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及实践路径
2022-12-31韩义民王学志
张 丹,孙 硕,韩义民,王学志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及实践路径
张 丹,孙 硕,韩义民,王学志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河北 邢台 054305)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塑造、正确历史观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将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融合,应注重发挥教师主导功能与彰显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丰富思政课程党史内容支撑,建立红色资源实践教育基地,利用新媒体融入思政课助推党史学习教育等。
党史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实践路径
百年党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艰苦奋斗所积淀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任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将党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紧密结合,引导大学生学党史、悟思想,汲取奋进力量、传承红色信仰至关重要。
一、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统一
1.教育目标高度一致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没有任何一种理论为人带来的震撼,可以和历史的作用等量齐观。一百多年来,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艰苦奋斗,这部团结向上的奋斗发展史就是一部鲜活的教科书。党史教育的开展,让新时代大学生重温苦难辉煌的历史、感悟奋斗的初心、获得思想的洗礼,激励广大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汲取信仰的力量。
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其目标就是立德树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可见,党史教育本来就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质、教学特点,铸魂育人是两者的共同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将百年党史作为重要的教学素材库,借古喻今,令大学生经历思想的蜕变,获得精神的感召,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青春活力,为未来征程砥砺奋进。
2.教育内容包容互济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理论的深刻探索和对自身建设的不断完善。党发展至今,虽然面临的内忧外患都不尽相同,却没有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而是主动迎难而上,勇于创新。党发展的过程本质上也是理论成果不断丰富的过程,各类丰硕的理论成果,不断为党发展提供营养,从而达到自身建设不断完善的目的。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不断修正,不断革新,才可以走过百年,到达新的高度。
党史集中体现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发展规律,思想政治理论课抽象并凝练历史进程,总结党史精华理论,用生动的史料鼓舞大学生的斗志,为其明确方向、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因此,党史教育提供素材,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理论支持,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丰富了课堂表现形式,二者包容互济,相互贯通。
3.教育方法协同互通
党史教育并非只是将党的发展历程告知学生,如果只是知晓而不是辩证地看待,就会有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风险,失去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在党史教育开展的同时,应当就事论事,明确政治方向,正视历史发展规律和党发展历程中面临的坎坷。青年学生必须提高对各个阶段政治理论成果的认识,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际,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
作为大学生人才培养阵地的高校,应当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育人价值,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党史教育之间的有效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方法,引领学生立志高远,历练敢于拼搏、勇于担当的时代精神,不断加强实践能力。党史教育和思政理论课都是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作为重要的精神力量,两者可以发挥协同效应,进一步树立青年爱国的情怀。
二、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意蕴
1.党史教育是明确时代使命、激发责任担当的科学向导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力量。唯有大学生具备了对党史更好的领悟能力,才能真正深切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并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信念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注入百年党史元素,党史作为丰富的授课素材,可以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集中呈现,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重大事件的正确认识;学生可以通过对党史的学习,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艰难的奋斗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探索历史发展至今蕴含的背后规律,从历史这本鲜活的教科书中激发责任与担当、获取前进动力,积极地投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
2.党史教育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树立正确历史观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以不同形式扭曲历史的舆论在网上传播媒介中时有发生,如把历史史料碎片化,抹黑英雄人物,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甚至否定党中央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这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完全无视历史发展的客观性,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严重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对中国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和正确历史观的建立都十分不利,可能会成为舆论混乱、矛盾激化的主要导火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党史教育就是切实有效的切入点。以真实确切的历史数据作为历史判断的基础纳入思想政治教学,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本来面目进行深刻揭示,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唯物史观,做好价值引领。
3.党史教育是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信仰的重要载体
读史的最大价值在于能够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在明确历史价值的基础上,树立自信心,坚定理想信念。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崇高的理想信念引领着党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党的发展史正是党的伟大精神谱系的缔造史,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讲中共党史,将革命精神、红色信念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党的伟大征程与成就,树立精神旗帜,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以及自豪感。通过学思践悟,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发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信仰,激发学习热情,振奋学习精神,将革命精神转化为当代建设精神,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三、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路径
1.注重发挥教师主导功能与彰显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首先,思政课教师必须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每位教师都应该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同时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立场、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政治鉴别力。其次,思政课教师应当增强本领意识,百年党史历程较久、包罗万象,必须加强党史知识储备,深挖党史知识精髓,厘清历史内部逻辑,主动拓展视野,挖深吃透教学内容。再次,积极改善课堂教学方式,在授课过程中主动担当、敢为有为,注重理论知识讲授的技巧性,将百年党史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透彻、讲明白,通过生动的实践事例,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另外,教师还需要重视学生唯物史观的树立。教师在增强自身党史观的同时,应当将辩证看待历史的思想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以及投身于社会建设的意识,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在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激发大学生自身思维的主体性,调动大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强调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紧密结合。思政课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兴趣关注点,将贴近生活、有吸引力的党史故事、名人轶事引进课堂,精心创设问题情景,通过设置案例分享、社会调查项目设计等教学环节和活动,让大学生主动进行课堂实践,以此培养大学生的反思意识、提升精神境界,提高思政课堂参与度,提高他们主动了解百年党史的积极性和获得感,促进他们学思践悟,形成对历史知识的反思式认知。促进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互动融合,利用与教师思维的互动碰撞激活大学生学习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实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党史教育目标。
2.丰富思政课程党史内容支撑,整合资源构建校本课程
为激励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在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恰逢其时。要进一步把党史教育内涵充实到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之中,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教学体系还必须更加健全。首先,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共有五门课程,其中党史教育的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相对松散,应当进一步修订,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应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分工,深入挖掘课程与党史教育的融合点,协同发挥优势,形成联动。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如今百年未有之变革时代,青年人的注意力往往被很多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吸引,仅靠教材的理论逻辑解释问题缺乏说服力,通过党史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坚定理想信念。比如讲到“革命道德”问题时,就可以根据方志敏、李大钊等党史人物的先进事迹,采取诵读红色家书等方式感受他们的热血忠诚、道义担当。讲述“理想信念”这一章时,那些革命先烈视死如归的感人故事,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牺牲精神,都能使大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理想信仰的强大感召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其次,高校应充分挖掘校史、地方史等史学教育资源,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联系,最大化的利用整合学校、社会等教育资源构建校本思政课程,作为思政课堂的延伸,这些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历史文化资源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课程安排方面,应当必修和选修并行,结合本地革命文化资源,设立有本土特色的党史选修课,更好地将蕴含在本土历史资源中的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对百年党史进行深度学习。再次,可以对学生的兴趣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学生相对关心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应当额外增加解读篇章,制作党史小读本作为课本的补充,使党史知识更加直观,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3.建立红色实践教育基地,推动思政课党史实践育人常态化
“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环境对于人的塑造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要利用好本地红色资源,建设红色教学基地进行社会实践教育,通过沉浸体验式的教育方式创设党史学习情景,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历史遗迹、历史文物等有形的红色资源成为思政教育的“活教材”,在实践教学中使党史教育真正入脑入心。首先,学校应该常态化安排大学生参观革命历史纪念场所、革命斗争遗迹,如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名人故居等,每一个革命斗争遗迹和每一件历史文物都彰显着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革命斗争品格。从学校走进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开展基地访问、情景教学、问卷调查等教学活动,寓学于乐,在现场倾听红色事迹、与红色经典“对话”,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提高对红色精神、红色信仰的认同与认知。其次,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纪念日为契机,寻找党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围绕“七一”“八一”“十一”等具有史学文化缅怀价值的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开展专题实践教育活动。让大学生了解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的高尚道德和精神风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能够引领学生坚定信仰、坚定信心,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同时引导他们坚持用唯物史观正确理解和掌握历史,培育他们的史学观念、历史视野和历史责任。再次,寒暑假期间,可鼓励学生参加重走革命道路、学红、访红等实践活动,重温革命岁月、拉近与革命英雄和烈士的距离,培养大学生爱国、爱党、珍惜当下的精神。
4.新媒体融入思政教学,助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广泛活跃于网络空间,他们更乐于并善于接受网络教学资源。因此党史教育的开展,要紧贴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社交特点,充分运用新兴媒介,不断创新传播方式,在网络空间挖掘有价值的党史教学素材,针对大学生的兴趣,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学生推送有价值的分析文章,方便学生自学。首先,通过新媒体和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思政课传统的时空界限得以延伸,思政理论课堂教学引入“职教云”“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师生之间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双向互动,使得思政课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利用技术手段将大量的红色历史资料以数字化、图像化、动漫化等方式加入网络教学平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可以打破时空界限,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其次,由于移动端自媒体的广泛应用,思政课教师也应以学生喜欢的方式传播党史文化,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新兴媒体,创设“党史文化微信公众号”、“抖音小视频”等,设计微党课、微电影等,制作能产生心灵共振的精品,通过互联网传递给学生,实现个性化推送,满足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个性化需求,促使红色精神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同时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料,建好特色专栏,利用互联网宣传党的知识,讲好党的故事,推送红色文学作品,推介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举行网络红色知识竞赛,随时随地宣传红色文化,使红色基因充分融入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为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再次,虚拟现实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撑。高校可以通过开展虚拟仿真的实践项目,将红色历史文化打造成“现实可见”、可操作、可参与的历史文化实践,建立虚拟现实的革命斗争情景,使大学生们真实体验革命年代的战火纷飞,沉浸式体验革命先辈的战斗精神,以此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更好地发挥红色历史文化的熏陶作用。
综上所述,党史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素材,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可以作为党史教育的重要方法。二者的有效结合,有助于大学生们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他们投身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培养学生唯物史观,以辩证的眼光研读历史。在实践层面,需要在整合当前教学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树立爱国爱党的信念,成为党的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1]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新长征,2021(05):4-13.
[2]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当代广西,2020(17):4-7.
[3]房宇婧.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路径[J].创新,2021(05):55-61.
[4]胡玉宁.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方法与路径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21(04):66-70.
[5]邝子文.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重维度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3):45-49.
[6]操菊华,陈薇.党史教育精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1):62-64.
The Value and Practical Path of Integrating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NG Dan,SUN Shuo,HAN Yi-min,WANG Xue-zhi
(Hebei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Xingtai, Hebei 054035, China)
The integration of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college students’ outlook on life and forming a correct outlook on history. The educational objectives,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the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 high degree of internal unity. In order to integrate the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unity of giving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teachers and highlighting the main role of students, enrich the party history content suppor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establish a red resource practice education base, and use new media to 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o promote the party history learning and education.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value; practice path
G711
A
1008—6129(2022)04—0037—04
2022—05—23
202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及运用研究”,课题编号:20210201210。2021年邢台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史教育路径创新研究”,课题编号:XTSKFZ2021074。
张丹(1982—),女,河北邢台人,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纪检审计监察办公室,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