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22-12-30宗国成陶华生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队伍技能

宗国成 陶华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国家加大了对各种领军人才的培养力度,并准确把握高技能人才的队伍建设的重要节点。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今年10月7日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加强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历史过程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培養了各个领域的大批优秀人才,打造了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早在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高技能人才”概念并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

200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我国专门针对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第一份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1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的建设。

在此基础上,2011年7月,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我国第一个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首次对高技能人才进行了界定,明确健全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的主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人才工作的政策及措施。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新时期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开启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征程。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建设多元办学格局,完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政策等。同年5月,国务院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这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就业优先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举措,是通过整合培训、就业、失业、人才工作,系统解决长期困扰培训工作有关问题的重要部署。《方案》明确,2019年至2021年,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

尽管高技能人才这个概念的形成只有不足20年的时间,但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及其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均大幅增长,高技能人才队伍总量不断扩大、结构逐渐优化、素质稳步提升、活力充分释放。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 000万人,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超过26%,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1/3。这样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扎根在各行各业,已成为开创新业态、引领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力量。

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这是继200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以来,中办、国办第二次就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专门印发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持续、高度重视。《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的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全面总结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成就、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新形势,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必将对未来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指导和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走上新的阶段。

《意见》在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历史长河中,是一座新的、重要的里程碑。其重大意义之一,就是面向新的历史阶段,适应新时代要求,全面综合地规划部署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特别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构建新的工作格局,使未来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更高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领域,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体制机制建设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长远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意见》中强调最多的就是“体系”“制度”“机制”等事关体制机制建设的重大问题。立足长远,抓住关键,在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建设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工作体系是体制机制建设的关键,决定了高技能人才工作中领导者和各方参与者的地位和职能,对统筹协调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提出了工作体系的完整框架,即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这个体系框架,体现了新时代特色,符合中国国情,在以往基础上有新发展。对高技能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规划设计,《意见》从健全完善培养体系、完善技能导向的使用制度、建立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和多元评价机制、建立表彰激励机制四个方面,强化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制度建设。突出重点,明确任务,完善措施,着力构筑面向长远的体制机制。

《意见》在建立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和多元化评价机制方面,有些政策具有重大创新意义,如“重视从技能人才中培养选拔黨政干部”,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高技能人才待遇的新表述,具有重要的突破性和导向性。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法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职业教育是我国目前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形式之一。国务院正式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中明确指出:“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有较大提升,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一批优秀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由此可以看出,内涵建设和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建设,是从内容和物质两方面,将职业教育做进一步的提升,以保证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同时,职业教育在正常的学历证书的基础上,还特别强调1+X证书制度,“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这里的职业等级证书,正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要求,也是规范培训标准,将学历教育与基于岗位工种的技能等级进行有机融合的有效方法。

职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同样也是一种灵活的培养人才的方法,推动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都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办法,师生到企业定岗实习,企业到学校内进行实训基地建设等,都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职业工种的需求。

职业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素质的庞大的生力军,再经过社会和企业的精心培养,以及个人自身的不懈努力,才能锻造出一支真正具有高技能的人才队伍。

教育部门主要是针对即将就业的学生群体进行教学和培训,《意见》中也提出,允许职业学校开展有偿性社会培训、技术服务或创办企业,所取得的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办学经费自主安排使用。劳动部门则相对更注重企业的人才使用与培养等问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人社部发〔2022〕62号)中特别做出部署,2022—2025年,国家重点支持建设400个以上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含新建和已建)和500个以上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引领带动各地、有关行业企业建设各级各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该通知的目标明确,希望通过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建立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载体,打造出技能培训软、硬件条件完善,且具有示范引领效能的技能评价体系及评价平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能够承担相关工种的各级别的技能竞赛工作。技能竞赛既是高技能选手间的对决,更是同行业高技能人才间进行技术交流并促进技术发展的有效途径。

多年以来,我国已经建立了市级到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技能大师工作室,那些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衔人物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随着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无论是大师工作室的建设还是评审工作,都能够促使技能大师工作室进一步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进一步扩容,正是以人为本的一种具体体现,更是对工匠精神的肯定,并且能够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技能人才的良好局面。

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国家高度重视技能人才的有力体现,是对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价值认可。劳动者应该在这个重视技能人才的春天里,努力工作,勤于思考,精益求精,争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保障措施与考核细则的共同发力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离不开有力的保障措施和监督管理手段,以及科学的评价方法。为了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我们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扶持政策。

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各种培训补贴、获得技能证书后的资金保障,都为高技能人才的队伍建设打下了基础,本着谁培训谁受益的原则,国家和地方的政策都为高技能人才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保障,并随着级别的提升,其补贴的力度也随之加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补贴的力度也在进一步提高。

同时,不同工种有不同的国家职业标准,严格按照职业标准来进行培训和考核,将有效保证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质量,有力支撑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

(作者单位系淮阴工学院、淮安市人力与社会保障局技能鉴定中心)

(编辑 汪愉翔)

猜你喜欢

高技能人才队伍技能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画唇技能轻松
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待完善