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时代陕西民办高校产教融合探究

2022-12-31张爱辉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20期
关键词:产教民办高校融合

张爱辉

(西安外事学院,西安 710077)

0 引言

深化产教融合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的改革任务,未来高校在与企业开展深度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既要遵循政策要求,又要强化企业主导,将“需求人才”转化为“投资人才”[1]。深化产教融合既与教育改革需求相吻合,又与企业自身发展要求相符合,更是推进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2]。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融合形成的数字经济发展。随着商业模式的变更,经济发展正在从要素与效率驱动转向数字创新驱动,这些变革促使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产与教”需求变化、参与产教融合的主体以及产教融合功能等方面作出调整与努力。民办高校不论是从发展现状,还是管理方式上来看,都是推行产教融合改革与实践的优势阵地。同时,产教融合模式创新又为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1 陕西省民办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历程

陕西省民办高校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根据2020 年陕西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陕西省民办高等院校32 所(含独立学院10 所),比上年增加1 所,增长3.23%,在校生309 399人,比上年增加25 818 人,增长9.10%。与此同时,各个民办高校利用产教融合的方式,不仅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也彰显了自身的办学特色。陕西省民办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大致经历了3 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产教融合起步阶段(1996—2010 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促使民办高校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民办高校开始与用人单位合作。第二阶段是产教融合深化阶段(2010—2019 年),民办高校开始关注产教融合方式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规范校办产业发展。民办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效,产教融合成果也成为部分民办高校的招生名片。第三阶段是产教融合高速变革阶段(2019 年至今),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不仅需要明晰特色化办学要求,还要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方向延伸。

2 数字经济时代陕西民办高校产教融合发展现状

2.1 优势分析

2.1.1 校企携手推进课程改革

民办高校坚持把应用型课程建设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不断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各个民办高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都开始落实“行业企业指导教学,共建课程标准”的措施[3]。部分民办高校还与企业共同开设“产学研校企一体化”课程,将企业丰富的数字案例、项目等引入课程体系。有的民办高校还邀请企业内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开设专题讲座,以加快课程知识更新速度。

2.1.2 校企联手搭建利益共享机制

各个高校在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产教融合模式后,在校教师与企业衔接更为紧密,教师有更多机会到企业挂职,丰富实践经验[4]。对学生而言,在教师带领下能接触到企业的真实数据,提高了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企业提供的数字化教学案例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优秀的学生资源也丰富了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库。这种利益共享机制正是产教融合的优势所在。

2.1.3 提升产学研合作层次和学生就业质量

民办高校的专业发展能够很快适应社会的变化,快速培养出市场所需的专业人才,产教融合更是加快了人才培养速度,提升了产学研合作层次和学生就业质量。例如,西安欧亚学院通过引入知名企业和项目,提升了产学研合作层次和学生就业质量。首先,该校成立了学院协会、陕西省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高校联盟,与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陕建地产集团合作引入项目,推动项目开展;其次,该校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研究BIM 在全过程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最后,开展装配式设计项目,参与产业链可视化云平台建设。

2.1.4 实现产业链、专业链融合

民办高校在产教融合推进建设过程中,刚开始是寻求某些热门专业对接产业集群中的某些产业,等规模壮大后,逐步过渡到整个产业链条。还有部分民办高校,如西安外事学院,充分考虑陕西地理位置,以及区域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对专业建设的影响,逐步开始实施区域产业集群与学科专业集群融合体系的建设。西安外事学院与陕西国际港务区携手建立了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成立“一带一路”国际陆港物流联合研究中心,开展项目研究、学术交流活动,服务于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西安外事学院通过建立科研合作基地,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成立了专家指导团队,增加了科研成果。

2.2 劣势分析

2.2.1 产教融合经费投入不足

很多民办高校在初期由于经费的限制,在专业设置上以办学成本较低的经管类、文史类专业为主,同质化现象严重。当学校规模扩大时,学生人数也同样增加,学校把大量经费投放在校园教学楼、宿舍公寓、图书馆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后期,学校又投放大量的营销宣传费用,导致产教融合一直存在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经费来源单一、社会捐赠匮乏是造成产教融合经费投入不足的根本原因。

2.2.2 产教融合重申请、轻建设

在民办高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对产教融合有专门的考核指标。有些民办高校为了应对评估考核而积极申请产教融合项目,如教育部推出了产教协同育人项目,民办高校都在积极申报,努力获得省级、国家级的项目。但是,很多民办高校重申请、轻建设,对专业发展、学生培育缺乏研究和投入。还有部分民办高校为了达到考核要求,专门打造相应的“双师型”队伍,但这些“双师型”教师在产教融合及教学中起到的作用甚微。

2.2.3 民办高校发展差异大

物质条件是民办高校办学的综合基础和实力的重要表现。但陕西民办高校在产教融合发展中,由于自身实力及物质条件的限制,对产教融合的重视度差异较大,导致民办高校发展差异大。第一梯队的几所民办高校,如西京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培华学院、西安欧亚学院对产学研的关注度较高,也注重投资、建设,产教融合整体发展情况较好。但第二、第三梯队的民办高校在产教融合方面仍存在重视度不高、积极性不强的问题,产教融合效果不佳。还有一些学校急于求成,过多关注的是利益所得,使得企业积极性大大受挫,进而导致很多项目在合作初期就流产,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3 数字经济时代陕西民办高校产教融合创新模式

3.1 共建实体模式

共建实体是指企业与民办高校组建股份制公司,以相对独立的活动单位或法人为主体进行运营。相对而言,共建实体是产学研中最佳的合作模式。其突出优势在于民办高校与企业同出资、共经营,以资本衔接校企双方。对学校而言,这种模式可以形成极具特色的产教成果;对企业而言,可以提高企业收益,降低员工招聘成本。但从陕西省实际情况来看,该模式应用并不广泛,主要原因在于校企双方很难平衡各自的实际利益。

3.2 战略联盟模式

战略联盟模式是指民办高校与企业以股权或契约的形式合作。这种合作关系相较于共建实体模式更稳定、更牢固。民办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构建企业员工与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人员交流体系,实现“教师、学生走出去,员工走进来”。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产学研联盟结合度高,校企互动性强等。

3.3 科技资源共享模式

科技资源共享模式是指企业利用民办高校教师及科研文献、仪器设备等资源,民办高校利用企业厂房基地和机器设备等。科技资源共享模式与战略联盟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该模式是辅助性产学研模式,合作风险极低,能够最大化地利用交易双方的科技资源。对企业而言,该模式不仅节省了大量研发费用,还吸引了教师参与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

3.4 公共服务平台模式

公共服务平台模式是民办高校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逐步建立面向行业的公共服务平台。相较于前3 种模式,其等级程度更高,通过技术咨询来发挥高校的人力资源价值。这种模式也更易于推广到商业运营中,但对民办高校发展水平要求较高。这种模式在国外已经非常普及,也获得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对于国内来说,该模式的应用才开始起步。

4 数字经济时代陕西民办高校产教融合的实施路径

4.1 “城行企校”,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格局

陕西省要通过试点探索,以点带面,逐步深化,为全省民办高校产教融合发展探索新方法、新模式,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产教融合机制,完善组合式激励政策体系,促进本身民办高校产教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在陕西全省要形成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学校为基点”的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5]。“城行企校”只有共同携手,完善管理架构与工作机制,才能实现产教融合高效有序发展。

4.2 对接产业,提升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陕西民办高校应开始逐步实施区域产业集群与学科专业集群融合体系的建设,利用区域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打造学校专业优势。利用数字产业发展优势,培育数字经济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校企联盟,实现产教融合的最终目标。一方面,陕西民办高校要着眼于陕西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依靠陕西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优势,为陕西数字产业发展输送应用型人才,提高产教协同育人质量。另一方面,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础专业知识教育,企业和民办高校要对在校学生和企业人员开展定制化联合培养培训活动,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4.3 转变观念,加强教学改革

陕西省应推动企业与民办院校共建二级学院或产业学院,二者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实训实习、招生就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民办高校要紧跟行业、企业的发展,调动各方优质资源,由专兼教师队伍联合教学,同步推进顶岗实习等实践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民办高校管理人员要转变教学理念,在制度设计、教学资源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与产教融合模式相配套的制度,要提供制度保障,保证师生高效参与产教融合的“进”与“出”。

4.4 融产于教,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首先,教师要利用企业的数字运营数据,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比较生动的教学案例或实践案例,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打破知识传授的屏障,也能加快知识的更新速度。其次,摆脱毕业论文选题大而空的状况,鼓励师生利用企业的实际数据,针对企业经营的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建议和经营措施。最后,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加强学生在企业岗位上的锻炼,提升学生对专业核心理论知识的理解力,加强其对专业实践知识的应用。

4.5 政府加强引导,促进产教融合集群发展

陕西省政府应通过制定政策,逐步引导民办高校与陕西区域经济发展相融合,发挥公办高校的引领作用,利用公办和民办高校推动陕西地方数字产业的发展。支持省内民办高校针对产业特色和企业需求,在产业园区内建立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民办高校要瞄准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打造产教融合教育集群,引进企业专家,打造研发团队,创建衍生公司。企业应加大职工教育培训投入力度,与民办高校合作建立劳动者终身学习培训体系。

猜你喜欢

产教民办高校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融合菜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