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及其防治措施
2022-12-31柳光明
柳光明
山东省栖霞市蛇窝泊畜牧兽医站,山东栖霞 265313
0 引言
奶牛在生产繁殖过程中,会因牛舍环境、垫草清洁不良、接产、助产、输精等操作消毒不严,或配种、输精暴力操作等而引发奶牛子宫细菌感染而发生子宫内膜炎。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养殖中常发疾病之一,发病率在30%左右[1]。慢性奶牛子宫内膜炎会延长奶牛的休情期,降低受胎率,而急性症状除了造成子宫内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外,还会降低泌乳量,引发乳房炎。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奶牛子宫内膜炎还会降低奶牛的使用年限[3]。笔者总结对336 头奶牛子宫内膜炎病例采用“边治疗、边配种”,使治愈率达到了90%以上的经验,从病因分析、子宫内膜炎常见种类和临床症状、防治方法、预防措施、治疗体会方面进行概述,以加强从业人员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认识和防治能力。
1 病因分析
奶牛子宫内膜炎多在分娩后发生,因难产助产、胎衣长时间滞留、子宫脱出损伤黏膜、流产或者配种消毒不严而引起病原菌等侵入,而造成生殖器官炎症,是奶牛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4]。奶牛产后若恶露不尽或日常养殖中出现乳房肿胀、泌乳量突然减少等问题,表明奶牛有气滞血瘀之症,诊断时可发现病牛脉细涩、舌苔颜色呈暗紫色。这些是由于气滞淤阻导致奶牛体内的湿热无法正常排出,若湿热在体内串行时注于子宫,容易引发子宫内膜感染。
2 临床症状和诊断
2.1 急性子宫内膜炎
2.1.1 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为子宫内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奶牛发病初期,出现全身症状,体温略有升高,饮水量增大,食草量减少,频频排尿,奶牛时有拱背、努责或回头顾腹,往往在躺下时,从阴道排出更多的黏液或脓性分泌物。发病后期,奶牛的体温持续升高,反刍减弱或停止,腹部体积略微变大,有些奶牛眼结膜潮红,有些体型消瘦[5]。
2.1.2 诊断
直肠检查时,感到子宫角变粗而肥厚,像面团状,有波动,触摸时有痛感,挤压子宫时,阴道有分泌物排出。其渗出物浑浊,呈灰色无味,有絮状物。阴道检查可见阴道和子宫颈的色泽、形态和大小变化不明显,子宫颈外口略有张开,有时有炎性分泌物排出。
2.2 慢性子宫内膜炎
2.2.1 临床症状
多由于急性子宫内膜炎治疗不及时转化而来,临床表现为性周期紊乱,屡配不孕,奶牛精神、体温一般正常,其阴门处有黄白色黏液或脓性分泌物流出。病牛多次配种不能受胎,即使怀孕受胎了,也常常会因胎儿发育不良发生流产、胚胎死亡;奶牛由于长期受到致病菌的影响,会日渐消瘦。
2.2.2 诊断
直肠检查时,两侧子宫体大小不对称,子宫角增大,壁增厚变硬,子宫收缩无力,当子宫里面滞留脓性分泌物时,子宫体变粗变硬,挤压时母牛努责,有大量的炎性渗出物排出。阴道检查时,同急性子宫内膜炎整体状况无明显差异[6]。
3 治疗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应采取内外兼治的方法,即在奶牛的发情期,以消炎抑菌,破血祛淤,内补气血,活血为治疗原则,加补维生素,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3.1 破血祛淤
中药方一:生蒲黄100 g,五灵脂100 g,维生素E 20 mg×100 片,将方药研为细末,一次灌服,每天1 次,连用2~4 次。
中药方二:黄芪60 g、益母草60 g、茯苓60 g、当归60 g、何首乌15 g、川芑20 g、柴胡20 g、升麻20 g、炮姜30 g、炙甘草30 g,根据病情适当地加减调整,将方药研为细末一次灌服,每天1 次,连用3~5 次。
3.2 抗菌消炎
发情期用稀葡萄糖酸氯己定溶液100 mL子宫灌注,2 天后再灌注1 次。或取生理盐水1 000~1 500 mL,加庆大霉素100 万U,冲洗子宫2~3 次,排出子宫内炎性渗出物后,再通过直肠轻轻按摩子宫,排尽冲洗液,同时子宫腔内注入氯前列烯醇4 mL,间隔24 h再用输精器将50~100 mL10%浓盐水,加热到35 ℃后注入子宫,同时注入青霉素 160 万U,链霉素100 万U,每天2 次,直用到炎症消除为止,后适时配种[7]。
4 预防措施
4.1 加强日常管理
4.1.1 提供均衡营养
饲养管理是否到位、饲料营养搭配是否科学,不仅仅影响奶牛的生长,还影响到奶牛的发育繁殖。营养过高,运动量不足,容易使奶牛发育过度,脂肪沉积过多,体质肥胖,生殖器官发育受阻,出现不发情、发情异常、屡配不孕等现象。营养过度贫乏,奶牛生长受阻,发育不良,乏情,不孕或怀孕后胎儿发育不良,流产、死胎等。因此可以根据奶牛体况评分来评定奶牛膘情,对于分娩前2周的奶牛,若体况评分达5分则评定为膘情过肥,若评分为2分则评定为过瘦,膘情过肥容易发生产后胎衣滞留、泌乳量低和子宫内膜炎,而膘情过低则易引发奶牛能量负平衡,影响奶牛自身健康。因此在饲料上要保证全价的蛋白质,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及能量的平衡。
4.1.2 提供舒适环境
首先,饲养人员要做好栏舍卫生,牛舍地面保持干燥,牛舍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其次,合理控制牛舍温度,奶牛适宜生产的环境温度为12~18 ℃,为防止夏季天气闷热,地面潮湿,需要加强通风,冬季为防止低温冻害,入冬前要加固门窗,增加垫料厚度,使用暖气片或管道供暖,防止超低温天气等恶劣环境对奶牛的影响[8]。
4.2 做好产后护理
加强产后护理是减少奶牛疾病,提高繁殖率,保证下一代正常发育的重要一环。产后奶牛要注意以下几点。
4.2.1 保障安稳生产
奶牛产前1 周转至已消毒好的产房,安排专人值班看护。由于分娩是奶牛生产的正常生理过程,需要经历开口期(5±3 h)、产出期(3±1 h),此阶段不易过早进行产道检查,容易增加生殖系统细菌感染机会。在奶牛生产时,饲养员应严格按照规程对奶牛进行接产,发生难产(分娩时间超过8 h)时及时找兽医处理,不能生拉硬拽,粗暴助产,造成生殖器官损伤。
4,2,2 做好管理记录
建立奶牛生产记录,对奶牛产犊情况、胎衣排出情况、恶露排出情况、产奶情况以及采取的饲养管理方法和措施情况、奶牛的用药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记录。
4.2.3 促进胎衣排出
观察胎衣的排出,如果超过24 h未见排出,应及时进行手术剥离,注射青霉素320 万U和300 mL5%生理盐水,2 天1 次,直用到奶牛分泌物洁净为止。
4.2.4 促进恶露排出
奶牛恶露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为产后2~5 天排出,若子宫复原不全易出现恶露滞留,为促进恶露排出,可以在奶牛产后灌服35~37 ℃的葡萄糖或温麸皮盐水汤,若出现恶露滞留,可以内服生化汤,川穹30 g、炙甘草30 g、炮姜35 g、桃仁40 g、当归40 g,根据病情适当地加减调整,将方药研为细末一次灌服,每天1 次,连用2~3 次。
4.2.5 逐渐恢复饲喂
奶牛分娩消耗较多的体能,为防止奶牛产后采食过量出现消化不良或瘤胃臌气等问题,在产后,不要马上饲喂过多的精料,否则会因精料采食过多,引发代谢障碍,造成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影响奶牛体质和子宫的恢复,影响奶牛健康和生殖性能的发挥。产犊后第1 天精料采食量为0.5~1.0 kg,第3天可饲喂到2.5~3.0 kg的精料,然后以300 g/天的精料添加量直至奶牛产后1 个月时达到最大的精料饲喂量。
4.3 中药调理精血
奶牛在怀孕期间,胎儿大量耗损母体阴血,分娩过程会导致奶牛气血双亏,加之多次怀孕,正气耗损,气虚不足,容易造成子宫不易复原,并引发瘀血内阻现象。若奶牛体质强壮,产后护理水平较高,奶牛气足、气行则血行,瘀血内阻的现象可以很快消散。若奶牛自身体质较弱,且产后管理不当,则在气血亏损时,任冲不实,气不能行血,容易使子宫迟迟不能恢复。
因此,对产后奶牛可采用“补中益气汤”随症加减治疗,以提升中气,补血活血为主,辅以破瘀血,调整子宫的药物进行治疗。
方中炙黄芪(80 g)、党参(50 g)甘温益气,且黄芪有升补之功,与升麻(40 g)配伍,用以升提阳气,陈皮(30 g)、焦白术(40 g)、当归(40 g)、炙甘草(20 g)用以健脾理气、养血和中,因产后易引起瘀血内阻,配以破瘀生新的中药,如川断(30 g)、赤芍(40 g)、益母草(100 g),有散淤活血、调经生新的功能,同时又能兴奋子宫,对预防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有显著的效果[9]。
4.4 掌握好发情规律
奶牛产后1 个月后开始发情,到产后60 天第1次配种基本结束。为防止误配、漏配,而降低受胎率和产犊率,奶牛的发情鉴定一般观察奶牛的外部表现和外阴部有无肿胀、流黏液等情况,以便确定配种适期。若奶牛出现发情微弱,应仔细观察,如果此时奶牛还没有发情配种,要找其原因,一般对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的奶牛进行阴道观察,看阴道有无黏液的排出等情况,同时进行卵巢检查,触摸卵巢和卵泡的变化,可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 000 IU肌内注射1~3 次,促其卵泡发育和排卵。
4.5 准确输精
认真做好输精前的准备工作,做到取精要快,解冻要快,输精要快,要把细管的前端剪平、捏圆。输精部位不易过深,也不易太浅,过深易刺伤子宫内膜,引起出血和炎症,过浅会造成精液外流而达不到输精的目的,输精时向子宫注入要慢,边注边向后拉,输精后拳头猛锤奶牛的背腰部几下,以促进子宫收缩,使精子顺势向前运动达到受精部位与卵子结合。奶牛1 个情期输精1~2 次,间隔时间8~12 h,采用2 次配种的方法可使奶牛受胎率显著提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