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抱怨成为习惯

2022-12-30何小琼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小丁稿费纪实

何小琼

一位哲人说:“管住你的嘴巴,永远对别人保持彬彬有礼的态度。否则,一时冲动的抱怨只能泄愤,还会成为你前进的阻碍。”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说话恰当的重要性。少说话多做事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做起来似乎不容易。

杂志社的朋友姚凡(化名)约我到他办公室谈事情。我到时,他正在翻看桌子上几份文件。他示意我坐一下,然后继续看,时而皱眉,时而眉毛上挑,时而还摇摇头。我笑着说:“3个月前,你说杂志社招人,应聘的候选人也不错,现在要定下来了?”姚凡笑而不答,想了想问:“你带学生有什么条件?换句话说,你不喜欢什么样的学生?”我愣了一下,明白了他的意思。

我平时教授许多人进行业余写作。有位学生有冲劲,学习写作也刻苦,平时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能够按要求学习、交作业,我的回复也能够领会,并修改好文章。他写的文章投稿后,发表概率不低,原本发展空间是挺大的。不过,有一点让我头疼——他习惯跟我抱怨他心中的不平。说到这里,我看一眼姚凡,他很有兴趣地看着我。

比如,这个学生会忽然跟我说:“凭什么那个人能发表,同一个题材,我这篇不比他的好?”“同一个杂志,为什么别人的稿费是200元,我的是150元?区别对待吗?”“老师,您快教我写纪实稿吧,这种稿子挣的稿费多。现在报纸稿费太少,喝水都不够。”这样的抱怨比比皆是。起初,我以为他只是偶尔发发牢骚,也慢慢安慰、解释。但后来他一直如此,我才明白,这是他的常态——永远只看到自己遭受了“不公平”待遇,认为是别人阻碍了他。

而几位相熟的编辑也有意无意知会我,说这个人怨气太重,都想要避开不看他的稿了。因为一篇稿子被删减了字数,或者稿费稍微有些不同,他就会说一大堆抱怨的话,让人不胜其烦。

我没有把编辑们的反馈告诉这个学生,否则还会引发他的牢骚。但我知道,这样下去,他在写作的路上走不了太远,并且,我也不会教他别的文体了。“心有余悸。”我笑着对姚凡说。没有人喜欢冲动、不谦逊的人。

姚凡點点头,说:“我这里的情况跟你差不多。来实习的编辑写作经验都挺丰富。小丁之前在出版社工作过,对业务非常熟悉。小李刚毕业没多久,之前发表过些文章。”姚凡停下来没继续说,但我猜到他想留下来的人选,是小李。

小丁和小李都是从应聘的100多人里选出来的。比较而言,小李逊色些,毕竟小丁有工作经验,对口的工作上手更快。3个月的考核期,考核内容是,同一本杂志两人各自收稿、审稿。初审、终审、上稿,看谁上稿多,质量好。小丁轻车熟路,做起来得心应手。小李虽然没有相关经验,但谦虚好学,时常请教有经验的编辑,进步也快。

第一个月,小丁编的文章发了5篇,小李编的发了2篇,从表面上看是小丁占了上风。小李谦虚地感谢帮助过他的人,而小丁在定稿出来后,喋喋不休,抱怨自己明明还可以发更多的稿,某篇这么好为什么不用。一时之间,大家对小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第二个月,小李仍然勤奋,积极跑采访,不怕麻烦联系当事人,电话、社交软件全用上。他在第二个月发了1篇纪实稿、3篇亲情文。这让大家刮目相看,作为新人,这是不容易的。而小丁的成绩当然也不错,对待工作他是认真的。但他依旧开启了抱怨模式,说小李的纪实稿为什么他没遇上,不然会更好,又说如果不是自己请假,成绩会更好……大家对他的抱怨只能报以苦笑,也明白了为什么他会离开上家单位。

第三个月,小丁和小李的成绩旗鼓相当。“录取谁?你怎么考虑?”“小李。”我毫不犹豫地说。姚凡点头,这也是大家投票的决定。这3个月,这两个人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谁会喜欢一天唠唠叨叨、不停抱怨的人?就算再有才华,如果他的情绪影响到了别人,也只能被放弃。

由此可见,有的时候,个人的抱怨,会成为职场发展的绊脚石。别让抱怨变成习惯,真的得不偿失。

(编辑 吴兰芳)

猜你喜欢

小丁稿费纪实
找一找
30元稿费怎么花
“稿费”的由来
砚边纪实
小丁写作文
稿费“行贿”
一波三折领稿费
CHINAPLAS2016采访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