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读中国古代小说?

2022-12-31天津宁稼雨

名作欣赏 2022年34期
关键词:工具书白话文言

天津|宁稼雨

中国古代小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诗词、散文和戏曲同属于中国古代文学,但却具有自身独特的文体特征和社会属性。单从文字阅读上来说,它也许比诗词、散文的文字障碍小一些,但对一般读者来说,如果从全面深入地把握领会的角度看,却有很多的阅读障碍。同时,也存在如何将古代小说的理解认识逐渐深化的问题。为帮助普通读者顺利阅读古代小说,特撰此文,以供参考,并祈方家赐正。

为什么要阅读中国古代小说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目的性。阅读古代小说的目的性大约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丰富知识,扩大视野。

这一点基于古代小说的认识价值来谈,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有其认识的功能和价值,但是叙事文学的小说有其独到的作用和优势。从认识价值来看,其他文学作品也具有认识价值,比如杜甫诗歌就具有“诗史”的功能,用诗歌来写历史,杜甫用诗歌的形式帮助我们认识唐代中晚期的历史情况。其诗歌具有“史”的功能,但诗歌本身不是“史”。从这个角度来看,诗歌的“史”的价值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古代社会。小说在认识历史价值方面比诗歌更具有便利的条件,因为从文体性质上看,诗歌、词属于抒情文学,小说、戏曲属于叙事文学。两者的区别在于,抒情文属于心灵的艺术,诉说人的心灵和情感,长在抒情;而叙事文学属于时间的艺术,它要具体地描写一段时间的流程,对描写古代时间流程来说具有更大、更有价值的作用。今天的科学技术先进发达,人类不用担心若干年后的人们看不到今天的生活样貌,因为我们的科技手段足以让后代看清今天人类的生活样貌。但是古代人没有这样的优势,我们想要了解古代社会的情况,借助的手段非常有限。有限的手段当中,带有叙事性功能的文字记录,包括史书、小说具有难以取代的优势和特点。因此,古代小说是更接近于古代历史,能帮助我们还原古代社会情况的文字记录,它是对古代历史的、社会的一种相对真实形象的反映和记录。

在古代,人们通过小说来了解历史、社会,这样的功能早已存在了。中国历史悠久,史书记载众多。但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历史的了解、对于社会的认知往往不是通过正式的史书,而是通过小说作品。比如说,古代小说中有历史演义小说这一类型,其主要的特点就是形象地记录反映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真实情况,以三国为代表,后来二十四史当中几乎每一段历史都有一部历史题材小说,帮助我们去了解历史。到民国时期,蔡东藩先生把用历史演义小说来反映历史的方式发挥到极致。换个角度来说,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了解,专家看的史书比较多,但是对于一般的历史爱好者和读者而言,更多的是通过历史小说来认识的。另外从认识价值上来看,我们和历史隔着一层,很多历史知识原貌,比如古人怎样生活的,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菜等,很少有专门的书来记录这些细节,但是这些细节往往会在古代小说中被记录,比如《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红楼梦》等,其中记录了很多历史风俗场景。从这个方面来看,古代小说的认识价值非常重要,能够扩大我们的视野。

从认识价值的角度看,还应该包括学科系统的完整性。古代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文体组成部分,无论是中国语言文学的专业学习,还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有浓厚兴趣的人,如果要使自己这方面的知识趋于完整和体系化,那么各种文体的作品和源流都应该全面了解掌握。小说当然也不例外。

第二,品味人生,陶冶情操。

读小说不仅要扩大知识,还要从中掌握、汲取人生的营养,特别是一些审美方面的、有陶冶情操作用的地方。通过小说可以看到古人生活的场景,可以帮助我们品味人生。比如《三国演义》,写了很多人,写了三个营垒,刘备、曹操、东吴,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性格和人生价值内涵。比如诸葛亮和周瑜,周瑜在一些地方和诸葛亮有相类似的性格和形象属性,都有大智慧,周瑜在智慧上不输诸葛亮,但是在小说阅读过程中,读者在感情上更倾向于认同诸葛亮。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影响读者、感动读者,对我们有启发作用,智慧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诸葛亮对刘备的蜀汉政权的忠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不会辜负刘备对他的期望,这种忠义的精神不能用智慧来描述。再从陶冶情操角度来看,中国古代小说有很多美的境界和场景描写,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事件和环境的描写,都有能使我们受到美的熏陶和洗礼的作用。比如在唐代文言传奇小说里,有很多知识分子或者举子与妓女、大家闺秀进行情感交流的描写,非常优美,例如《莺莺传》,写张生和崔莺莺之间猜疑、接近、犹豫、担心的情感故事,还有很多情感上的矛盾和精神上的碰撞,这些想法都是通过作者美好的描写来实现。莺莺在痛苦中给张生写了一封信,张生为前程进京赶考,参加科举,莺莺可能感觉到张生的赶考会给他们的感情带来不幸,但是她还是在信里面和张生痛苦委婉地诀别。《红楼梦》当中也有很多美的描写,人物、环境、事件、情节的美,比如黛玉葬花,在我们的审美阅读当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们读古代小说可以汲取很多人生的营养、精神审美的愉悦和陶冶。

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况

这个方面内容比较多,几本书也说不完,我们只能做一个非常简单的梳理。

第一,中国古代小说两条并行的轨迹和线索。

中国古代小说的两条并行的线索是以语体、语言来区分的,具体来说,一个是文言,一个是白话。文言指的是像先秦诸子、史传的古文,白话不是我们今天的白话文,而是中国古代的白话。这两条线索中,文言小说大致经历的时间段,从魏晋南北朝开始,这个时期出现了两种类型的小说,一种是志怪小说,以《搜神记》为代表,描写神仙鬼怪的故事。志怪小说的兴盛发达与佛教、道教的传播有关系,宗教的传播需要有辅助性的说明,于是相应地出现了这一类小说。另一类是志人小说,以《世说新语》为代表,这类小说兴起的土壤,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这个时期的人物品藻活动即人物评价,从选拔人才的实用性评价慢慢转入审美性的评价。另外在人物评价的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活动,以玄学为依托背景的清谈活动。人物品评和玄学清谈这两个事件促成了志人小说的生成,集中表现在《世说新语》中。文言小说继续发展到唐宋元明清,慢慢形成规模,规模也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两种体制形式的文言小说:一种是单篇传奇,一篇小说写一个故事,比如《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另外一种是把若干篇文言小说汇总到一起编成文言小说集,这从唐宋就开始出现,到清代形成高潮,清代有两部比较重要的文言小说集,一个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一个是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以上这些是文言小说的基本情况,接下来我们来看另一条轨迹。

白话小说产生的时间大概在唐代,最开始白话小说的产生也跟佛教有关,唐代开始佛教从贵族阶级走向世俗大众,在世俗大众了解佛教的过程中,僧人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教,要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内容来讲解佛经。比如王昭君的变文等,用通俗的语言形式来讲述故事,这是早期的白话小说。在此基础上,到了宋元时期中国社会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城市经济发展繁荣,出现了新的社会群体。宋代有很多农民走进城市,成为新的市民阶层。他们文化水平有限,不能像知识分子那样擅长古文、律诗,他们能接受的就是听故事。所以宋代城市当中,从北宋的开封到南宋的汴京,勾栏瓦肆中都有很多说书的茶馆场所。职业的说书艺人讲述市民能听懂的故事,比如《碾玉观音》《错斩崔宁》等说书作品。白话小说到了明清时期慢慢形成两种固定化的成熟小说样式,其中一种是章回小说。白话长篇小说基本都是章回小说,而短篇小说就是话本小说。我们知道章回体,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都是这种体制,短篇的话本小说如《三言二拍》等。

第二,古代小说的文体和题材类型。

简单分开说,文言小说的文体主要有两种,一个叫笔记体,随笔而录,再一个是传奇体。传奇体一般篇幅较长一些,比如《莺莺传》《李娃传》属于传奇体。白话小说就是我们刚刚说过的那两种,一个是章回小说,另一个是话本小说。

接下来是古代小说的题材类型,大致的题材有这几种。第一种是志怪,比如《搜神记》,所谓的志怪就是非现实的题材,如神鬼妖怪等,第二种是志人小说,是现实题材。接下来四种是宋元以后白话小说形成的四种重要的题材类型。第一种是以《三国演义》为代表,描写叙述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演变过程的历史演义类型;第二种是以《水浒传》为代表的的英雄传奇,主要描写一些英雄豪侠的传奇故事,比如杨家将、岳飞故事、《隋唐演义》中的人物故事;第三种是以《西游记》为代表的神魔小说题材,主要写一些跟神仙妖魔有关的故事;第四种是世情小说。前三种小说类型所写的都不是现实人间的凡人,世情小说写的则是生活中的凡人。从《金瓶梅》开始,发展到《红楼梦》,从小说演变发展来看,明代中期以后,世情小说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其变化也更多。比如《儒林外史》,从性质来说,是写普通人的,属于世情小说,但是它专门写知识分子。还有专门写妓女的《海上花列传》等。世情小说演变出了很多变种,如才子佳人小说等。这六种小说基本上概括了古代小说的题材类型。

阅读古代小说的准备工作

首先,为了做好准备工作,要选择好阅读对象。这方面我有两个建议,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需求和想法。可以分成两种阅读:一种是系统阅读,一种是即兴阅读。系统性阅读带有一定的专业性,是打算全面系统地了解古代小说。这种阅读目的,除看古代小说作品本身之外,还需要看一些相关的参考书,通过参考书了解古代小说系统的全貌。还要注意到所有作品是不能同等地对待,要有区别地选择阅读,对于经典的作品要优先阅读;对于一二三流的作品要有区分,这样能够安排好阅读顺序。第二种是即兴式阅读,这是大多数普通读者的阅读方式。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兴趣爱好可以做不同的选择。

其次,关于选择小说作品版本的问题。现在出版的书泥沙俱下,需要有所选择。我给大家提两点建议。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印刷版古代小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影印本,把古代原书影印下来,一般的读者不会选择这种。另外一种是今人的整理本,其中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整理本只是做了一定的标点、断句、分段,另外一种是在校点的基础上加了注释。注释能够帮助我们把握小说的内容。大家在选择作品的时候,各种小说的版本五花八门,尽量选取正规、权威的出版社的版本。

再次,我们还要了解一些跟古代小说有关的可以参考的工具书,这一点后面我会给大家专门说明。

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的阅读方法指南

第一,我们今天看到的整理本,整理者做完之后都有整理说明,出版社也会加一个内容提要。我建议大家在读小说时先认真仔细地看一下内容提要和整理说明,内容提要和整理说明能系统地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小说的具体情况。比如说,内容提要会告诉我们小说基本的内容梗概、大致情节;整理说明告诉我们这本书使用了哪些版本,为什么使用这些版本,还会告诉我们小说反映的主题内容、有价值的地方等。我们了解一部小说的基本情况可以从内容提要和整理说明入手,了解基本情况能为之后的阅读做铺垫和准备,方便阅读。

第二,推荐两种阅读方法。一种是精读法,也就是细读,逐字逐句慢慢去读,每一句都弄清楚。这种阅读法的优点是能够全面深入地把握作品,不足之处就是费时间,阅读时间慢。第二种是泛读法,它的优点跟精读法的缺点相反,阅读速度快,缺点是掌握不深入不细致。这两种阅读法大家可以自由选择。我认为大家可以根据阅读对象来选择阅读方法。

第三,关于阅读当中会遇到的阅读障碍。这里提示两点:一个是遇到一些生僻的人名、地名、词语等。其中人名、地名在一般情况下,比如泛读中,不会对我们的阅读造成障碍。但在精读当中,如果不弄清楚这些生僻的关键词,可能无法继续读下去。另一种情况,文字都能认识,但是意思弄不清楚,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去解决,主要是借助于一些参考书和工具书。

第四,古代小说阅读指南是本文的重要部分,是关于我们怎样把握小说作品的文学价值,是我们阅读古代小说最重要的目的所在。把握小说的文学价值,我提出以下几点来供大家参考:

首先是关于总结作品的社会认识价值。前面已经涉及,这里我们还需要注意怎样去把握作品的认识价值。首先需要我们具有这种意识,古代小说作品中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去了解。我分享一点经验:手要勤一点。手不勤,读过了很容易就忽略掉,勤一点,对内容能多了解一些。比如作品中提到的历史背景,小说中提到的器物名称,或者是一些习俗名称等,很多认识价值是通过我们不了解不认识的词语来提示的。弄明白这些不清楚的地方之后,我们阅读小说会有一种乐趣,也就是成就感。

其次是我们要总结分析作品中人生价值的导向。如果说认识价值可以通过查阅书籍实现的话,人生价值的导向则需要我们结合自己人生的阅历、经历,品味其中的人生营养。很多小说可以帮助我们体会人生,了解人生,把握人生,比如《世说新语》,虽然它是早期的笔记小说,但是它能够给我们带来人生价值的启发。特别是它启发我们在不如意的时候,在失落的时候,怎样面对人生。像其他不同类型的小说往往有不同的人生价值的启发,如历史演义小说从历史的高度解读历史的经验,像神魔小说的虽然是神魔,但是鲁迅先生说实际上写的是现在,像《红楼梦》能够给予我们人生价值的启发就更多了。

最后是要总结分析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学作品和史书最大的不同在于,文学作品具有审美性,能够给我们带来审美的愉悦。我们阅读作为文学作品的小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去体会小说中能够带给我们审美愉悦和陶冶的地方。小说中有很多人物形象,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是小说艺术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人物形象塑造得是否成功,是否具有审美价值,是小说是否成功的关键。经典的小说如四大名著,其中主要的人物形象都有审美价值,像《水浒传》中写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而且代表了不同类型、身份的人的美感。李逵是粗野、粗犷的粗汉型,宋江属于憨厚型。每一个人物都有其审美效应,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水浒传》在成书之前,重要的人物形象在民间已经流传了很久,如武松、鲁智深在之前就有独立的话本和叙事。在接触这些作品时,可以根据不同人物的身份类型来进行不同的审美把握。像《红楼梦》中描写了那么多的女性,不同类型的女性都有不同的审美价值和效应。

以上三点在不同的作品中有都不同程度的呈现,要想判定作品的具体价值,不妨看几本类型相同的小说,可能会帮助我们把握小说好在何处。举例来说,《红楼梦》为什么写得好?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对比来了解和把握。在《红楼梦》之前,《金瓶梅》之后,有过一批才子佳人小说,但是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就说这种小说是“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甚至有很强烈的说教意味。拿这些才子佳人小说跟《红楼梦》一比,立见高下。再如我们说历史演义小说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但是又不一样,历史演义小说以《三国演义》为龙头,与其他演义小说相比,其比较高明的一点在于,历史题材小说要把握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之间的关系,而《三国演义》之所以成功就在于此,七分史实,三分虚构,历史演义小说到这个分寸是比较恰当的,而其他的历史演义小说则虚实掌握不当。

几种古代小说阅读参考书

我把这方面的参考书分成四种类型。

一是小说史著作。小说史比较多,长短都有,比来比去,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作为中国小说史的奠基之作,经典性不容取代。这本小说史我们今天读起来并不顺畅,后来也出了一些带有注释的版本。

二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工具书。工具书主要是能告诉我们古代小说有多少种,以及它们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等。通过这些工具书,能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基本情况,这里简单介绍几种。第一种是《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江苏社科院明清小说研究中心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 年出版。这本书的特点是,之前所说的白话小说系统中现存的白话小说、通俗小说都收录其中,每一种书下面都有主要内容的介绍,章回小说的回目也有陈列。第二种是我本人写的《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这本书是与白话通俗小说系统相对照的文言小说部分的总的书目提要,收录了所有文言小说书目,每一种都做了简单的介绍,这本书是齐鲁书社1996 年出版的。第三种是《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是综合性的,所谓综合性是指它把白话小说和文言小说都汇集到一起。这一本是我和已故的老师朱一玄先生、师弟陈桂声老师一起编写,由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年出版。

三是关于古代语词的工具书。我们在阅读小说时会遇到很多语言障碍,特别是语词障碍。给大家推荐的第一种是网络渠道,常用语词障碍大部分都可以用网络搜索解决。第二种是专业语词工具书,特别是和古代汉语语词有关的工具书。我介绍两种,第一种是《辞源》,它的修订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辞源》修订本主要的功能属性偏重于古代语词的训解、训诂、训释。为什么推荐修订本?因为老版的《辞源》《辞海》中,两种的界限不是很清晰,都是百科性的。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这几种工具书的修订工作有分工,《辞海》偏重于介绍百科性的词条,《辞源》偏重于古代文化的词条,并且又增加了一本新的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它主要涉及现代汉语的词条。这三种书,《现代汉语词典》是现代汉语词典,《辞源》是古代词典,《辞海》是百科性词典。还有一种《汉语大词典》,特点和功能偏重于古代的词语,但是其收录的词汇量要远远大于《辞源》,估计是其四倍。

除了这些一般的语词工具书,还有一些专门的古代小说词语工具书,比如陆澹安的《小说词语汇释》。因为古代小说、戏曲之间的关系密切,很多词语也往往相互通用。所以有些古代戏曲方面的工具书也可以在阅读古代小说时使用,比如顾学颉、王学奇的《元曲释词》等。

四是关于古代小说鉴赏的工具书。这类工具书也有很多,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比如有百科性质的《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有综合性质的《中国历代小说辞典》,有专门性质的《中国武侠小说鉴赏辞典》等。我本人早年也参加过很多这方面工具书的撰写。这里仅列举一种,就是《古代小说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年出版。通过鉴赏辞典,我们可以对古代小说做一些基础性的文学鉴赏和一些引路性的工作,这些鉴赏辞典都是专家们写的,专家在阅读小说之后,写导读性的文章告诉我们小说的认识价值、审美功能等。

猜你喜欢

工具书白话文言
白话寄生虫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Kiss and Ride
诗词工具书二种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诗词工具书二种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好风凭借力伴我泛书海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工具书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