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绍兴义警”:助力平安的“新警力”

2022-12-31浙公宣

派出所工作 2022年11期
关键词:绍兴队伍

文/浙公宣

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公安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精神,坚持“政府领导、公安主管、社会筹办、公众参与”的总思路,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自2017年7月在枫桥派出所组建全市第一支“义警”队伍“红枫义警”以来,“绍兴义警”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目前,全市3.8万余名“绍兴义警”以“崇法尚义、积安向善”为宗旨,积极参与治安巡逻、矛盾化解、法治宣传、人口管理、爱心救助等警务志愿活动,成为社区民警的“左膀右臂”和心系平安的“新警力”,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特别是平安建设最亮丽的一道“枫警”。

“绍兴义警”群防群治工作运行机制

高规格抓谋划。紧紧围绕“政府领导、公安牵头、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建设思路,积极推动党政支持,以绍兴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绍兴公安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更高水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市局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平安类社会组织培育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全市义警组织专业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各地以两办名义专门下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义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培育壮大群防群治队伍提供了政策依据。市局明确局长为第一责任人,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进,每半年召开动员现场推进会,绍兴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俞流江亲自动员部署。

系统化抓推进。按照“每个局都有一个辐射全域的平安类社会组织、都有平安基金,每个所都有一支平安类志愿者队伍”的要求,通过互联网+传统的手段,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一是注重党建统领,做实“组织链”。建立全市统一、高层次的“义警”工作管理机构,在各地成立“义警”总会,设立集中办公点,打造“义警”组织孵化器,搭建起广覆盖、层级式、立体化义警队伍架构,确保“义警”工作常态长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登记在册“义警”组织188个,3.8万余人。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188个登记备案“义警”组织均成立临时党支部,由所领导或民警兼任负责人的临时党支部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推动“义警”组织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二是落实分级分类管理,做强“防滑链”。建立分级联系服务“义警”组织工作制度,各区、县(市)局每位局领导和科所队长分别联系1至2家重点培育壮大中的“义警”组织,每月一次开展走访调研、指导帮扶、送奖上门,切实为“义警”组织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激发广大“义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热情。三是优化积分制管理,做精“保护链”。制定《绍兴市义警积分奖励制等级评定实施办法》,在“枫桥警务—越警管家”平台增加“绍兴义警”模块,对“义警”队伍和活动实行集约化、流程化管理,建立“一人一册”“义警”档案,运用自动计分与人工赋分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义警”级别和组织星级称号,针对活跃度不高的组织和队员引入扣分、降级机制,避免出现“挂名不办事”现象,自积分制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全市“义警”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热情更加高涨,累计发布活动6万余次。

全方位抓保障。从组织、资金、激励等方面入手,全面落实保障,确保绍兴市“义警”组织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落实资金支持。联合市红十字会设立“义警”基金,按照政府出资与社会定向捐赠的方式筹集30万元,解决自我“造血”功能不足的问题。同时,通过政府支持、自筹募集、社会援助等多种渠道,促使其逐步走上良性循环发展道路。二是提升能力素质。围绕“义警”能力素质提升,通过专题辅导、集中授课、实地帮教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常识、个人防护、急救知识、纠纷调解、应急救援等业务知识技能培训,为“义警”组织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共开展各类培训225批次,组织专项巡防演练20余次,进一步规范组织和“义警”参与社会治理。三是注重品牌建设。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宣传推介,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义警”品牌。2021年以来,紧扣应急救援、纠纷调解、平安守护、大型活动安保等功能,吸纳在职律师、行业专家、村(社区)干部、党员乡贤、退职退休人员等力量,重新确定一批不同类型的“义警”组织,分类制定培育计划。结合浙江省公安厅“百佳”推介,认真开展好“义警”故事评选活动,发现培育一批像“红枫义警”陈荣周、“陆野救援队”李安这样有影响力的“义警”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总结宣传、学习推广、表彰奖励,讲好“义警”故事,发好“义警”声音,切实把“义警”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出来、调动起来。

“绍兴义警”群防群治工作主要成绩

组织得到蓬勃发展。绍兴市公安局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平安类社会组织培育的指导意见》,坚持“党建统领、公安引导、公众参与、管理规范、作用发挥”的思路,按照“一局一品”“一所一品”的要求,引导和培育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优秀“义警”组织。比如,“新店口人先锋队”搭建“老乡帮忙”“平安微客”等平台,以乡音、乡情解决外来人员的分歧,做到多元化化解矛盾;“蓝海救援队”履行“六大员”职责,“湾区警企联盟”致力打造治安防范共同体,做到全时空守护平安;“蕺山好邻舍”常态开展邻里守望、邻里互助等志愿活动,做到“零距离”服务群众。

队伍得到不断壮大。秉持“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理念,引导社会各界参与“义警”组织建设,组织发动广大群众加入,最大限度地凝聚“全民创安”强大合力。“义警”队伍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专业优势和社会触角广、接触人员多、掌握信息鲜活等优势,成为平安绍兴建设各条战线上的“千里眼”、根植在基层一线的“顺风耳”、群防群治的“新警力”。比如,“红枫义警”负责人陈荣周积极带领“义警”参与治安巡逻、矛盾调解、法制宣传等志愿活动,主动当好平安诸暨“观察员”,成为“绍兴义警”的标杆式人物;“新昌红十字救援队”队长梁春锋先后参与户外救援数百起,2020年还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机制得到日益完善。培育有制度——诸暨等地建立“义警”积分管理制度、宣传表彰机制,有效提升了“义警”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管理有平台——在“枫桥警务—越警管家”上搭载了“绍兴义警”平台,实现了信息化、可视化、精细化管理,近期还组织了3期小教员培训班,共有810人参加专题培训。工作有场地——柯桥建立“纺城义警”工作室,在17个镇街设立了指导站和活动中心;上虞依托重华警务站建立了“义警”总会,成为“义警”日常交流的场所;越城“蕺山好邻舍”在书圣故里警务站设立了“义警”服务中心。活动有经费——市局联合市红十字会设立了“平安(义警)基金”,首笔资金由京新制药、点金律师2家企业定向注资,专门用于“义警”队伍建设和慰问、奖励等活动。

“绍兴义警”群防群治工作未来发展

下一步,绍兴公安将聚集三个主要方面,确保群防群治队伍的长效发展,着力打造具有绍兴特色的群防群治组织。

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健全派出所领导兼任辖区“义警”组织党支部书记制度,加强对“义警”组织的领导,确保队伍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按照“政府领导、公安牵头、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义警”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义警”队伍建设发展重大问题,推动“义警”工作深入开展;坚持协会自治,探索以区、县(市)为单位成立“义警”总会,推动松散的“义警”组织、镇街备案的“义警”组织向“义警”协会转型,让“义警”在法律框架下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保护其合法权益,既有利于日常监督指导,又可以理清管理体制,还能够接受捐赠、资助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进一步优化“义警”队伍。注重教育培训常态化,严把“义警”招录关、培训关,加强对“义警”的指导与培训,提升“绍兴义警”的能力素质;用足用好“枫桥警务—越警管家”中的“绍兴义警”模块,畅通信息收集渠道,发动网上网下力量,拓展“义警”服务范围,真正做到专门工作与群众工作相结合;注重服务实战常态化,尤其要在场所特业、新兴行业组建队伍、物色“义警”,平时分散工作、战时集中行动,常态做好防范风险、化解矛盾、邻里守望、治安巡防、法制宣传、志愿服务等“义警”工作,确保与我为邻、为我所用。

进一步健全“造血”功能。按照“政府出一点、社会筹一点”的要求,进一步拓宽建立平安(义警)基金来源,通过政府向“义警”组织购买服务、公益活动与有偿服务结合等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推动“义警”组织可持续发展;同时,规范资金筹集、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做到公开透明、专款专用。健全完善积分奖励制度,对举报违法犯罪线索、协助抓获违法犯罪人员、报告公共安全隐患等有功人员,及时进行物质奖励、精神激励,不断弘扬“绍兴义警”正能量、激发队伍精气神。强化宣传推介,及时挖掘、收集“绍兴义警”的经验做法、典型事迹,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宣传报道,努力营造向善向美、至善至美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义警”的责任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同时,积极探索“义警”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购买专项保险、落实抚恤救济等政策,最大限度地保障“义警”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和保护“义警”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绍兴队伍
鲁迅先生在绍兴
绍兴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绍兴大闯关
绍兴古镇寻荼社
《绍兴日报》“人文新闻”的十年实践
发挥“五老”队伍作用 创建“三无四有”新村
还剩多少人?
一支独具特色的工作队伍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