例化教学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科技取得了全面地进步,高校汇聚了众多高等人才,这些人才在某一行业或领域前沿都有一定的专业项目经验。因此,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并进行相关工程应用,教师可通过对做过的项目进行案例分析,生动、直观地揭示专业课程相关知识和原理,使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通过讲授所做项目的研究背景、关键技术、科学问题、创新点等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认同感和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1.1.2 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是在老师的引导和管理下,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将学生要掌握的工作过程设计成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深度思考的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思维能力。项目化教学贴近实际工作过程,学生所学知识与岗位对接度较好,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培养的学生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因此,项目化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各方面的工作能力。

1.1.3 翻转课堂

对一些课程,采取翻转课堂模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能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作用,并能锻炼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和能力,相比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其教学和学习效果都更突出。但应注意的是,在翻转课堂上,教师应当教授和指导学生课程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并对学生所讲内容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拓展,才能充分发挥出翻转课堂的作用和效果。

1.1.4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线上教学,比如教师通过各种平台提供的线上资源,让学生提前学习课程的基础知识,从而让每个学生都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通过线上作业,还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中对所讲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等。线下教学,教师对学生自学易懂部分可不再讲解,讲授部分主要针对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或疑问进行重点讲解答疑。因此,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教学各自优势,能显著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果。

1.2 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法探索

(1)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对学生进行分类化培养和管理。以学生能力导向和行业人才需求为中心,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注重学科交叉,融入相关专业交叉知识,精讲多练,注重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成为适应当今行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2)开设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专业课程。目前,科学技术在高速发展,各学科深度融合、互相影响,学科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社会需求的是综合化高素质人才。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工程技术类学科正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单一学科的培养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实现跨学科协同培养已经是必然选择。因此,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应开设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专业课程。

(3)专业课堂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作为课程讲授者和学生创新能力素质培养者,必须具备较高的创新素质,因此,高校必须培养、引进或组建创新型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创新素养。

(4)开展科技竞赛、成果展示等各类科技活动。通过各类科技活动,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创新思维、理念和技能结合专业知识转变为科研成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创新技能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5)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校企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将学生完成企业特定研究课题和项目作为学业重要内容,实行校企“双导师制”。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高校与企业应建立合作机制,协同培养。利用高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强化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育人。开展与专业课程密切结合的小型课题研究或参与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研究,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当中进行自主性学习。

2 产学研合作教育提升工程实践训练质量

目前我国应用型高校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及相关教学远不足以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运营过程,所学不能学以致用,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人才需求还有相当大差距。要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来看,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我国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学校与企业联合,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有计划地把学校的教育、科学研究与企业工作岗位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教育方式。但是,产学研合作教育怎样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以及变化规律,来逐渐转变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培养出来高水平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依旧是应用型人才教育领域当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西方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典型的有三类,但从实际结果来看,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效果公认为最好。

德国双元制模式对于当前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的启示:

(1)政府要出台政策,持之以恒地大力支持产学研合作教育。高校要带头引领推进以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学校要建立各种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利用好学校的科教资源服务企业,与地方工业界、优势企业、科学研究所等进行紧密合作与联系,校企联合共同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体系,共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5-7]。

(2)学校要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在当前的形势下,培养双师型教师,是一项较为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举措,因此定期组织教师前往相关的企业开展现场的实践性的学习,以便能够及时更新技术知识,转变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还可以积极聘请企业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的专家或者是资深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工作,以便更好地解决目前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8-9]。

(3)成立专门的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服务部门等机构。我校南京工程学院,为了更好地做好产学研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九个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电网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研究院奉行以科研服务社会的运行原则,既承担着为学校培养和输送研究人才的重任,同时也是学校科研智力的中坚力量。在人才培养方面,研究院非常重视对学生科研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购买有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同时,研究院由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授带领团队的老师、研究生和优选的本科生组成科研团队,研究纵向和横向课题,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科研或实验,为应用型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学校成立有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为学校师生的科技成果找市场、为企业生产中的难题解决找先进技术,通过技术交流、技术交易、技术转让实现学校科技成果的推广乃至产业化[10]。

3 结语

当今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形势下,我国应用型高校面临着为社会培养大量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为了高效精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应用型高校不仅要积极探索和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也要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积极采取应对和解决措施;同时,地方政府要持之以恒出台政策大力支持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只有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指引下,高校、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体系,才能高效精准培养出当前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急需的人才。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当前我国人才的培养,仍然是一项颇为值得研究的课题。

猜你喜欢

产学研应用型人才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